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貴

葉文貴

葉文貴(1950年-2017年),蒼南金鄉,有“溫州第一能人”的美譽。 1986年,時任溫州市委書記董朝才曾在媒體上發表題為《希望湧現更多的葉文貴式人物》的評論,號召大家向他學習。在中央級媒體上,葉文貴的訊息也頻頻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萬元戶成為財富的代名詞時,葉文貴已坐擁了千萬元資產。 2017年3月13日,葉文貴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二十世紀80年代,當萬元戶成為財富的代名詞時,浙江省蒼南縣金鄉鎮的葉文貴就已坐擁千萬元資產,先後辦過軋鋁板廠、壓延薄膜廠等。

1984年5月,葉文貴被破格提拔為金鄉區副區長,並成為首屆浙江省家庭工業協會會長唯一候選人。

葉文貴企業的股票 葉文貴企業的股票

1986年10月11日,以《新一代企業家———記金鄉鎮經營大戶葉文貴》為題,以4000字的篇幅報導他的創業事跡。3天后,報社編委會召開部分經營大戶座談會,又將座談會內容整理后冠以《學習葉文貴,爭做企業家》的標題,於次日刊登在頭版頭條。十幾天后,《溫州日報》再次在頭版頭條刊髮長篇通訊續篇報導葉文貴,不同尋常的是,在這篇題名為《農民企業家的氣魄》的通訊旁邊還配發了一篇長達2000字的評論,署名竟是市委書記董朝才,評論的標題是《希望湧現更多葉文貴式人物》。這篇報導隨後被《人民日報》全文轉載。1986年冬,在董朝才的安排下,葉文貴到中央黨校為各省市體改委主任研修班開講座,宣講溫州的股份制模式。100分鐘的發言,震動很大,上萬字的講稿被留下出書,全國發行,葉文貴還收到了96元稿費。回溫州後,經市人民銀行批准,葉文貴發行了金鄉包裝材料廠1000元面額的股票。在葉文貴家裡,記者還看到了當時溫州最早發行的股票。

1988年,葉文貴開始研發電動汽車,並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本。

1987年,全國評選100名優秀農民企業家。這100人中浙江省占了6席,溫州籍僅葉文貴一人。

葉金貴設計的車 葉金貴設計的車

1988年,已成為千萬富翁的葉文貴,順理成章地開始實踐自己多年前“好玩”的夢想。於是,他交託手中全部的生意,閉門謝客,一心一意做起了“轎車夢”。葉文貴並非想生產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而是要搞發明創造,生產既環保又節能的電動轎車。1989年秋,葉文貴提供了第一台玻璃鋼車身四輪四座的電動車,這台車試車時 獲得了空前成功,充了一夜電之後竟然可以跑200多公里。這台樣品車於1990年獲得國家級新產品證書。但沿途沒有充電站,還不能商品化。為了解決這些技術上的難題,葉文貴大量地投入金錢,1990年底在電動車上裝小型汽油發動機的混合動力車成功上路。這是中國第一輛混合動力車,也是全球充電跑最遠的混合動力車。買不到體積小功率大的發動機,葉文貴就自己開發製造,1994年夏天裝上自己開發的40馬力發動機的混合動力轎車上路,最高車速109公里,充電3小時能跑200公里。這是全球至今充電跑最遠的混合動力車,並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最終他將這些年所賺的1500餘萬元全部投進去了, 而電動車卻沒能實現商品化,最終因財力所限不得不於1995年中止了該項目。

1994年,“葉豐YF—HEV”概念型混合動力汽車誕生,最高車速109公里,充電3小時能跑200公里。當時這是世界紀錄,並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然而,因為市場時機未到,葉文貴暫停了電動車商業化進程。

2017年3月13日凌晨5點,“溫州模式”早期標誌性人物,曾經的“溫州第一能人”、首富葉文貴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8歲。

創業之路

心有大器

葉文貴骨子裡有一種別人所沒有的大器,他一心想將企業做大,實在沒辦法說服合伙人時他便產生了想法:與目光短淺的人共創事業,遲早會被他們拖累的。於是,他在工廠最為紅火的時候退出了自己的股份,拿走屬於自己的7萬多元錢,開始從事另一項生意。而當時金鄉銘牌生產興旺之時又帶動了另一個生意,那就是飯菜票的生產。小小的金鄉壟斷了全國兩種產品的生產,大量的資金流向這裡。葉文貴還了解到,金鄉人生產塑膠證件外套、資料夾所用的都是小功率的高頻熱合機。這種機器主要是用高頻電子將塑膠壓合在一起,因為機器功率小,壓合不了大尺寸產品。他想生產一種較大型的熱合機,並將自己所有本錢拿出來,投資了一間高頻熱合機廠,自主研製大功率的高頻熱合機。當第一台機器生產出來後,葉文貴沒有立即出售,而是承接來料加工。他在金鄉鎮開了四間加工店。當這四間店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時,他便出售熱合機,每台售價4800元,淨利高達2800元。

變廢為寶

當這間工廠為他賺大錢的時候,葉文貴又動起了腦筋。金鄉生產飯菜票所用的原料是PVC薄膜,這種原料必須從外地購入。自己現在有了資金實力,完全可以創辦一間生產PVC的塑膠薄膜廠。一旦投產,可以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節省了各廠家的生產成本,定會大受歡迎。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金鄉壓延薄膜廠投產了。葉文貴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從本地回收的邊角料,利潤額極高。薄膜廠投產兩年,產值達400萬元,繳稅達18萬元。

連鎖經營

葉文貴回鄉之後先後創辦了軋鋁廠、高頻熱合機廠、壓延薄膜廠、包裝材料廠、蓄電池廠、微機儀器廠等6個廠,而且辦一個火一個。“賺不完的錢,辦不完的廠,還不完的債”是他給那個年代的溫州留下的創業名言。1985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到溫州考察,參觀了葉文貴的廠子後,連連稱他是“新型的企業家”。加拿大教授鮑勃惠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看望葉文貴:“在中國農村,想不到有你這樣的奇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