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祥[現代制陶家]

葛明祥[現代制陶家]
葛明祥[現代制陶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葛明祥,1955年出生於宜興丁山陶業世家,家庭成分為窯戶。初為一技術精湛的牙醫,1986年起對紫砂泥進行了全面研究,而後轉行進入陶藝領域。在紫砂熱潮中,首配成功了最精細的朱泥與天青色泥,在台灣島豎起了一塊名牌:祥陶。1995年起,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藝術陶的探索研究之中,同時涉足書畫藝術的品悟,領略到了更多的陶藝精髓。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獲得了形、釉、火的綜合陶藝成就,被譽為“土的技術、釉的藝術、火的魔術”。

基本信息

介紹

宜興被稱為“陶都”,尤以紫砂壺一藝著稱於世,在此地從事紫砂壺製造者,古往今來,不計其數,然而能流傳於世者,真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凡以壺謀利為目的者,皆湮沒無聞。凡能成名而為後人珍貴之藝術,皆非逐利者所能為也。

成就

葛明祥有志於發展,創新宜興壺藝久矣。他並不以金錢利益為第一追求目標,他的目標是要使自己的壺以獨特的質地,優雅的工藝為世人注目,以藝術的品質為重,並使之具有歷史價值。他具有遠大的目標,崇高的信念,不計一時之得失,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保持壺藝和壺的完整性,有時甚至賠本,他特別重視自己的人品和職業道德,決不欺騙和坑害收藏家或消費者。

葛明祥的壺已經具有很高的價值,但他仍然在不斷進取,繼續研究。我曾總結,凡成為名壺者,必注意六個要點,謂之“品壺六要”,一曰神韻,二曰形態,三曰色澤,四曰意趣,五曰久心,六曰適用。制壺者於“六要”鮮能備該,能得其數要而於其中一要突出者即為佳作也。

葛明祥的壺之所以能著稱於世者,是因其於“六要”具備,而於“色澤”尤為突出也。祥陶(葛明祥之藝號),開始便著力於精心研製泥料。紫砂壺之所以產在宜興,關鍵在於泥料產在宜興。他尤喜朱泥,這種朱泥不但美觀稀少,而且據科學試驗證明,朱泥壺泡高山茶為最佳。但這種朱泥已為數不多,十分珍貴,祥陶,尋遍了所有新老山頭與礦井,採集了幾十種礦源材料進行反覆試配,終於獲得成功。現在祥陶的朱泥壺以色澤獨領風騷,其色醒目而不艷,柔潤而不膩,光潔而不俗,特為收藏家所偏愛,加之,此類泥料礦藏不多,更為稀罕。而且,祥陶的朱泥壺也和名瓷一樣,時間愈長,其火氣退的愈多,漸至於無。色澤就越來越美,越趨於古樸、雅致、深沉、柔和,看上去就愈加可愛,耐人尋味。祥陶同時研製鮮見的天青色壺,這類壺也是經他反覆研製而成,其色沉著、渾厚、華滋、蒼潤,而且經專家研究和事實證明,這種天青色壺,使用長久,其色漸變於綠,也是越用色澤越美,一般壺使用長久,只顯得舊,而祥陶的壺使用長久,卻顯得古雅深沉。所以,他的壺特為收藏家的珍愛。

特點

研製泥色之外,祥陶於壺之神韻、形態、意趣、文心、適用等五要,也無不用心。一部分壺上的書畫皆出於書畫名家吳冠南先生。冠南先生作畫繼吳昌碩、齊白石之後,又有發展,能粗能細,風格多樣,粗者蒼渾,沉重如鐵鑄鋼成,細者清新飄逸如鐵畫銀鉤,向為識者所甑。冠南主要為祥陶一家作書畫,其他一般制壺者雖出千金而不可得。故祥陶的壺尤為珍貴。收藏家收祥陶之壺,同時也得吳冠南一畫,賞心悅目非止一端也。

盤點紫砂歷史上的名人

在中國陶瓷史上,紫砂壺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品類,它不僅僅是一種具有使用價值的理想茶具,而且是一種實用與審美高度和諧妙不可言的特種手工藝品。我們有幸看到流傳至今的紫砂壺,大多留有作者的銘款,而從這些帶有個性的藝術品上,反映出的不僅是一種時代的風尚,而且也是了解那些紫砂歷史名人們的極好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