董如軍

董如軍

董如軍教授,1982 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體育系,碩導,著名武術家,三十年來在教學與實戰訓練中建立起完整、科學、卓有成效的理論與訓練體系。

基本信息

董如軍

董如軍,中國人民警察二級警監,正教授,碩導,著名武術家,武術高段位八段。北京體育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政法學刊》編委,中國人民警察高級教官,公安部警察體育學術專家,實戰訓練專家,民族傳統體育學者,武術八段,峨嵋拳傳人,峨嵋拳總會會長,現執教於廣東警官學院,兼廣州體育學院碩士生導師。三十年來在解放軍、偵察部隊、武警、公安、高效、中國小校的教學與實戰訓練中建立起完整、科學的理論與訓練體系,事實證明卓有成效。

個人履歷

1982 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體育系,學習期間得峨眉拳技法真傳。

1983年,在鄭州舉行的全國武術比賽上,第一次見到董如軍,他一招一式演練了峨眉拳,從技法、勁力等方面都有其獨特風貌。其對峨眉拳的理論研究也造詣較深,技藝高超,先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二十陸軍偵察處、河南武警總隊開封支隊司令部、河南省警察學校特聘為武術總教練。為了弘揚峨眉拳,董如軍等人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於己於 1988 年創辦了"河南省峨眉拳學術研究會",該會是我國第一個研究峨眉拳的學術組織。短短几年,董如軍即在《中華武術》、《武林》、《武魂》、 《少林與太極》、《少林武術》、《武當》等刊物上發表了有關峨眉拳的論文二十餘篇,並先後收到了全國各地峨眉拳愛好者來信萬餘封,還有上千人去開封求藝。1989年 10 月,董如軍參加了在成都舉行的"全國武術學術報告會",其間專程找我商議了進一步弘揚峨眉拳,聯合舉辦峨眉拳武術研習院之事。1990年9 月,在古剎少林寺召開的"少林拳國際學術報告會"上董如軍帶來了一摞稿子,我看了他用辛勤汗水寫出的"峨眉拳"書稿,感覺他對繼承與發揚峨眉拳術有一股韌勁,對武術事業虔誠無比。他希望峨眉拳的內容陸續和廣大愛好者見面。我相信這本《峨眉拳述真》的出版,對峨眉拳這一傳統拳術的流傳、發揚大有裨益,故樂為之序。 1990年 10 月 28 日

(武術史學家習雲太眼中的董如軍教授)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中華武術-峨嵋派

源流

峨嵋拳,拳禪並重,宗法自然,招法奇特,獨樹一幟,明清以來,少林、武當、 峨嵋為中國三大流派。

峨嵋拳,源於何代、創自何人,據峨嵋拳譜記載:“祖師原為一道姑,後入佛門,是為道門修煉,佛門正果。是時,師善擊技,喜研各家拳法,慮各家拳法繁雜,莫衷一是,女子禦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闢蹊徑,創不接手之拳法,獨樹一幟。仰大慈悲法力,喜龍女化身,積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習之,只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譽,稱曰娥眉拳,後弟子至峨嵋山,偶偕其音,始稱峨嵋拳。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識,為汝志之,師本與世無爭,娛身可以,禦侮可矣,奚傳姓名,不言後師,前師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

據《開封方誌》(1989年2月)“峨嵋拳在開封”一文說:“河南古稱豫州,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武術的發源地。有“天下武術出少林”之佳譽的少林武術,歷史上就出於開封地區。峨嵋拳最早起源於河南少林武術,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明朝時期,一位道姑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學藝,幾年後,道姑出家到南海普濟寺,路途之中與別人交技,始感到老師傳授的接手打法力不如男子。到普濟寺後又與一女子交手,這位女子雖不如她的功夫,但採用的分離性打法,攻中有退,退中有打,不招、不架、不格、不攔,使道姑無可奈何。事後,這位道姑研練各家拳法,博採眾長,創出了“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出手似閃電,發力如雷霆”,形飄飄而迷離,神淡淡而對敵的剛柔相濟、曲直並重的不接手打法。因當時此拳系由女子所創練,故稱之為“娥眉拳”。

本門派峨嵋拳的主要內容有兩大部分,外手拳1-6套,內手拳、峨嵋刺、峨嵋劍、峨嵋槍,以及內功、掌功、拈花功、拈蝶功、點包功、飛針功、抓功、打功等。

風格特點

內家拳技法

初練時,主要練習發力,打一面花、斜射虎。當動作的速度、力量、協調性,以及意、形、勁都練出來後,再練拳、腿的各種攻防方法。逐步進入單操手、雙操手,活手活步,再到隨意組合練習。

動作剛、柔、曲、直

峨嵋拳立意雖近似形意拳和太極拳,但也有不同。如拳論曰:“爾以丹田,我以湧泉;爾以根摧,我以梢牽;爾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無影無形。”又講:“意摧筋節,每見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鋒。”

不接手

峨嵋拳有“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方是峨嵋。”的諺語,遇敵交手,未知敵技藝如何,斷不可冒然而攻。要求“手如三春楊柳,步如風擺荷葉,出手似閃電,發力如雷霆。”達到冷、長、快、巧、輕以制敵。冷,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對方防不勝防;長,做動作要伸展到自身最大限度,儘量拉長肌肉;快,就是速度快;巧,就是動作巧妙,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自然;輕,就是身法、步法猶如天空之雲,飄然輕盈。

後發先至

技擊戰術講究誘敵深入,後發先制故意敞開被攻擊部位,後發先制。發力要“意整、形整、力整”。假如雙方攻擊的速度相等,攻比防快,攻則主動,防則被動,那么就要在閃開對方的同時打擊對方。所以後發先制是便於防守反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