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卷樓[四川]

萬卷樓[四川]

萬卷樓為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青少年時代讀書治學的地方。

基本信息

位於南充市

萬卷樓萬卷樓
西山風景區。萬卷樓始建於 三國蜀漢建興年間(公元222-237年)。據古書記載:南充城西有果山,此處有萬卷傑出。它倚岩而建,為三重檐式木石結構樓閣,飛檐斗拱,氣勢雄偉。至唐代又在樓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築群。四周古木蔥鬱,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構成一幅優美動人的山水畫卷。因年久失修,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毀壞。

歷史來源

南充城西有果山,此處有萬卷傑出。它倚岩而建,為三重檐式木石結構樓閣,飛檐斗拱,氣勢雄偉。至唐代又在樓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築群。四周古木蔥鬱,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構成一幅優美動人的山水畫卷。因年久失修,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毀壞。陳壽(233—297年),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他少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建築風格

萬卷樓萬卷樓
現存的萬卷樓於1990年由政府拔款400萬元恢復重建成,它由讀書樓、陳壽紀念館、藏書樓組成,玉屏山面江而立,萬卷樓依山而建,三重樓閣,氣勢恢宏,高台迴廊,朱檐黛瓦,頗有漢魏風範。三個展館,分別以陳壽生平,《三國志》及其影響,三國文化珍品為主要內容。陳列有豐富的文史資料、珍貴的文物和精美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是研究三國文化和旅遊觀光的勝地。 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流光溢彩,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新筆題寫的長47米、高18米的“萬卷樓”金字巨匾熠熠生輝。聳立在萬卷樓庭院中央的高5米、重1噸的陳壽青銅塑像形態逼真,手抱竹筒,神韻飛揚。紀念堂中陳列的《三國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圖畫、表格、照片、實物等資料,詳細地介紹了陳壽坎坷經歷、著書史實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四壁彩繪的十六幅以《三國志》史實為容的三國壁畫,堪稱國內一絕。南北廊軒中以《三國演義》故事為內容的仿漢代拓片型的線刻壁畫,以及各地書法名家為萬卷樓創作的書畫楹聯,令遊客讚不絕口,有如三國之境。

後世影響

萬卷樓萬卷樓
陳壽萬卷樓陳列內容十分豐富,兼藝術性、學術性、歷史性和遊覽性為一體,對研究和弘揚三國文化,促進三國文化與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萬卷詩書培桃李,一支孤筆添錦繡,萬卷詩書培桃李,滿腔忠誠造棟樑.這是一代文臣木增土司所引以為豪的地方。其間藏有中華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華,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土書畫,可謂翰林珍奇、學苑瑰寶集於一樓。萬卷樓”四面有門,門門有聯,聯聯有韻。木增,號生白,是個善於詩詞文賦的文學大家。他一生寫下1000多篇詩文,收入《嘯月堂詩》、《山中逸趣》、《光碧樓詩抄》等6部集子,有詩1000多首收入《四庫全書》和《雲南叢書》。他還寫作了30多首詞,20多篇辭賦,是磨些族第一個創作此類作品的作家。木增還是個書法家。草書對聯“談空客喜花含笑;說法僧閒鳥亂啼”傳世至今被麗江市博物館收藏。木增為倡導漢文化,特蓋“萬卷樓”,廣集百家之書,其用心良苦,堪稱楷模。對於木氏土司作家群的詩文造詣,歷史上已有“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之美譽。這是木氏土司對外開放新和,吸收外域外族先進文化的必然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