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宜生

簡介

葉宜生以前在瀋陽時,為了掌握海參的做法,去掉表面那層黏膜,葉宜生曾經到處找同行學習;同樣的一道菜,在東北時要做到濃香帶汁,在西安不能太辣,如今到了山西,又要適當添加一點酸……然而無論菜式如何改變,對於葉宜生來說,誠實永遠是他最大的籌碼

2003年大年三十,葉宜生一個人從武漢飛回了廣州的家。那時他在武漢的一家酒店做行政總廚,因為不肯私自收紅包得罪了供應商,在各方壓力和威脅面前,他打算辭職,然而酒店方面出於利益考慮,又不肯讓他走。無奈,葉宜生先遣走了手下的兄弟,一個人留在酒店孤軍奮戰。年三十那天,酒店終於答應了他的辭職申請。那一年,他的女兒才三歲。

更早些時候,葉宜生在瀋陽的耀福酒店做總廚,一做就是五年。2000年,他協助老闆開了瀋陽第一家燕翅鮑專賣店,貨源直接從廣東進。於是每回休假回廣州,葉宜生總是身揣著老闆給他的十萬元,順道回來採購。“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信任,更加是壓力。你想,要是我是個有私心的人,老闆肯放心把這活交給我嗎?”要保證貨源要好,又要保證毛利率,葉宜生絲毫不敢馬虎,費盡了心思。除了海味乾貨,對調料、餐具等,只要是當地沒有的,葉宜生也會及時採購回去。

他以前在中國大酒店時的夥伴剛好開了一家海味乾貨鋪,貨源問題解決了。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們一幫以前的同事達成了共識:大家一起做。這些年來他們儘管不在一個地方,分開的時間也長,但聯繫從未斷過。俗話說:眾志成城。葉宜生他們想到,為什麼不聯起手來做呢?“現在餐飲業競爭激烈,一個餐廳開了兩三年就後勁不足了。一個人再有想法,視野也不見得寬廣,而人多就代表著點子多,又因為我們有不在一起,每個人對菜品的思路和想法都有不同,綜合起來,力量就大得多。”

的確,在西北的粵菜廚師圈子來說,葉宜生和他的夥伴們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他們中的領袖人物,就是葉宜生稱為“老大”的何杰明。他說“老大”教會了他很多東西,包括構思、談吐,回廣州時帶他們看市場等。“我是個內向的人,平時不太擅長說話,後來老大就教我,第二天要說什麼,頭天晚上就事先想好。這樣一來就好多了。”葉宜生靦腆地說。

採訪間隙,葉宜生他們正在討論推出一家專營“春夏秋冬佛跳牆”的餐廳。“現在鮑參翅肚大家都吃膩了,佛跳牆同樣屬於高檔菜品,卻還沒有那么廣為人知。這回我們要做的佛跳牆,可能會打破傳統,添加一些素的原料,同時針對每個季節的需要改變不同的原料,比如冬天要更加濃香滋補,而夏天就會用到冬瓜等清淡的材料。”

“做我們這行是很殘酷的。在外五年,每回回來都發現,粵菜的發展太迅速了。”葉宜生感慨地說。以前在瀋陽時,為了掌握海參的做法,去掉表面那層黏膜,葉宜生曾經到處找同行學習;同樣的一道菜,在東北時要做到濃香帶汁,在西安不能太辣,如今到了山西,又要適當添加一點酸……然而無論菜式如何改變,對於葉宜生來說,誠實永遠是他最大的籌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