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縣長江大橋

萬縣長江大橋

萬縣長江大橋是重慶市萬縣長江上的一座橋樑,建成於1997年。

基本信息

大橋概況

萬縣長江大橋1997年建成。大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原四川省萬縣市)黃牛孔處,是上海成都高速公路跨越峽江天險的特大型拱橋。大橋一跨飛渡長江,全長 856.12米,主拱圈為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結構,主跨420米,橋面寬24米,為雙向四車道,是世界最大跨徑的混凝土拱橋。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顧安邦教授主研完成,設計施工技術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大橋位於重慶市萬州區(原四川省萬縣市)上游7km處,是國道主幹線(成都-上海)上跨越長江的一座特大公路橋樑。1994年5月1日大橋正式動工,1997年完工。該橋為勁性骨架鋼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橋,橋長814米,寬23米,橋拱淨跨420米,橋面距江面高140米。單孔跨江,無水下基礎,跨度雄居世界同類橋樑首位。主拱圈採用鋼管與勁性骨架組合的鋼筋混凝土箱形截面,採用纜索吊裝和懸臂扣掛的方法施工。橋寬24m,按正線高速公路四車道設計。該橋的建成,使我國的拱橋建築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北橋頭由前國務院總理李鵬題詞“萬縣長江大橋”。

主要新技術套用與科技創新

設計計算方法方面:提出了拱圈強度驗算的非線性綜合分析法,並通過了1/5節段模型試驗驗證;根據有限元基本原理,建立了施工過程非線性穩定性分析方法,並通過1/10全橋模型試驗驗證;根據勁性骨架混凝土拱橋的特點,提出了兩級控制的施工控制方法,使大跨混凝土
拱橋的施工控制技術走向科學化;通過研究變截面空心薄壁桿幾何特性、力學特性的變化規律,提出了變截面空心薄壁高立柱穩定計算的解析公式。
施工工藝技術方面:根據四川省率先修建鋼管混凝土拱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的成拱方法,發展了大跨混凝土拱橋建造技術;發展了大噸位、多節段纜索吊裝、扣掛懸拼技術;發展了橋用高強混凝土配製、生產、輸送(長距離、大落差、雙泵接力)工藝技術;根據傳統的(拱圈混凝土澆築)多點法,提出“六工作面”對稱同步澆築法,發展了拱圈混凝土的均衡澆築技術。
新材料、新結構措施套用方面:在橋樑領域首次採用鋼管混凝土、C60高強混凝土為拱圈材料,並形成新的複合結構,為橋用高強材料和複合結構提供了新經驗;針對大橋兩岸地質特點,提出了組合式鋼架橋台的創新設計;採用系列技術措施,解決了大跨混凝土拱橋上構造輕型化問題;針對萬州地區酸雨嚴重的大氣環境,採用了混凝土表面防護技術。

其他相關問題

三峽175米試驗性蓄水後,使得長江重慶航段江闊水寬。隨著水位上升,萬縣公路大橋拱橋下航道卻逐漸變窄,175米蓄水前,拱橋下的寬度為320米;蓄水175米後,寬度變為240米,實際有效航道只有80米,這座亞洲最大的單拱橋成為三峽庫區長江航道上的“隱患”——拱橋的最高點距離水面只有30多米,稍微高一點的船隻要想順利通行,必須放倒桅桿“低頭”穿行。
“由於拱橋在設計上主要考慮的是橋面的承重力,但橋身的側向防撞擊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有風,幾百噸或者上千噸的船隻就很難控制住船身,碰撞該橋,後果不堪構想。”重慶航道局航道處主任聞光華10月25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該橋的兩側橋墩已經在水下大致十幾米,拱橋的兩側已經有一段浸泡在江水裡。
萬縣長江大橋於1997年建成。全橋長814米,寬23米,橋拱淨跨420米,建成時,其橋面距江面高140米。
當地航道管理部門為避免出現撞橋事故,投資了30多萬元做了長江航道上最大的兩艘航標船,過往船隻在3公里外就能看到,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聞光華說,目前重慶交通大學清華大學都在做該橋的防撞方案,但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處於空白狀態,目前給出的解決方案並不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