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可思

葉可思

他的青花作品,既有傳統的融入,又有創新的透露。 在葉可思的作品中,能讀出他的活力與朝氣,在傳統韻味中多了一份與時俱進的開拓與進取,這是他的優點。 在葉可思的作品中,能讀出80後藝術家的活力與朝氣,他筆下的青白山水,細膩中透露出作者的靈性。

景德鎮陶瓷葉可思

葉可思 號陶禪子,青花詞人。江西景德鎮人,畢業於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耕陶齋山水工作室主任。為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高嶺陶藝協會會員。
作品《野老秋江圖》 :建國60周年海峽兩岸展;
作品《井岡翠潭》 :建黨90周年全國巡展。
作品《蜀山臥遊圖》 :2009年“全國陶瓷電視大獎賽”;
作品《折》 :2009年“全國青花設計大賽”優秀獎;
作品《伴》 :2010年“全國餐具設計大賽”銅獎;
作品《秋山幽居圖》 :2010年“國際陶瓷博覽會藝術瓷博覽獎”三等獎;
作品《蓮花峰》:江西博物館收藏;
2012年12月9日在景德鎮成功舉辦“器載青花”間個人作品展,展覽開幕式后座談會順利召開,得到到場的陶瓷前輩和藝術大師的充分肯定和好評,省、市電視台和各大媒體相繼播報。
2013年,青島國際陶藝展,
深圳7080陶瓷藝術展。

葉可思:古今契合 師心造境

2012-7-30 15:41:00 來源:中國報導
(記者:李小春--吳秀之)青花瓷器是中國瓷都景德鎮的傳統瑰寶,它用含鈷的礦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進行彩繪,然後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在釉下呈現藍色花紋或相近顏色的瓷器。景德鎮青花瓷從14世紀產生到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審美等的重要產品和藝術。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生命,景德鎮青花瓷的發展不僅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創新的源泉從何而來?從古今契合與變化、緊跟時代發展中來。葉可思,這位年輕的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他在青花瓷的研究與實踐上,用他心靈的跡象,在青花瓷的傳承創新上注入了他思想、情感、技法、品德等多種新元素,呈現出一種新時代的青花效果。
赤壁賦
古木幽幽
葉可思的青花瓷器作品題材多以山水為主。一是山水給人氣象宏大之勢。無論小品陶罐還是大幅瓷板,那淡雅幽靜的色彩,巧奪天工的構圖,濃翠欲滴的景象,總會讓人聯想起一段綿綿的鄉情,讓人體會到山樹掩映處,人間有仙境的那種可賞、可玩、可居、可樂、可游境界。二是表現技法上的創新。筆法與工具,溶劑的滲透與把控,不同器具的構圖,青白關係等,這些藝術風格和質變式的創新是非常困難的,沒有對青花瓷藝術的深刻認識,沒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創新精神是做不到的。而藝術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象徵,是表現作者情感的符號。“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葉可思與山水、青花共魂魄,把客觀世界的風景,融入人的精神,青花瓷的工藝文化,使他的作品筆法蒼潤,設色和諧自然。這種景與人的融匯升華,火與色的提煉變化,造成天趣與人意之美,具有意象單純而內涵博大的藝術特點。三是情感的表露。他的青花作品,既有傳統的融入,又有創新的透露。他以發古幽思的情懷去駕馭時代的潮流,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出和諧社會雄渾豪放,磊落灑脫的精品之作,以更好地適應當代人們的審美取向,生活所需。
何處尋高隱
客路青山下
藝術的語言體現出作者對藝術的理解,它吐露著作者的內心世界。而法從理中來,理從變化中來。心有多遠,境有多深,品味就有多高。葉可思以心造境,在古今契合中融入對青花瓷的創新進行深層次理解,同時堅持汲取生活源頭之水,匯集傳統與現代工藝,思考傳統與當代審美需求,這種創新是對傳統理解後的突破,是在青花瓷發展上營造的一個新的精神符號。
幽居
雲山養心圖
葉可思-青白山水盡人意 悱惻雄奇亦可思編輯:玫子 來源:中瓷網 發布時間:10-03-02 15:50
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山石有怪異,便摹寫記之。
剛結束了一次幾天短暫的徒步金竹山寫生之旅,又一次返璞歸真,又一次經歷心靈的洗禮,感受不到城市的浮華與宣洩,感受不到無休止的快節奏,感受到的只是寧靜悠遠、動靜和諧,這就是自然界中的“山水畫”。
山水畫寫生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同的山勢結構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我不斷地嘗試用不同的構圖和筆墨,描繪金竹山冬日的“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寫生除了對景造物,還可感景造物,那更是一種美妙的感覺。晚上住在山中瀑布腳下的小屋,除了黑夜的寂寥,唯有流水從上而下撞擊石壁和著風動,帶起樹葉的鳴聲——“懸瀑瀉鳴琴”。
走進瀑布,靜坐於一旁的竹亭,倚欄聽泉,聆聽傾瀉的流水聲,此種感受真的難以言表,好像是潛意識裡駐足了很久很久,冥冥之中被遺忘或被塵封了好多年的那份淡定,又被重新拾起。
古人有“聽松濤”一說,我馬上便有了一幅新的構圖:《聽瀑圖》,在自然中感受博大、雄渾、神秘的藝術語言,移情體悟,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心象”,是由實景物象而來,但已不同於原來的實景物象了,經過藝術的提煉,使之處理得有情、有理、有意、有勢。
一路上清風徐徐,一路幽靜,山丘田園可以修養寧靜淡泊的心性。泉石可以讓人吟嘯傲俗,胸中裝丘壑,筆下生煙霞,為山川代言,為丘壑造像,這是我追求林泉志趣的宣言。
溪山無盡圖

——感悟林泉丘壑(葉可思2009年11月22日隨筆)
山居

這是作者在青年藝術家葉可思寫生本中發現的藝術感言,與之對應的是一幅山水寫生稿,山間泉飛溪涌,竹亭居于山石與流泉一旁,亭中一人倚欄聽泉。從寫生稿與隨筆上看,這正是葉可思個人心境的寫照。
他常常穿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只為在枝頭上抹上那么一點朱色,也常常和著細雨,讓濡濕的宣紙幻化出雲蒸霞蔚的萬千氣象。在自然界中賦予作品以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在於持續性地存在於不同歷史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文化語境裡,並具有不同藝術觀念、不同審美趣味的藝術意向。
他說:我認為自然界的美比藝術品的美更具有美的誘惑力,若不經過藝術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發現到創作的升華過程,便很難形成具有物我兩忘的藝術品。
對於創作,我有我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一是登山而臨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為心境;四是三思而後行。若不把自我的情感融于山水之中,就不會用更多的時間,用發現的眼光去讀懂自然山水中的一草一木,就不會把瞬間的情感留在那妙手巧得的永恆;如果我們把水墨寫生僅僅作為早已約定俗成畫法的重複,我們就不會在自然的生命中去獲取原創的快樂,就不會忘卻已往的經驗而達到脫胎換骨、自我超越的境地。
無疑,自然界具有無與倫比的美的魅力,這種美是一定先於任何經驗的形式美。
溪上小亭

法國著名藝術史家安德烈·馬爾羅說:“藝術作品是在我們的藝術世界,而不是在它們自己的藝術世界中被恢復生命的。”反過來說,藝術經驗是通過自然山水在創作過程中產生的,並使自然美從物質層面升華到精神層面,這也是藝術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所在。
在葉可思的作品中,能讀出他的活力與朝氣,在傳統韻味中多了一份與時俱進的開拓與進取,這是他的優點。
他向我描述用釉料去創造精美的心得:“我的釉料,是自己試著調的,加上去一層又一層的薄薄的不同色料,營造出青白山水中霧蒙蒙的感覺,在寫景上,以巨觀的方法,依據以小觀大的東方繪畫原理,用山景步步移的方式,取景構圖,經營位置。面對自然,注重取捨,當在一取一舍之間做文章。”
不是樓台不可居
山幽
在言談中,筆者可以感受到他對寫生的重視,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執著。這種寫生,並非常人思維中的遊山玩水。所謂“奇峰在險境”,創作的靈感也只有在這裡才得到發揮。
環境、風俗、氣候成為寫生者面臨的挑戰,但藝術的追求,足以克服現實的阻礙,富於感染力的作品就是這樣創造的。他在尊重自然的同時去表現自然,去體會山水畫技的筆法墨法。寫生時,作者“舉頭望山水,低頭思筆墨”,從而把自然山水轉化為筆墨山水。做到讓中國畫的情結和精髓溶化在血脈中,抒寫在筆墨里。
當筆者問及他是否在有意探索一種自我的筆墨時,他回答:“現在我還處於求學階段,這是博取眾家之長的階段,自我筆墨的形成,需要在這樣的深厚基礎上慢慢探索而來。”
筆者感覺到,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求藝之道,在求變求異以求凸顯自我的當代藝術氛圍中,這種靜心思索、上下求索的勇氣與信念是不可多得的。
或許,江南的環境不僅創造了空靈的山水,也孕育了葉可思那細膩的性情。他筆下的青白山水,情真意切,細膩中透露出作者的超脫的性靈。在做到筆隨我意的同時,也在無意識中滲透出他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本真,這種本真,恰恰是江南山水的內涵精髓。這或許是他得天獨厚、享用終生的藝術財富。
水流天不盡

以筆者拙見,這份財富將是藝術家探索自我筆墨的發展基礎。
葉可思正年輕,藝術之舟正在起航,我們無法也不可渴求一位藝術家風格的即刻生成。
只要心懷大志,只要執著追求,那心靈之舟將負載著他的夢想,一往無前地向理想的彼岸駛去。
葉可思《器載青花間》青花山水瓷作品展開幕
2012-12-11 13:59:44 來源:中國網魅力江西 12月9日上午,由珠山畫院和7080青年陶藝家協會共同策劃、主辦的“景德鎮當代青年藝術家”系列作品展之四“葉可思——器載青花間”主題展,在金昌利大廈四樓珠山畫院展廳正式拉開帷幕。

12月9日上午,由珠山畫院和7080青年陶藝家協會共同策劃、主辦的“景德鎮當代青年藝術家”系列作品展之四“葉可思——器載青花間”主題展,在金昌利大廈四樓珠山畫院展廳正式拉開帷幕。陶藝展作者葉可思先生;珠山畫院執行董事裴向東;7080青年陶藝家協會會長徐青;珠山畫院院長、國家二級美術師樂穹;珠山畫院秘書長、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師許國勝先生;東方繪畫藝術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郭汝愚以及社會各界藝術家、收藏家、新聞媒體等百餘人參加了開幕式並舉行揭牌儀式。80後陶瓷藝術家葉克思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專注於青花山水瓷的研究與實踐上,本次展覽展出共20餘幅青花山水作品,在古今契合中融入對青花瓷的創新進行深層次理解,他說:“我們是80後的陶瓷藝術工作者,我一直在把中國傳統山水與瓷器結合,一直在堅持傳統,人的一生如此美麗也如此短暫,我希望把美的東西與文化繼承下來,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的動力。”珠山畫院秘書長、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師許國勝先生在揭牌儀式上說:80後藝術家的個展與亮相對於推動青年陶瓷藝術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葉可思先生在其青花作品上把陶瓷與傳統藝術相結合,既有傳統的融入又有創新的展現,葉可思的作品非常到位,希望他能一直堅持下去並越走越遠。在葉可思的作品中,能讀出80後藝術家的活力與朝氣,他筆下的青白山水,細膩中透露出作者的靈性。東方繪畫藝術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郭汝愚在採訪中說到:“我是來自成都的藝術家,今天看了小葉的作品,我很激動,他的作品非常生動,在青花瓷的藝術表現技法上有一定的高度,我們畫院在2個月前來景德鎮也畫過畫,雖然來得有很多是四川頂尖的畫家,但好多都是昂著頭進去,灰溜溜的出來,因為掌握不了瓷畫,掌握不了瓷的工藝和顏色,而小葉能把青花的工藝掌握的非常好,並對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研究很深,雖然他很年輕,但是從作品中看到了他對中國傳統山水的理解和前景,對傳統的筆墨在青花瓷的運用上也表現的淋淋盡致。這是他的藝術特色,同時也是他得天獨厚、享用終生的藝術財富,希望他的執著追求,負載著他的夢想,一往無前地向理想的彼岸駛去。” (楊玫
江 . (三)
江 . (二)
江 . (一)
松下寒泉落翠陰
老樹半侵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