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朝廷香火院

萬歲朝廷香火院

萬歲朝廷香火院山西省陽泉市,藏山祠歷代都受到過朝廷的賜封,特別是明代曾先後派6位太監奉旨修造。並把藏山神廟升格為:“萬歲朝廷香火院”在全國各大寺廟中實屬少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萬歲朝廷香火院萬歲朝廷香火院

萬歲朝廷香火院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即藏山祠,藏山得名於千古傳誦的中國古典十大悲劇之首的“趙氏孤兒”,後人為頌揚程嬰公孫杵臼等捨身取義的仁人志士,就把盂山改名為藏山,並立藏山祠祭祀,代代香火不絕。
藏山祠坐落於藏山腹地,現存建築除寢宮為元代建築外,其餘均為明、清兩代重修增建,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歷代都受到過朝廷的賜封,特別是明代曾先後派6位太監奉旨修造。並把藏山神廟升格為:“萬歲朝廷香火院”在全國各大寺廟中實屬少見。

建築風格

萬歲朝廷香火院萬歲朝廷香火院

藏山原名盂山,相傳春秋時晉國程嬰藏趙氏孤兒於此,故稱藏山。藏山祠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祠址向南,依山建造。

建築分布於三層遞高的平台上,祠前為明代“藏孤勝境”牌樓,祠內中軸線上依次布列山門、樂台、正殿、寢宮、梳妝樓,東西兩側為鐘鼓樓、配殿和耳殿。除寢宮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風格外,余皆清代建築。正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山牆和北壁繪壁畫69平方米,以連環畫形式表現趙武生平。色調淡雅,手法尚佳。寢宮面寬、進深均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前檐雙步樑上墨書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寢宮題記。院記憶體有宋宣和六年(1124年)鐵鐘1口,金、元、明碑各一通,清碑72通,明嘉靖鐵焚爐3個。

相傳為春秋時期晉程嬰、公孫杵臼藏匿趙氏孤兒趙武之處。因趙武諡號趙文子,亦稱“文子祠”。始建年代不詳,據現存《神泉里藏山神廟記》碑載推斷,最晚為金大定十二年(1172)。現存建築除寢宮為元代建築外,其餘均為明、清兩代重修增建。全祠30多處亭台樓閣,依地勢而建,鱗次櫛比,別具風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藏山祠古建築群大體分兩組:以"文子祠"為中心的主體建築為一組,以先祖廟、三代廟、八義廟、啟忠祠等附屬建築為一組。以"文子祠"為中心的主體建築嵌於幽深清淨、跌岩迴環的山谷之中。亭台樓閣皆依山門、牌樓、戲台、鐘鼓二樓、東西碑房、正殿、寢宮、梳洗樓等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築置院落之外,區別鮮明,是按照宮廷建築的特徵而設計的。

山門繫上下二層結構,下呈石洞狀,上為木築樓,總高約6.5米,進深為3.09,通面寬5.46米,進深為3.09米,通面寬5.46米。山門南側立有巨大石壁,稱"龍壁",長寬均為2.5米,上鐫兩條蛟龍,吞雲吐霧,刻工精湛。

牌樓位於廟首,檐牙高琢,琉璃瓦棱,身高約9米,寬3.5米,系木結構。上題“藏孤勝境”四個金字,煞是雄偉。

鐘鼓樓牌樓向內分列鍾、鼓兩樓,長5.69米,寬5.12米,高7.24米。

戲台與鐘鼓樓相鄰,體寬9.46米,進深7.65米。

正殿位居祠之中央,是祀俸趙文子之處,此殿為單檐懸山頂結構,通體面寬13.45米,進深10.56米,檐高5.23米,柱頭施以肥碩雄健的斗拱,承托著深遠翼出的飛檐;屋頂梁架折平緩,卯榫嚴實;剎雕飾"八洞神仙";殿內採用"減柱法",空間寬敞,充分顯示出遼、金時代的建築風格,正殿中的文子塑像及兩旁文臣武將,身高達2.3~2.8米以上比例適度,姿態自如。大殿左右兩側有彩繪壁畫42幅,詳細敘述了藏孤救趙的故事。壁畫筆力流暢,山水人物,惟妙惟肖,色彩如新。

寢宮位於正殿後掌西側,亦稱"後殿"。是一座典型的金代建築。其築於一自然生成的龕岩內,經年風雨不蝕,保存完整。此建築系懸山六檁結構,橫跨3間,面寬10米,進深7.16米.外形斜拱重疊,舉折平緩,上架鐵鑄梁槽,兩端矗立雄偉高大的琉璃鴟尾,飛檐高琢,五六獸,精緻美觀.內施垂木和斜材,構成了近似"人字柁架"的屋,並畫棟雕梁,使整個殿堂絢麗多姿,引人入勝。

梳洗樓位於北山腰,為兩層木結構,上層面寬17.2米,進深4.61米,下層面寬17.66米,進深8.17米,系雙檐歇山頂,四周圍廊,室內無柱,所有部件皆系要制卯榫拼合而成,整座樓亭,精美秀麗,鬼斧神工,憑欄秘鳥瞰,藏山全貌盡收眼底。

此外,還有祭祀為救趙氏孤兒而喪生的程嬰之子的假孤殿,祭祀趙氏先祖的先祖廟,祭祀程嬰、韓厥、公孫杵臼等忠臣義士的報恩殿、二靈殿、三代廟、八義廟、奶奶廟、啟忠祠、應忠祠、表孤祠,以及八角亭、六角亭、落架亭、僧院等諸多建築。皆依地勢而築,因各朝均有增擴建,故整個祠院的建築鱗次櫛比,相得益彰,別具風韻,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建築瑰寶。

歷史故事

藏山風光藏山風光
在盂縣境內,一個廣告牌,上寫四個大字“忠義盂縣”——盂縣人崇敬和頌揚的忠義精神,即源自藏山,源自一個流傳2600多年的故事。
趙氏孤兒名趙武(公元前598年-前541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盾之孫、趙朔之子,其母是晉成公之妹莊姬。現在所流傳的故事版本為,晉國奸臣屠岸賈謀害忠臣趙盾,趙家300餘口被滿門抄斬,門客程嬰冒死救出出生不久的趙武。屠岸賈發現有人偷偷救出孤兒後,下令如果三天之內沒人交出孤兒,就將全國所有半歲以下的嬰兒全部殘殺。為保全趙氏孤兒和全國幼兒,程嬰毅然獻出自己的孩子。至友公孫杵臼對程嬰的義舉深為感佩,他自知年老不能勝任撫養孤兒之責,讓程嬰去向屠岸賈“告發”是他“藏匿”了孤兒。屠岸賈從公孫家搜出了實為程嬰之子的“孤兒”,用劍劈死,公孫也撞階而亡。程嬰帶著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將趙武撫育成人,才向趙武講述了他的身世。趙武深為悲痛,立誓要報仇雪恨。不久,晉靈公亡,晉悼公立。在大臣魏絳的幫助下,趙武殺了屠岸賈滿門,恢復了趙家在晉國的地位,並成為治國棟樑。
晉國宮廷里的這齣悲劇,實為一場統治者內部的奪權之爭,它從《左傳》和《史記》里走出,到了元代劇作家紀君祥筆下,成為是非善惡涇渭分明的歷史復仇劇。紀君祥寫的《趙氏孤兒大報仇》,把屠岸賈單獨殺孤改成要殺舉國與趙氏孤兒同歲之嬰兒,把公孫杵臼買他人之子換孤改成以程嬰親子換孤,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法國文豪伏爾泰於1755年將此改編成為新劇本,名為《中國孤兒》,1755年8月20日開始在巴黎各家劇院上演,盛況空前,《趙氏孤兒》也成為傳入歐洲的第一部中國戲劇。
清末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把《趙氏孤兒》與《竇娥冤》並列,“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還有人把《趙氏孤兒》同莎士比亞的傑作《哈姆萊特》比較,由此可見《趙氏孤兒》影響之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