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飲

葛根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一六三。主治產後虛煩熱渴。

基本信息

組成

葛根(銼)、人參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一兩,甘草(炙)半兩,檳榔一枚,芎勞、赤芍藥、麥冬(去心,焙)各半兩。

用法用量

上九味,搗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

主治

產後虛煩熱渴。

附方

名稱:葛根飲

組成:葛根(銼)、黃芩(去黑心)、大青、石膏(碎)、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主治:傷寒。燥渴,頭痛,不得眠睡,四肢煩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名稱:葛根飲

組成:葛根10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桂枝9克,生薑15克,甘草5克,大棗3克,白糖20克

用法:將以上藥物裝入燉杯內,加水適量,煎煮25分鐘,去渣留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主治:有惡寒、發熱、下痢腸炎患者

出處:《胃腸病藥膳食療》

功用:清熱解毒,止痢止痛

名稱:葛根飲

組成:葛根、山楂各等分

用法:上二藥打粉混勻,裝包,每包13g,沸水授泡,待溫熱或稍涼後頻頻飲之、可代茶,可常飲

主治:高脂血症、商自壓、腦動脈硬化等

出處:《李梅村方》

功用:解肌昇陽,活血化察,消食健胃

名稱:葛根飲

組成:葛根汁、淡竹瀝各六合

用法:上相和。二三歲幾分三服,百日兒斟酌服之

主治:小兒傷寒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名稱:葛根飲

組成:葛根一兩,蔥白一握,豉半升,米一合

用法:上先切葛根,以水九升,煮取七升;納蔥白,更煮取四升;去葛及蔥滓,納豉及少許米,煮之沸,並濾去米等滓,分四服。當有汗出即愈,明旦又更作服

主治:熱病勞復,身體痛

出處:《外台秘要》卷三

重要文獻摘要

《肘後備急方》:“葛花,並小豆花子,末為散,服三二匕。又時進葛根飲、枇杷葉飲,並以雜者乾蒲、麻子等,皆使飲而不病人,胡麻亦煞酒,先食鹽一匕,後則飲酒,亦倍。附方《外台秘要治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末,飲服方寸匕。又方,斷酒,用驢駒衣,燒灰,酒服之。又方,鸕鶿糞灰,水服方寸匕聖惠方治酒毒或醉昏悶煩渴。要易醒方。取柑皮二兩,焙乾為末,以三錢匕,水一中盞,煎三五沸,人鹽,如茶法服,妙。又方,治酒醉不醒。” 《中醫歷代醫論選》:“胸腹無脹滿,舌雖黑,雖焦枯、雖腫,雖生刺,乃真水衰竭,不能制火,惟以六味地黃大劑飲之,虛寒加桂、附、五味子,則焦黑、腫刺,渙若冰釋;若芩、連、花粉,愈投愈甚。此予所屢見,而親信其必然者也。義嘗治二人,入水發熱,濕氣大勝,舌乾無津,與平胃散加葛根飲之,舌遂生津。”詞條標籤:

中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