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翁

葛仙翁

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撰《肘後備急方》等。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人物簡介

葛仙翁葛仙翁
葛仙翁
葛仙翁為東晉道教著名煉丹家葛洪,稚川,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窖)人。生於晉武帝太康(280-283年)四年(283年),羽化於晉哀帝興寧(363-366年)元年(363年),世行八十一年。
葛洪從小好學,家境貧寒,自己耕作莊稼,並砍柴養家餬口,交換筆墨紙硯。晚上他挑燈夜讀,誦念經文,以儒學知名。其性格內向,不善言辯,不好
榮利,不喜交遊。然其尋書問友,則不畏千里。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十六歲便師從祖父之徒鄭隱,學習煉丹秘術。 但自於俗情未了,所得不多,僅在丹學。晉成帝鹹和(326-335年)元年(326
年)在司徒王那裡補為州主簿,後選為散騎常恃,領大著作,洪固辭不就,以年老欲煉丹為由。四十多歲時,葛洪辭別家人,隱修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寶石山,寶石山風光旖旎,盛產紅色碧丹,為靜心修煉的絕佳場所,葛洪便在此修築茅廬,潛心修道,後來人們便以其姓改稱寶石山為葛嶺。他在嶺上一邊修煉,一邊採藥為民治病,並修通山道,方便民眾,人們都尊之為葛仙翁。後來人們在嶺上修建祠堂來祀奉他,即今天的葛嶺抱朴道院
葛洪晚年聽說交趾出丹砂,於是求為勾漏令,攜子侄行至廣卅,停留於羅浮山中,煉丹採藥,優遊鬧養,著書立說,開創了嶺南道教聖地。後人在他結廬修煉的地方修建了著名道觀沖虛古觀。

葛洪在全國不少地方留有活動的遺蹟,如他到過長江三峽,在古夷陵(現在宜昌市)的長江邊的一個叫磨基山的山上煉丹,現在他煉丹的山別名還叫:葛道山。現在那個山在宜昌城區,已經建立成為一個風景區了。
葛洪羽化以後,民間還流傳著他施法除妖的故事。相傳一天,葛洪見民間百姓受災,於是頭戴星冠,身披鶴氅,手執佛塵,足踏雲履,肩背寶葫蘆,陣臨人間。於當時陰風颯颯,黑霧迷漫,鬼哭狼嚎,地荒山禿,民不聊生,怨氣衝天的浙江寧波靈峰山修築了一個草廬,名曰“演法堂”,接濟水患蝗災的百姓。不久靈峰山便山情水秀,松柏青青,奇花吐芳,異草飄香,百姓亦逢凶化吉,生括日趨祥和。這下可氣惱了為非作歹的四個妖怪——太丘居士赤練蛇精、網岙山人烏鴉精、算山頭陀蒼蠅精、長腳皇姑蝗蟲精。他們相約來到葛洪的演法堂,假裝聽經,立即被葛洪識破,四妖連拔出武器沖向葛洪,葛洪不慌不忙,手揮拂塵,四妖武器盡落,慌忙逃出演法堂。太丘居士現出原形,張開血盆大口,撲向葛洪,葛洪將拂塵拋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詞,拂塵連變成五條金龍,團團圍住蛇精,一會便將蛇精擊畢。網岙山人見狀,亦現出原形,口吐烈焰,向葛洪襲來,葛洪急忙打開寶葫蘆,一道金光便將烏鴉精吸了進去,頃刻化為血水。算山頭陀和長腳蝗姑見勢不妙,逃之天天。第二天,葛洪便去遠山採藥,因路途遙遠未歸。晚上二妖返目,在山上大肆作惡,使瘟疫再次流行。第三天,葛洪回來後見狀,趕緊取出法水,遍灑山坡,一會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瘟疫頓除。晚上二妖又來探視情況,見山清水秀,吃驚之餘又上惱怒,遂化為成千上萬蠅蝗,團團圍住演法堂,葛洪遂將飯粒拋向空中,口念咒語,米粒即到變成成千上萬隻蜜蜂,端起槍刺,沖向蠅蝗,一會便將所有蠅妖、蝗妖全部蛟死。
據《晉書·葛洪傳》、《抱朴子·自敘》記載,葛洪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抱朴子內外篇》、《金匱藥方》、《神仙傳》、《西京雜記》等。然其最具影響的當數《抱朴子內外篇》了,《內篇》二十卷,主講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耶祛災的仙道學說;《外篇》五十卷,主講人間得失,世事臧否的理國治世之方。最值得一提的是,葛洪在書中提出了“神仙實有,仙學可得”的仙道理論,進一步堅定了世人學道修仙的信心。

相關詞條

活神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