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選自《毛澤東詩集》,是毛澤東作品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近代詞作。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遊長江的豪情逸興;下闋展示了一幅社會主義建設的瑰麗圖景,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

基本信息

原文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y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qiáng)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qiàn)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yàng),當驚世界殊。

譯文

剛喝了長沙的水,又吃著武昌的魚。

我在萬里長江上橫渡,

舉目眺望舒展的長空。

哪管得風吹浪涌,

這一切猶如信步閒庭,

今天我終於可以盡情流連。

孔子在岸邊嘆道:

光陰如流水般遠去了!

江面風帆飄蕩,

龜蛇二山靜靜佇立,

胸中宏圖升起。

大橋飛跨溝通南北,

長江天塹將會暢行無阻。

我還要在長江西邊豎起大壩,

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

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

神女(神女峰)想必很健康,

但她會驚愕世界變了模樣。

注釋

1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2長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註:“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3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願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裡化用。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鯿魚,稱團頭鯿或團頭魴。

4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於楚國的範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5寬餘: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7風檣: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8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實指龜山、蛇山。

9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10天塹:塹,溝壕。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後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11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湧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巫山雲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雲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裡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賞析

毛澤東一生酷愛游泳,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便是詩人青年時代奮勇進取、劈波斬浪的藝術寫照。毛澤東對長江也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長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暢遊長江。本詞便是毛澤東1956年在武漢暢遊長江時的感興之作。

詞的上闕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暢遊長江的豪情逸興。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詩人將兩句古童謠信手拈來,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對仗工穩,含義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詩人的行蹤,也說明了游泳的地點。這裡,“才”“又”兩個副詞一氣連貫,不僅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作者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飲”“食”兩個生活細節相映成趣,顯得興致勃勃;“水”和“魚”兩種富有特色的湘湖風物,寫來則親切如見,情意拳拳。三國時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反映了一種安土重遷的封建鄉土觀念和保守意識。毛澤東稍加改動,一反原意,讀來親切自然,意趣橫生,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

接著,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游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現。兩句詞,萬里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越是寫出長江之大,就越是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這裡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游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這是解脫束縛的暢快,是長久渴望的滿足,是俯仰自得的輕鬆,是駕馭風浪的喜悅。“今日得寬餘”是上闋的感情基調,是對這次游泳的總括。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闋的結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有著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底,因此他能夠非常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古典詩詞的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寫作。他不僅能將古人詩詞或其它韻文成句入詩詞,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詞。上二句便是毛澤東遊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之語,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賦予嶄新的意義,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繫起來。這裡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總之,作者對這兩句古語的妙用,妥帖自然,不著斧鑿痕跡,不僅加深了詞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雋永,這在古人詩詞里也是十分罕見的。詞的下闋展示了一幅社會主義建設的瑰麗圖景,描寫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江的偉大變革。“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開頭三句,以“風”字起,緊接著上闕意脈,矚目兩岸景色:江上是風吹千帆齊飛動,兩岸是龜蛇二山靜相望,進而轉寫中國人民在風浪滾滾的大江上,開始了實施全面改造長江的宏偉計畫。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飛”和“變”是寫實,也是預期。寥寥兩筆,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更立”三句,思緒遙遠,神遊三峽,一幅壯麗神奇的理想圖景在詞中展現出來。

寫作背景

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了從新 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畫的經濟建設,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突飛猛進的新局面。

武漢長江大橋工程於1950年起就開始勘測設計,1953年2月15日毛澤東曾登上黃鶴樓,視察了正在設計中的大橋橋址路線。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決定興建,1955年9月開工,12月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5月毛澤東巡視南方,5月29日視察了廣州,30日視察了長沙,31日又到達武漢,乘輪船視察了長江大橋的施工情況。在武漢期間三次暢遊了長江。第一次是6月1日從武昌蛇山一帶下水,游到漢口諶家磯,遊程13公里,歷時2個小時零4分鐘。第二次是6月3日從漢陽鸚鵡洲附近下水,游過龜山一帶江面,到達武昌八大家附近,遊程14公里多,用了兩小時。第三次是6月4日從漢陽下水游到武昌。這首《水調歌頭·游泳》是在暢遊長江之後寫下的。

主題

詩人通過寫在長江中游泳的感受,抒發了迎著大風大浪前進的革命豪情,謳歌了我國人民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偉大業績。

翻譯

SWIMMING

--tothetuneof

June1956

IhavejustdrunkthewatersofChangsha

AndcometoeatthefishofWuchang.

NowIamswimmingacrossthegreatYangtze,

LookingafartotheopenskyofChu.

Letthewindblowandwavesbeat,

Betterfarthanidlystrollinginacourtyard.

TodayIamatease.

"ItwasbyastreamthattheMastersaid--

'Thusdothingsflowaway!'"

Sailsmovewiththewind.

TortoiseandSnakearestill.

Greatplansareafoot:

Abridgewillflytospanthenorthandsouth,

Turningadeepchasmintoathoroughfare;

Wallsofstonewillstandupstreamtothewest

ToholdbackWushan'scloudsandrain

Tillasmoothlakerisesinthenarrowgorges.

Themountaingoddessifsheisstillthere

Willmarvelataworldsochanged.

題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游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相關習題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這兩句詩有什麼作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答:這兩句詩組成流水對,娓娓道來,生動形象交代了詩人從長沙來到武漢的行蹤,抒發了他在日理萬機中的滿懷豪情和對偉大祖國的深厚情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詩人用這句詩作上片的結句,有什麼作用?(4分)

答:詩人借孔子的這句話,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表達了對美好明天的憧憬,使用妥帖自然,豐富了詞的意境,含蓄雋永。

相關信息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西北岸引橋303米,東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80米,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18米,設4車道;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各2.25米。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樑,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為終年巨輪航行無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橋的兩端建有具有民族風格的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屬建築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座大橋異常雄偉。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望大江東去,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盡收眼底,也打通了被長江隔斷的京漢鐵路、粵漢鐵路,形成完整的京廣線,使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暢遊

從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間,毛澤東共暢遊長江17次。“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便是他第一次游長江時寫下的名句。

1966年,毛主席已經是73歲的老人了,他還要再游一次長江。考慮到安全原因,中央和湖北省委再三勸阻,地方領導也怕出事,主席感冒拉肚子腿抽筋等等都是大事,誰也負不了責任。然而對於極賦個性、有著濃郁詩人氣質,又一貫天馬行空的毛澤東來說,他可以很輕鬆地面對這種善意的勸阻聽而不聞,更何況此次游長江絕非興致所至,心血來潮,而是意義重大:因為此時正是“文化大革命”帷幕徐徐拉開的關鍵時刻,老人家要讓他的對手們看看,“我是不行了嗎”,同時也是對全國人民的一次展示-----“我的魅力依舊”。這是毛主席最後一次游長江,7月16日,在一群游泳高手的保護下,毛主席順流而下,在不大的風浪中“勝似閒庭信步”。

在武漢,毛澤東還接見了美國友人、作家路易斯·斯特朗,還見了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元帥只是在岸邊看著,聽毛澤東大講搏鬥和征服的理論,毛說我們不怕大風大浪,蔣介石大吧,美國人大吧,只要你敢頂,就沒什麼可怕的。毛澤東還對美國作家說,我想還游密西西比河,大概美國總統不同意吧。

這次游長江自然會留下許多好照片,但傳播最廣的、家喻戶曉的名作,當屬他在快艇上的這一張。其不僅在報刊上廣泛刊登,還以宣傳畫、展覽圖片等形式流傳在中國的各個角落。

既然是反映偉大領袖游長江,為什麼不選一張水中游泳時的照片作為代表作廣泛傳播呢?原因很簡單,就是游泳時只能從高處向低處拍,而這樣的拍攝角度基本沒有辦法獲得偉岸、神威的形象,相反只能產生俯視、渺小的效果,而對於偉大領袖來說,偉岸神威的形象,要比游泳本身重要得多,加之還有大量的文字報導,照片用在船上身著浴衣這樣的情節來點明游泳就足夠了。尤其還要揮手,在船上揮手,就會有“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效果,在水裡揮手,虛假做作不說,還容易給人以“救命”的錯覺。

這幅作品的拍攝者是曾在毛澤東身邊任專職攝影師、新華社中央組的著名攝影記者錢嗣傑。錢老1946年參加革命,是地地道道的“紅色攝影師”,如今離休在家。回憶起當時拍這幅照片時的情景時,錢老說:

1966年7月16日這一天,天氣特別好。毛主席一行人到了武漢長江大橋附近的江面上,主席從快艇上的梯子下到江里,只穿了游泳褲,也不戴游泳帽。遊了一小時零5分鐘。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陪同,還有8341部隊(中央警衛團)的十幾個警衛,都是游泳高手,主席很不喜歡離他們太近,但是汪東興又不放心,所以派了這些人保衛,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大概就二三米的樣子,確保“一步就能到”的距離。而且事先已經按這個線路趟了一遍。那時已經不是“橫渡”長江了,而是順流而下,所以叫“暢遊長江”。為了這次游,主席已經叨咕了很長時間了。

毛主席實在是太想游泳了。他在湖南老家時就喜歡游,而且他和其他人游海水不同,他認為那就是個“泡海水”,主席是要“橫渡”,要的是拼搏,他的游泳,早已超過了體育鍛鍊的含義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舉動。

我在旁邊的小木船上跟著拍攝。當時正好在舉行第11屆橫渡長江游泳比賽,江邊兩岸都是游泳的人們,為避免和人們相遇,主席的快艇在江中心。主席游完上了船,就問我們這些人(警衛、大夫、護士、我)遊了沒有,我們說遊了,他才高興,披上睡衣在甲板上散步。這時被一個游泳的小學生發現了:毛主席!小學生喊了一嗓子。這下不要緊,所有的人都開始往主席的船游過來,警衛們著急了,趕快讓主席的船離開,但人們仍然在歡呼,喊著“毛主席萬歲”,“我看見毛主席了”。水上頓時組成了一道紅色的長城—紅旗和紅色的游泳衣。我也被這番景象所感染了,快步到了主席的旁邊,拍了這張他向民眾揮手的的照片。他的身後是武漢長江大橋,他曾用“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來讚賞這座大橋。為了安全,我們的快艇很快向上游駛去,游泳的人們漸漸地消失在江面上。主席一直穿著睡衣,到了岸上進了汽車,一直到了駐地才換的衣服。

我當時用的是德國的祿萊相機,英國的伊爾福膠捲。還有135的萊卡相機。7月25日照片在《人民日報》上登出,與毛主席暢遊長江的訊息一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我那次拍了30多張,兩個120的,一個135的。這邊新華社催著要照片,我就把膠捲給了中辦主任汪東興,他自然會有辦法帶回北京。後來有人告訴我,主席看了這張照片很滿意。主席有個特點,他從來不審照片,只有大型活動如“五一”、“十一”時周總理才看,以防把哪個民主黨派的大人物給漏掉了。

給主席拍照片非常緊張。我那些年一直都不敢放鬆。每次拍完了就等著沖洗放大之後,發了稿才能睡踏實。一出去就要想著要把照片拍好,因為各大報早都留著視窗呢,你必須拍好,責任重大。像平時採訪,領導人接見時就幾分鐘,而且從不考慮給記者留點時間。走進來,握手,坐下,馬上就點菸了,這時就不能拍了。如果這幾十秒內還沒拍好,就只有等著結束了。而同時期的外國記者就不同,他們敢說話,可以要求總統給個笑臉或一兩分鐘,做個姿勢。只有周總理會考慮給記者一點機會。其他領導人都是直接進去、握手、寒暄、坐下。往往有時只有一個人拍時我就更緊張。

去外地更是家常便飯。主席往往一年裡有一半時間在外面。我也就得跟著走,家裡人也不知道,也不許問。沒有電話,也不能寫信,都是保密要求。主席喜歡坐火車,到哪裡支線上一停,吃喝拉撒帶辦公都有了。也省得給地方同志添麻煩。我經常是半年才回一次家。粗算了一下,這一輩子我在外面的時間就有20多年。

毛主席用“暢遊長江”來抒發他的豪情鬥志,晚年的鄧小平則常說:“我能游泳,說明我身體還可以,我能打橋牌,說明我腦子還可以。”是呀!在偉人政治的時代,領袖的身體和大腦,無不關係著民族、國家的命運。所以,他們的健康不僅是自己的話題,還是全國人民,乃至國際社會的重要話題。

與這次在快艇上揮手僅隔一個月,便是毛主席更為著名的一次揮手—在天安門城樓上向百萬紅衛兵大軍的揮手。這一揮的神力可謂史無前例,它令“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最終的結果是,神州大地猶如颱風襲過,一片狼藉,慘不忍睹,這是後話。

一些研究“文革”的專著記載:1966年7月25日《人民日報》等主要報刊在頭版頭條登載了毛澤東橫渡長江的報導和照片,當人們看到毛澤東在快艇上揮手檢閱正在長江中游泳的人流的巨幅照片時,對73歲高齡的毛澤東的領導藝術產生了一種無法形容的信賴感。確實像報紙上宣傳的那樣,人民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向民眾呼喊“人民萬歲”!激勵著民眾更堅定地“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中前進”。

受這次毛澤東遊長江的激勵,很多地方都展開了渡江活動,因為“大風大浪”和“搏鬥”與“革命行動”、“英勇氣概”這類內容總是很協調,既然崇拜偉大領袖,那當然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了。

文章摘自《烙刻——記憶中的影像》

武漢

武漢長江公路橋

武漢長江公路橋是國家“八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大橋長3227.4米,主橋長1877米。有3個大跨,主跨為400米,兩邊跨為180米。該橋於1994年底建成通車。

武漢長江二橋

武漢長江二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游12公里處,為雙塔雙索麵鋼筋混凝土斜拉公路橋。大橋北起漢口黃浦路三層立交橋,跨越長江至武昌徐東路落地,全長4407.6米,正橋長1876米,寬26米,主跨為400米,設6車道,日通車能力5萬輛。該橋於1991年開始興建,1995年6月通車。

武漢白沙洲大橋

武漢白沙洲大橋是長江武漢段的第三座大橋,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上游8.6公里處,全長3586.38米,其中正橋長2458米,引橋長1128.38米。橋面淨寬26.5米,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日通車能力5萬輛次。該橋於1997年3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

鄂黃

鄂黃大橋

湖北鄂黃長江大橋是北京至廣州106國道跨越長江,連線鄂城、黃岡兩座中等城市的特大橋樑。鄂黃大橋全長3245米,其中主橋長1290米,為五跨連續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塔高172.3米。橋面寬24.5米(不含布索區寬度),設計為雙向四車道。荷載標準:汽車-超20級,掛車-120。設有先進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供電照明工程、收費、通信、監控三大系統及景觀工程。概算總投資9.108億元,建設工期四年。

南京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砣長江大橋之後的第三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是全部由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特大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南京長江大橋作為世界最長的公、鐵路兩用橋被收入了金氏世界紀錄。該橋正橋10孔,鐵路橋長6772米,公路橋長4589米,寬15米。1960年1月,南京長江大橋正式動工興建。1968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道首先建成通車;12月29日,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正式建成通車。

南京長江第二大橋

南京長江第二大橋位於南京長江大橋下游11公里處,由南汊橋、八卦洲(長江中第三大島)公路連線線、北汊橋“二橋一路”組成,全長12.517公里。南京長江二橋於1997年10月6日開工建設,於2001年3月18日交工驗收。整個工程靜態投資概算為33.5億元。其中,南汊大橋為鋼箱梁斜拉橋,主跨徑628米,橋長2938米,是南京長江二橋的關鍵性和標誌性項目。是繼日本多多羅大橋、法國諾曼蒂大橋之後世界第三大橋。2000年7月9日,南汊大橋合龍。北汊大橋為預應力連續梁橋,主跨徑165米,橋長2212米,橋面寬32米,居國內領先水平。公路連線線長16.027公里(南岸6.754公里、八卦洲5.698公里、北岸3.575公里),全線採用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

鎮江

鎮江揚州長江公路大橋

鎮江揚州長江公路大橋是江蘇省“四縱四橫四聯”公路主骨架和南北跨長江公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聯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幹線,南接滬寧高速公路和312國道,西距南京長江第二大橋約60公里,東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約110公里。大橋連同兩岸接線全長約23公里,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整個項目估算總投資40餘億元。鎮江揚州長江公路大橋從1992年起開始工程預可行性研究。1998年3月,國務院批准項目建議書。同年10月和12月,交通部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分別對工程可行性報告進行了評審、評估。1999年下半年,國家計委又先後兩次召開工程可行性協調會。選定的橋位位於鎮江、揚州兩市西側的鎮揚汽渡上游2公里左右處,跨經世業洲洲尾;南汊主橋採用跨徑為1450米左右的鋼懸索橋,北汊主橋採用跨徑為400米左右的斜拉橋。2000年3月,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國務院批准。

揚中

揚中長江大橋

揚中長江大橋是一座由民間集資建造的大橋,全長1172米,寬15米,共有30個墩台,總投資1.52億元。該橋於1992年5月正式開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車。揚中長江大橋的建成結束了江蘇揚中島與外界無橋相連的歷史。

江陰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20世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大鋼箱梁懸索橋,是國家主幹道跨越長江的特大型公路橋樑。是長江上建設的第二座大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西山與靖江市十圩村之間。大橋全長3071米,主跨1385米,橋面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寬33.8米,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橋下通航淨高為50米,可滿足5萬噸級輪船通航。大橋全線建設總里程為5.176公里,總投資36.25億元。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於1994年11月22日開工建設,李鵬總理為大橋題寫了橋名。大橋於1999年8月31日完工,1999年9月通車。9月28日,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為江陰公路大橋通車剪彩。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是國家規劃2000年前建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中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國道主幹線以及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幹線的跨江“咽喉”工程,是國家和江蘇省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

重慶

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

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位於靠近重慶的白沙沱和江津珞璜鄉之間,是一座雙線鐵路橋,北接成渝鐵路,南接川黔鐵路,全長820米。該橋於1958年9月10日開始施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車。

重慶長江公路橋

重慶長江公路橋位於重慶市中心區和南岸之間。正橋長1121米,加上南北引道總長3015米,橋面寬21米,兩邊有人行道,主航道跨徑為174米。該橋於1977年11月動工興建,1980年7月通車。

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

重慶李家沱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西部工業區李家沱與九龍坡之間,是一座公路大橋。大橋由正橋和南北引道組成,線路總長10241米,其中正橋長1350.11米(包括南、北橋台),由主橋及引橋共同組成。主橋橋面寬24米,為雙向4車道。南北引道長約9公里,包含了5座大中型橋樑,4座立交橋、2座隧道。大橋工程總投資7.3億元,於1991年動工,1996年底竣工。

重慶江津長江公路大橋

重慶江津長江公路大橋位於江津城西,是以縣級行政機構為主通過招商引資修建的第一座長江大橋,由江津市政府和馬來西亞南發集團合作修建,總投資3億元。大橋主體長1362米,橋頭南北引道長11公里,主跨單孔長240米,橋樑淨寬21.5米,為4車道。該橋於1994年開工建設,1997年12月建成通車。

四川

四川瀘州長江大橋

四川瀘州長江大橋位於四川省的瀘州市,主橋長1252.5米,寬16米,南北兩岸引橋長7460米。5個主橋孔中的3個通航橋孔跨度各為170米。大橋按長江特大洪水流量設計,主橋橋面比枯水位高出45米,在最大洪水期,橋下可通行3000噸位的輪船。該橋於1977年10月動工興建,1982年10月建成通車。

涪陵

涪陵長江大橋

涪陵長江大橋是國道319線跨越涪陵市長江江面的一座特大型橋樑。大橋全長631米,主跨330米,橋面寬18米,4車道,引道長5.3公里,橋高163米。該橋於1994年11月開工建設,1997年5月建成通車。李鵬總理為大橋題寫了橋名。

萬縣

萬縣長江公路大橋

萬縣長江公路大橋建在四川萬縣市黃牛孔子江江面,是連線318國道線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橋,是長江上第一座單孔跨江公路大橋,也是世界上同類型跨度最大的拱橋。設計橋長814米,寬23米,橋拱淨跨420米,橋面距江面高140米。主橋於1994年5月開工建設,1997年5月竣工通車。

西陵

西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位於三峽大壩中軸線下游4.5公里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懸索橋,為單跨900米的鋼箱梁懸索橋,其跨度在同類型橋樑中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七。大橋全長1118.66米,橋寬18.5米,雙向4車道。主跨900米,一跨過江。常水位最大通航淨空30米。該橋於1993年12月動工興建,1996年8月建成通車。

枝城

湖北枝城長江大橋

湖北枝城長江大橋又叫宜都長江大橋,位於湖北枝城,是焦枝鐵路在枝城跨長江處。該橋是中國自行設計、施工的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和公路都設在一個橋面上,其中鐵路橋長1742米,公路橋長1744米。該橋於1971年9月建成。

黃石

黃石長江大橋

黃石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省黃石市,是國家公路幹線上海至成都312國道上的特大型橋樑。大橋全長2580.08米,其中主橋長1060米,主跨長245米。該橋於1991年7月開工,1995年12月建成通車。

銅陵

銅陵長江大橋

銅陵長江大橋位於安徽省銅陵市羊山磯下游600米處,是國家“八五”計畫的重點工程,是世界上同類型第3位大跨徑橋樑。橋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塔索麵斜拉橋,全長2592米,主橋長1152米,最大跨徑為432米,橋面寬度23米,其中4車道15米,人行道5米,通航淨高24米。兩岸引橋分別與合銅、銅屯二級汽車專用道相接。兩岸引道全長2169米,為一級公路。該橋於1991年12月開工建設,1995年12月26日竣工通車。

宜昌

宜昌長江公路大橋

宜昌長江公路大橋距宜昌市中心約10公里,是318國道在湖北境內跨越長江的一座特大橋,是交通部和湖北省“九五”重點工程。大橋長1120米,寬26米,橋型為雙塔單跨960米鋼箱梁懸索橋。該橋於1997年12月開工,計畫工期3年。☆荊沙長江公路大橋荊沙長江公路大橋位於武漢與宜昌之間。橋型為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斜拉橋,總長為4015米,總投資為12.8億元。該橋於1997年3月開工建設,計畫5年建成通車。

蕪湖

蕪湖長江大橋

蕪湖長江大橋位於安徽蕪湖,是國家“九五”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大橋主跨312米,橋樑鐵路全長1.0616萬米,公路6078米,正橋2193米;大橋鐵路為雙線,公路橋面總寬21米,通航淨高24米,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跨度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標誌性橋樑。該橋於199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00年底建成通車。

九江

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位於贛、鄂、皖三省交界的一段長江上,南岸引橋橫跨白水湖,北岸與湖北黃梅縣的小池口鎮相接。大橋是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橋,上層是汽車20級的4車道公路橋,橋長4460米,寬18米,其中行車道寬14米,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下層為中載重的雙線鐵路橋,長7675.6米。該橋於1973年12月動工修建,1993年1月公路橋全部建成,1994年7月鐵路橋開通。

奉節

奉節長江三峽公路大橋

奉節長江三峽公路大橋位於渝、陝、鄂兩省一市陸運與長江水運的交匯點,大橋設計長度為956米,寬18米,雙向4車道。橋的北岸引道以立交與沿江移民公路相接,總投資預計約2億元人民幣,1999年12月27日大橋奠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