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

簡介

詞目:(落難)
拼音:luò nàn
意思:遭受災難,陷於困境。 
詳細解釋:(1) [Slip up; Encounter evil]∶遭到不幸;遭遇災禍 (2) [be in distress; get into trouble]∶陷入困境 
例句: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聽說如此落難,連聲叫道:‘苦惱!苦惱!’”《三俠五義》第四回:“ 李大人 聞聽原來是個落難的書生。”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二:“我們現在落難了,手頭拮据,請他幫個忙。”

關於

落難的王子》是作家周國平在女兒天生夭折的悲痛情況下寫的,入選九年義務教育國中課本,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短文兩篇》。出自《周國平文集》。

作者簡介

周國平,於1945年7月24日生於上海。於1950年入學於上海市紫金國小;於1956年入學於上海市成都中學:於1959年入學於上海市上海中學;於1962年入學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於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後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於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於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院工作至今。
周國平著譯年表:
1986年著:《蘇聯當代哲學》(合著)(人民出版社),《尼采:在世代的轉折
點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灣版1992)。譯:《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
譯)(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三聯書店),
《尼采詩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年著:《詩人哲學家》(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譯:《偶像的黃昏》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著:《人與永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著:《尼采與形上學》(湖南教育出版社)。譯:《謝林傳》(合譯)
商務印書館)。
1991年著:《憂傷的情慾》(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2年著:《人與永恆》(增補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只有一個人生》(
四川大學出版社)(台灣版1992),《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賞》(四川
人民出版社)。
1994年著:《今天我活著》(安徽文藝出版社)。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商務印書館)(香港商務版1993)。
1995年著:《迷者的悟》(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廣東教育出版社),《愛與孤獨》(天津人
民出版社),《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合著)(三聯書店
)。

原文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報天災人禍的訊息,他就流著淚嘆息到:“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已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說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

詞語釋義

多愁善感:常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發愁或傷感。
稟告:舊指把事情報告上級或長輩。
天災人禍: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
突如其來:突然來到或發生。
厄運:不幸的命運。 
舉世無雙:人世間沒有第二個。形容稀有,獨一無二。
相貌不凡:通俗地說就是相貌不一般。
淚流滿面: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自述

這篇寓言是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我自己正遭受著一個災難。當時,我有了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症,注定夭折。我確實聽到了旁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於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在寓言中,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是一個事實,完全是來自生活的。我虛構了一個王子,通過王子對別人的災難的嘆息,我對王子的災難的嘆息,銜接上別人對我的災難的嘆息,揭示了這樣的嘆息的普遍性及其沒有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構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么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為什麼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所以,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這道理有二條:第一,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
我曾寫過以下這段話,可做理解這篇寓言的參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道理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運後歷盡苦難的磨練,性格堅強起來了,所以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有軟弱的時候,都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我們要迎接上去,去戰勝它,去克服它。生在人間,當苦難不期而至時,不要逃跑,承受它!
雖然遭遇厄運是壞事,但是它能使脆弱的人變得更加堅強,而且敢於挑戰命運!
人與動物一樣,趨利避害,都願意擁有財產,而不願意貧窮;都希望永遠幸福,不願意遭受厄運。但事情又往往是相輔相成的,雖擁有財富,有時卻可能會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雖遭受了厄運,但有時又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則寓言故事,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意思,構思妙處

這一則寓言的編法值得探究,作者要說的意思是,厄運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人物,本來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擬定為王子,極寫他怎樣脆弱。厄運也往極端方面去編,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構思奇妙的是,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
構思奇妙之處還有“天哪,太可怕了”云云反覆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複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斷重複,對人很有啟發。

整體感知

這一則寓言寓意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這是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當然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就算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落難中挺過來,還有什麼人不能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