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稷王廟

萬榮稷王廟

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太趙村。南向,南北長74米,東西寬46米。現存正殿和戲台。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斗拱用五鋪作重昂,形式頗為獨特。殿身構架形式及用材不依法式,但簡省合理。據梁架、斗拱特點和部分柱礎造型推斷,正殿的木構部分應屬金代遺存,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重修,近年對外檐斗拱梁架施以彩繪。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萬榮稷王廟V-224

簡介

..

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太趙村。南向,南北長74米,東西寬46米。現存正殿和戲台。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斗拱用五鋪作重昂,形式頗為獨特。

..

殿身構架形式及用材不依法式,但簡省合理。據梁架、斗拱特點和部分柱礎造型推斷,正殿的木構部分應屬金代遺存,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重修,近年對外檐斗拱梁架施以彩繪。戲台創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後拆毀,現存建築為1921年重建。做法繁縟精巧,體現地方特色。戲台前沿磚基中心原嵌有至元八年小碑,記廟內“修蓋舞廳一座”,是我國戲劇史上金元雜劇活動的重要史料,現移嵌在正殿內東牆上。

歷史

廟內民國10年重修的那座舞台,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這是由“無梁殿”內北牆上鑲嵌的一塊石碑得到印證的。此碑高0.31米,寬0.37米,正書無額,系至元八年三月初三立。碑文為:“今有本廟自建修年深,雖經兵革,殿宇而在,現有舞基不曾興蓋。今有本村等謹發虔心,施其寶鈔二百貫文,創建修蓋舞廳一座,刻立斯石矣。”至元八年為元世祖忽必烈取得全國政權後的第一年。據此碑文,可知元朝初期戲劇登台表演已很普遍。它對了解和研究我國戲劇發展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稷王廟“無梁殿”距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金代建築在我省亦不多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萬榮稷王廟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太趙村,為金代(1115年-1234年)建築。
..

稷王廟南北長74米,東西寬46米,南向。現僅存正殿和戲台。正殿建築面積381平方米,殿身構架形式及用材不拘一格,但簡潔合理。近年對正殿外檐斗拱架進行了彩繪。戲台創建於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後拆毀,現存建築為民國十年(1921年)重建。戲台做法精巧,體現當地特色。戲台前沿磚基中心原嵌有元代至元八年小碑一方,記廟內“修蓋舞廳一座”,是中國戲劇史上金元雜劇活動的重要史料,現移嵌在正殿內東牆上。

“九五”以來主要保護內容

修建山門一座;由5.1畝擴大為15.1畝,移栽21棵樹齡幾十年的大柏樹,改善環境。
..

現存主要問題

石橋坍塌,姜原殿的東配殿後牆全部倒塌,西配殿也岌岌可危,文物庫房地基下陷,後牆自上而下裂開1厘米的大縫,漏雨嚴重,大殿、配殿、鐘樓、鼓樓也多處漏雨,技防工程不完善,無消防設施。

“十一五”期間主要保護內容

古建群維修,包括大殿、配殿、鐘樓、鼓樓、姜原殿及東、西配殿的維修;建設與稷王廟整體建築風格協調一致的展廳;文物庫房及技防工程;消防工程;徵用法院、消防隊土地,拆遷不協調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