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鎮[貴州省]

萬山鎮[貴州省]

萬山特區位於貴州東緣武陵山區,總面積338平方千米,占貴州省面積的0.19%。素有中國“汞都”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萬山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汞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國家接管礦山之後,為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曾先後組建和調集中國有色地質一總隊、貴州冶金建設公司、貴州十九井巷公司、貴州汞礦等中央和省屬縣級企業集中在萬山勘探開採。為協調企業之間和企業與地方之間的關係,組織當地民眾為企業生產生活服務,196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國內最早的縣級行政特區──萬山特區。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汞資源逐漸枯竭,汞礦生產日益萎縮,中國有色地質一總隊、貴州冶金建設公司、貴州十九井巷公司相繼撤離萬山,貴州汞礦也於2002年5月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萬山,地貌奇特,氣候宜人。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的自然風光,集山、水、林、洞為一體,獨具特色。全境地勢東低西高,中部隆起。東部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深谷密布,西部丘陵,地勢開闊平緩。萬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0C左右,無霜期為270天左右。氣候立體特徵明顯,適宜多種生物群體的繁衍。霧、雪、涼爽是萬山獨具的自然景觀和氣候特色,人稱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避暑休閒的理想之地。

萬山,物產富饒,資源豐富,尤其是各種礦產資源十分富足。全區已探明礦種20多種,其中汞的開採已有630餘年的歷史。新探明的鉀、錳、磷、重晶石等儲量異常豐富,其中鉀礦石儲量25億噸,磷礦儲量7000萬噸,錳礦儲量500萬噸以上,重晶石儲量218.8萬噸。

萬山,風景優美,獨具特色,境內旅遊景點眾多,旅遊開發潛力雄厚。這裡,有歷史悠久、古樹成蔭、雄偉秀麗的佛教聖地──中華山;有鬼斧神工、風景如畫、驚險刺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夜郎谷;有經過630餘年開採遺留下來的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千姿百態、洞中有的“地下長城”──坑道;有氣勢磅礴、歡樂喜慶、鑼聲震天的民族文化“活化石”──鼟鑼;“國家礦山公園”的申報立項,現已通過國家評審;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已獲審批;“汞礦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已納入省文化廳規劃;“鼟鑼藝術”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已上報省文化廳初審。此舉將為萬山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萬山,交通便利,通訊暢達。現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100餘公里,四鄉一鎮17個行政村90%以上通了公路;出境公路四通八達:東至湖南懷化市110公里、芷江73公里,南距湘黔鐵路新晃縣火車站27公里,西至玉屏縣大龍火車站43公里,北部銅仁大興機場51公里。鄉鄉建有移動通信基站,電力供應已納入國家電網,水電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已明顯改善。全區商貿繁榮,消費市場活躍。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通過實施“強工興區”和招商引資帶動戰略,初步形成了以汞化工業、鐵合金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城鄉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

自然地理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境內的地層,絕大部分屬海相沉積,厚度巨大。地層呈北東、北北東向帶狀分布,從東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蓋有第四系。屬武陵山系,位於武陵山脈主峰梵淨山的東南部,地勢東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東南三面傾斜。北東南三面海拔在600米以下,西部海拔700—800米,中部858米。區內最高點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點在下溪河出境處(長田灣)海拔270米。

萬山地處中亞熱帶中緯度地域,為東南和西南季風所控制,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還因地形、地勢複雜,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之間,乍寒乍暖”的小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12小時,日照率27%,太陽輻射年值80—9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氣溫在13.0—17.0℃之間。常年降水190天,其中大於0.1毫米雨日達170天以上,年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

境內的河流都是山區雨源型河流。由降水補給溪河徑流,主要河流有4條,年徑流量2.22億立方米,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27千米。分水嶺為東南—北西向,東南起筆架山,向北西經上黃茶、張家灣、滾子沖、琴門,平面呈順時針到臥“S”形。地下水年總儲量0.758億立方米,主要由降雨補給。

自然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及灌草叢。野生動物原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繁多。珍稀動物有斑羚(俗稱岩羊、野羊)、穿山甲、林麝、水獺、紅腹錦雞、靈貓、豹貓。

氣候條件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主要氣候特點:萬山特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4度,年極端最高氣溫34.3度,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3.9度;一月為最冷月,其平均氣溫2.0度;年較差21.9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74小時,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整體具有冬暖夏涼、冬長秋短、雨水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

1、主要災害性天氣:特區氣象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凝凍、倒春、暴雨、冰雹、大風、夏旱、秋綿雨、霧、強降溫等。

2、主要氣象要素指標(資料年限:1977--2003)
氣溫:年平均氣溫13.4度(周邊縣市17—18),年極端最高氣溫34.3度(周邊縣市39--41),年極端最低氣溫-10.4度(周邊縣市7--8),七月為最熱月,其平均氣溫23.9度(周邊縣市27--28);為最冷,其平均氣溫2.01斐(周邊縣市5--6):年較差21.9度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715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54毫米,平均比周邊縣市多150--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數為170天,最長連續降雨日數為24天,年嚴均暴雨4次,年最多暴雨7次,日最大雨量228.7毫米。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83%,比周邊縣市多4--5%。
積雪:年均降雪15天,連續最長積雪日數20天,最大雪深26厘米。
雨淞(凝凍):年平均凝凍2天,最長連續凝凍28天。
霧淞(氣溫在零下3℃以下時,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凍結在地面物體上的現象):年均10天,屬於南方地區罕見。
風:年平均風速2.1米/秒,最大風速23米/秒,嚴均大風日數1.2大。雨、霧掃:年平均147天。

行政區劃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元初,萬山始以行政區劃的名稱載入史冊。元至十四年(1277年)置大萬山蘇葛辦等處軍民長官司(今高樓坪侗族鄉郭家村萬山司),轄及今萬山鎮和高樓坪侗族鄉及銅仁市魷魚鋪等地。黃道溪野雞坪等處蠻夷長官司,治茅坡(今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轄境為今特區黃道侗族鄉和玉屏岑鞏鎮遠等3縣的部分地方;施溪漾頭長官司,治漾頭(今銅仁市漾頭區),轄及今特區下溪侗族鄉和銅仁市漾頭區。明清時,萬山轄地沿元未變,民國2年8月(1913年)設定省溪縣,縣公署駐萬山城上街(今萬山鎮解放街)。

1949年,建立玉屏縣第六區人民政府。1950年改為區公所。1958年12月2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玉屏、江口縣,併入銅仁縣,萬山隨之劃屬銅仁縣管轄。196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66)119號檔案批准,建立萬山特區,明確“萬山特區的行政區劃為現屬玉屏縣萬山區的高樓坪、黃道新莊三個公社和現屬銅仁漾頭區的敖寨公社,隸屬貴州省銅仁地區”,同年5月1日建立萬山特區人民委員會。

建制沿革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萬山,古稱大萬山,以山得名。今特區轄境,自古以來行政區劃多變,隸屬關係複雜。夏商為荊州之域,周屬楚,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魏晉南北朝初屬武陵郡,後屬東牂牁郡,隋屬辰州,唐屬錦州,宋屬沅州。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置大萬山蘇葛辦等處軍民長官司,黃道溪野雞坪蠻夷長官司,均屬於思州安撫司。明洪武初,萬山、黃道、施溪等3個土司隸屬關係沿元未變。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7月13日),大萬山司隨思州宣慰司改屬湖廣行省;施溪漾頭司遷治平地寨,改稱施溪長官司,隸屬湖廣沅州衛,洪武六年(1373年),又改屬於思州慰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務程龍鰲、坪岳溪、都坪等蠻夷長官司併入黃道溪長官司,遷治武陵坪(今黃道侗族鄉街上平溪寨),仍隸屬思州宣尉司。後思州宣尉使田琛與思南宣尉使田宗鼎爭砂坑有怨,舉兵相攻,琛稱天主,朝廷敕鎮遠侯顧成以兵彈壓。事平,革除思州、思南二宣尉司,設貴州布政使司。以思州宣尉司地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宣尉司地置思南、銅仁、烏羅、鎮遠4府,上述8府均隸屬貴州布政使司。永樂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3月22日),大萬山長官司劃屬銅仁府管轄,黃道溪長官司,施溪長官司劃屬思州府管轄。

清實行“土改歸流”的政策,自雍正以後,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萬山長官司由銅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黃道溪長官司和施溪長官司由思州府派流官直接管理。光緒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奏準,將銅仁縣移治江口,而將省溪司(今江口縣)流官吏目改駐大萬山,於是大萬山又名省溪,治萬山城內(今解放街),仍隸屬銅仁府。

中華民國2年8月(1913年),設定省溪縣。省溪縣成立初隸屬貴州省黔東道(又名鎮遠道)。民國12年(1923年),廢黔東道,省溪縣直隸於貴州省政府。民國24年元月(1935年),省溪縣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民國26年11月(1936年),銅仁改稱第六、七兩個行政督察區合併成立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鎮遠,省溪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0年(1941年),撤銷省溪縣,其轄地併入玉屏縣銅仁縣

1949年解放,屬玉屏縣第六區。1958年12月劃屬銅仁縣,建萬山公社。1961年8月,又劃屬玉屏縣恢復萬山區。1966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萬山特區隸屬銅仁地區。1968年9月24日,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撤銷萬山特區,建立萬山鎮,直屬銅仁地區。1970年8月8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萬山特區。仍屬銅仁地區。

風景名勝

萬山鎮[貴州省]森林公園
萬山國家礦山公園

萬山國家礦山公園是萬山旅遊的標誌性品牌。萬山特區古稱大萬山,因歷史上盛產硃砂、水銀,其儲量和產量均居國內之首,亞洲之冠,故素有中國“汞都”之稱。本世紀初,貴州汞礦關閉破產,但數千年汞礦開採、冶煉遺留下來的諸如仙人洞、大小洞、黑洞子、雲南梯等礦業遺蹟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層層疊疊長達970公里的地下坑道,堪稱地下長城,規模宏大、世界罕見!1985年,仙人洞等汞礦遺址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區委、特區政府正是基於這些資源優勢,實施了“旅遊活區”戰略,於2005年編制申報了萬山國家礦山公園項目,並成功獲得國土資源部批准。目前,該項目已進入了實質性的開發建設,揭碑開園在即,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慕名前來參觀旅遊的客人日益增多,品牌效應日漸顯現。

萬山鎮[貴州省]夜郎峽谷漂流情景
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

“古今夏暑清涼境,詩畫山水自然風。”老山口省級森林公園位於萬山西北部9公里處,銅玉高等級公路依山而過,景區森林覆蓋率達70%,育林面積2萬餘畝;喀斯特森林景觀、次生天然林景觀等豐富迷人,十步一景、別有洞天,“娘娘石”、“象鼻吸虹”、“獅子滾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消夏避暑、休閒覽勝的絕妙去處。它是大自然恩賜於萬山的天然大空調。最熱月平均氣溫23℃-24℃,比銅仁、懷化等周邊縣市氣溫偏低8℃左右,每逢夏秋之季,前往景區休閒納涼、寫生作畫的人們絡繹不絕,寫就了一副親近大自然的美妙畫卷。

夜郎谷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以夜郎谷漂流最具吸引力,有驚無險、魅力無窮。夜郎谷峽谷位於萬山特區與湖南新晃侗族自治縣接壤的風景區內,谷長15公里,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650米,谷底寬度平均不足30米。山體懸崖,猶如磚層,形狀奇異,三步有景、百步藏險,蔚為奇觀。從高處往下看,峽谷幽長;從下往上看,藍天一線,白雲空遠,危崖聳立,雲飛山動,驚心動魄。一入谷底,只見飛鷹斷崖,水鳥破煙,風輕林靜;高崖之上,懸洞之中,吐出20多條瀑布,競相拋珠撒玉,投空而來。漂流其間,神秘刺激,終生難忘

民族風情

萬山鎮[貴州省]民族活動
萬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其中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全區四鄉一鎮,除萬山鎮以外,四鄉均屬侗族鄉,互為影響,基本形成了統一的生活習俗,構築了與其他地方民族不同的燦爛文化,閃爍著與時具進,不斷進取、富有特色的侗鄉濃郁風情。
一、居住環境
萬山侗苗族村寨,大都是依山傍水,以一姓大聚居和小雜居。另一種是以多姓大雜居和小聚居組成的一個村寨。大寨幾十戶,小寨十幾戶,各家獨戶少,平壩地區較為集中。如高樓坪的野牛山,敖寨的新寨灣等。
侗寨的環境,村頭寨尾,或寨傍,多蓄有古樹,名曰:“風水林。”或者培植青竹、桃、李、棗等果樹,青山如黛,翠竹猗猗。溪流穿寨而過,橋樑橫跨其間,寨傍有清洌的水井,周圍有大小魚溏。碧波蕩漾,鵝鴨嬉紅,有的村道用石板、或卵石鋪成,別有景色。
住房,形式不一,平壩地區平房和樓房兩種,多為瓦房,一般為三開間,或五開間,正中一間為堂屋,設有神龕供祖先,兩端開間,各分前後兩間,前為寢室,後為灶房,火爐。樓房多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和堆放雜物。有錢人家修三合院或四合天井,並砌有圍牆,立有圍樓護衛。
二、風味特產
1、野菜。萬山野菜資源豐富,營養較高,品種達30多種,具有特色的代表品種有小竹筍、折耳根、薇芽、蕨菜、蕨粑、香椿、仙蒜等。野蕨菜營養豐富,不僅起到健胃、強腎之功效。而且有防癌、治癌的功能,在貴陽、懷化、深圳都有一席之地、產品供不應求。
2、侗鄉乾竹筍燉排骨。乾竹筍燉排骨是侗家一道特色名菜,主要用於萬山特區小竹筍為原料輔之以排骨。口味鮮嫩細膩,有健胃補腎功效。萬山小竹筍資源豐富,從高樓坪鄉琴門村到敖寨鄉楊寨村連片10公里。
3、野蕨粑。它細嫩可口,營養豐富,每逢冬季農閒時候,萬山有的村組農戶,男女老少一起上山挖蕨粑根,用石磨碾或棒錘成粉狀,再進行數次過濾而生產成野蕨粉再加工成野蕨粑
4、薯條、薯片、薯冬粉、薯蕨粑。紅薯又名甘薯,紅薯屬草本植物類,內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常食用具有防癌治癌、開胃健胃、幫助消化之功效。並能美容、滋補強身,是較為理想的綠色食品。利用紅薯進行薯條、薯冬粉等系列產品加工是我區的一大特色。
5、魔芋豆腐。魔芋又稱蒟蒻,含有十六種胺基酸,十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食物纖維,對防治結腸癌,乳腺癌有特效;魔芋豆腐炒鴨、魔芋豆腐煮魚,肉香味入魔芋豆腐中、味道香濃、入口軟滑、低熱、低脂、低糖,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可以說是一種上等的既飽口福,又治病健體的食品;魔芋還可以防治多種腸胃消化系統的多種常見慢性疾病,食用有百利而無一害。

人文景觀

萬山鎮[貴州省]萬山鎮
一、汞作坊:萬山鎮內上千年的鍊汞作坊,省級文物保護採礦洞,蘇聯汞專家古建築,原始採礦遺址雲南梯,970公里長的地下坑道等。
二、省溪牆:清光緒6年(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將省溪可移遷萬山,始築城牆,長3華里。
三、古祠:高樓坪劉氏祠堂、黃道劉氏祠堂、扳溪楊氏祠堂、易家寨楊氏祠堂、大坪苗族田氏祠堂等。
四、湖泊:青年湖、五坑攔渣環保湖、大水溪尾礦壩、龍江水庫、馬路崗水庫、琴門水庫、湖廣水庫、新莊水庫等。
五、寶石:硃砂。
六、吊腳樓:萬山主體民族為侗族,四鄉侗寨住房均為吊腳樓。吊腳樓一般為正屋對面,三柱兩瓜,上下兩層,木製結構。
七、護林碑:高樓坪來洋坪古藤林中,300多年前祖先為保護森林而立下的一塊長2米、寬1.8米、高3米的石碑。碑中載文對毀林的處罰、森林資源共享等內容500多字。
八、階梯:夜郎谷千層雲梯,馬鬃嶺千階石梯,陽橋屯千階板梯。
九、石板路、石板橋:高樓坪貓坡回族村石板路,每塊石塊尺寸相等不間斷距離刻有花紋;石板橋以尺寸規則一致的石板修建而成,牆面刻有回族各種歷史沿革及生活習慣、教子子敬老的人為準則等。
十、古堡群:高樓坪鄉水眼坪一帶有古堡群13座,平均1公里內有一座,是一個集中連片的古堡群。
十一、水眼坪梯形侗寨古院落:古屋建造獨特,由山腳向山上依次梯形排列,每排5棟房,每排房沿街連成一直線,四周建圍牆,每排有“八”字形大門

相關條目

萬山鎮是珠海市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屬下的的一個海島鎮,位於珠江口外南部,全鎮管轄大萬山島、小萬山島白瀝島竹洲島等18個大小島嶼。陸地面積共23平方公里,西北距澳門19海里,距珠海市區26海里,東北距香港32海里,全鎮現有常住人口1000餘人,流動漁民1200人,流動人口4000多人。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萬山鎮致力于海島基礎設施建設,現有島上
的交通、通訊、供電、供水、供油、供冰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萬山鎮從純漁業單一生產逐步走向工、漁、貿、旅遊業等多元化行業發展,現有鋼具加工廠、水產種苗場、漁具修理廠、冰廠、
油庫等各類企業二十多家。
  萬山鎮自然資源豐富,投資環境良好,毗鄰港澳,萬山漁場是全國聞名的六大漁場之一,
海水養殖業也有一定的基礎,近期發展主要以漁港為,配套建設漁港後勤補給基地和海水養殖基地,同時以水產品加工業、港口加工業、修造船業、海島旅遊業等同步發展。

參考連結

http://www.gzws.gov.cn/web/mzfq/index.a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