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千紅

萬紫千紅

萬紫千紅,拼為wàn zǐ qiān hóng,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出自宋•朱熹《春日》詩。宋 朱熹《春日》詩:“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元馬致遠《賞花時·弄花香滿衣》套曲:“萬紫千紅妖弄色,嬌態難禁風力擺。”明梁辰魚《浣紗記·打圍》:“蘭舟渡,萬紫千紅,鬧花枝浪蝶狂蜂。”袁鷹《春華》:“比起園林和花圃里那萬紫千紅的琪花瑤草,這瓶鮮花自然不能算多,也未必全是佳品。”

基本信息

成 語

拼音
萬紫千紅萬紫千紅

wànzǐqiānhóng

釋 義

1.形容百花齊放,色彩絢麗。多指繁盛的春色。
宋朱熹《春日》詩:“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1]”元馬致遠《賞花時·弄花香滿衣》套曲:“萬紫千紅妖弄色,嬌態難禁風力擺。”明梁辰魚《浣紗記·打圍》:“蘭舟渡,萬紫千紅,鬧花枝浪蝶狂蜂。”袁鷹《春華》:“比起園林和花圃里那萬紫千紅的琪花瑤草,這瓶鮮花自然不能算多,也未必全是佳品。”
2.比喻事物的豐富多彩、欣欣向榮。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開國之初,生機蓬勃。雖然百廢待興,已經是萬紫千紅的局面。”《花城》1981年第3期:“﹝這﹞不就是祖國輕工業千姿百態、萬紫千紅的一個個側影嗎?”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徐遲《歌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雖然百廢待興,已經是~的局面。”
近義詞:花團錦簇
反義詞:落花流水、枯木朽株
燈謎:1.艷;2.放焰火
3.萬紫千紅(打三字俗語一)謎底:花樣多
4.萬紫千紅(打字一)謎底:艷
造句:這次匯報演出,反映了我國文藝舞台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

英文解釋

ariotofcolour;ablazeofcolour;aprofusionofcolour;innumerableflowersofpurpleandred
例句
1.Thecottagegardensblazewithirises,liliesandpeonies.村舍花園萬紫千紅,鳶尾、百合花和牡丹競相爭艷。
2.Itisspringonlywhenalltheflowersareblooming.萬紫千紅才是春。

韓磊演唱歌曲

古裝武俠劇《火帥》主題曲
演唱:韓磊
卸了盔甲
下了戰馬
依舊想作個火頭軍
都道是蠢得透頂
卻原來想得天真想得天真
你封了火帥你沐了皇恩
誰叫你把一根一根燒火棍耍了個八面威風
洗了征塵妝了水粉
把一腔柔情施盡火帥
都道是巾幗英雄
卻原來是紅顏傾城
洗了征塵妝了水粉
把一腔柔情施盡
都道是巾幗英雄
卻原來是紅顏傾城
你情兒火熱你心兒鏡明
都說你把個女兒家
活了個萬紫千紅

菜名

材料:
主料:哈密瓜(150克)芒果(150克)油條(150克)冬粉(250克)
輔料:生菜(200克)香菜(15克)辣椒(10克)
調料:大蔥(20克)鹽(10克)香油(10克)醬油(8克)芝麻醬(8克)花生醬(8克)
製作工藝:
1.將水果洗淨切片;
2.紅辣椒切細絲待用;
3.冬粉用開水燙一下,切30厘米長;
4.將蔥洗淨切細絲,用麻油、醬油、少許鹽、糖、冬粉拌勻;
5.將生菜墊在碟上,冬粉放中間,芒果片擺在上面,周圍放各種水果片,將香菜、紅辣椒絲裝碟周圍;
6.將麻醬、花生醬用水調稀,倒入各種調料拌勻,淋在裝飾好的菜,水果上即可。

廣東綜藝節目

介紹

20世紀80年代,每周準時收看《萬紫千紅》,是廣東人過周末的指定節目。家裡沒有電視的孩子,都要跑到有電視的小夥伴家裡看,節目沒播完,任憑家長怎么生拉硬拽都不肯走。農村地區常常出現數十個人踮起腳尖、圍著黑白電視機看節目的壯觀場面。

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珠三角部分毗鄰港澳地區的民眾能收看到香港最火爆的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這檔節目裡新潮時髦的勁歌熱舞、妙趣橫生的詼諧短劇,給廣東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同時,其誇張活潑的表現形式和貼近民生、針砭時弊的手法,也深深震撼著廣東電視人。
1979年,廣東廣播事業局(以下簡稱“省廣播局”)和廣東電視台(以下簡稱“省台”)的一群工作人員,悄悄住進了
東莞一家公社招待所,在一台黑白電視機旁架起了魚骨天線,每天反覆收看《歡樂今宵》。經過反覆研究揣摩,他們決定辦一檔類似的節目。當節目的雛形方案確定
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給節目取名。當時,省廣播局裡的每個人都被發動起來,最後副局長楊凡的“萬紫千紅”獲得了一致通過。楊凡因此被獎勵了8塊錢“創意費”,這在全家每月生活費只需30元的年代,算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了。
當時,誰也不曾想到,這個節目會成為廣東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陪伴著廣東觀眾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充滿歡笑的夜晚。

開播

1981年1月1日,被定位為“綜合性雜誌式文藝節目”的《萬紫千紅》正式開播,它有專題性文藝晚會、風光旅遊為中心的娛樂節目、也有戲劇性節目,在隔周的星期天晚上播出。
節目的首次拍攝地點在中山的長江樂園。第一期嘉賓是男高音歌唱家羅榮炬、粵曲名家黃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小品演員。節目中,全體工作人員還合唱了由音樂人劉志文譜寫的主題曲。反映民生的系列小品《朝見口晚見面》、漫畫式喜劇小品《樂叔與蝦仔》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欄目。

口號

香港無線電視台(TVB)當時有一句口號:“無線精神,事事關心”,《萬紫千紅》有樣學樣,提出了“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會”的口號,這句話成為當時的一句流行語。後來,節目不僅獲得了廣東觀眾的喜愛,還吸引了廣西與海南等周邊省區的觀眾,名聲越來越大。
為保證節目品質,省台在1983年成立了綜藝組,專門負責《萬紫千紅》的運作。1985年,編導張木桂帶
隊到TVB考察學習,發現現場直播不但及時、迅速,還能充分顯示電視聲畫結合的特點,突顯電視媒體的優勢。於是《萬紫千紅》又借鑑了這個經驗,變錄播為直
播。改革後的《萬紫千紅》變成每周兩期,一期保留之前雜誌式的形式,長度約為45分鐘,仍然採用單機拍攝;另一期則延長到90分鐘,以多機拍攝、現場直播
為主。

主持

《萬紫千紅》剛開播時,根本找不到有經驗的主持人,省廣播局調來了電台播音員譚國治,還找了剛從廣播學校畢業的樊玉嬋和黃婉玲任女主持。
經過幾年的發展,主持人陣容逐漸固定下來,譚國治、鍾新寧、王怡斐、陳旭然、陳維聰、任永全、鄒慶紅等先後主持過《萬紫千紅》的主持人,都成了廣東家喻戶曉的明星。1992年,譚國治、鍾新寧因《萬紫千紅》分別獲得了“全國廣播電視主持人開拓獎”的金獎與銀獎。《萬紫千紅》還獲得了美國“92金獅”綜藝節目二等獎,這是它拿到的最高國際獎項,而它在國內獲得的最高獎項為中國電視星光獎一等獎、中南六省區金帆獎。
此外,廣東的不少歌星、笑星、曲藝演員也通過《萬紫千紅》為廣大觀眾熟悉,如唐彪、安李、湯莉、廖百威、黃俊英、盧海潮、楊達、何寶文、李丹紅、陳玲玉、梁玉嶸等。《萬紫千紅》因此被譽為“廣東的造星搖籃”。

發展

1981年4月,《萬紫千紅》拍攝首期節目,選址中山的長江樂園。
1983年後,《萬紫千紅》從每月播兩次,改為每周六晚上黃金時間播出。
1985年,廣東電視台組織一批編導到香港無線電視台考察學習。
1986年,《萬紫千紅》舉辦了首屆“家庭音樂大賽”,把“與觀眾互動”的概念,推向高峰。
1987年7月,廣東電視台召開改版工作會議,確立了借鑑香港電視劇製作的成功經驗。
1992年,《萬紫千紅》節目在美國獲“南海金猴獎”綜合節目二等獎。
1995年,《萬紫千紅》被公開指責“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不再適合出現在熒幕上”,於是在陪伴廣州人15年春秋後黯然熄火。成功《萬紫千紅》的成功引起了其他省市電視台的效仿。上海電視台曾派小組到節目錄製現場觀摩,後於1984推出同類綜藝節目《大世界》。此後,全國各地的電視綜藝節目遍地開花,最出名的要數中央電視台的《綜藝大觀》和《正大綜藝》。在“《萬紫千紅》是國內最成功的綜藝節目”的盛名之下,當年的廣東電視台在業內享有“中央二台”的美譽。
雖然曾經風光無限,但《萬紫千紅》後期也因缺乏新意而收視下滑。進入上世紀90年代,《萬紫千紅》出現品質下降的現
象,觀眾逐漸流失。更有人指出《萬紫千紅》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求,應該果斷地“砍掉”。1995年,經歷15年發展、播放了一千多期的《萬紫千紅》終於告
別電視螢屏。但它仍然是迄今為止國內最長壽的一檔綜藝節目。

潤膚脂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種抹臉油。老一輩的人都非常熟悉。經典國貨,鐵盒,防皴裂,白蘭花香,備受消費者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