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斗隨筆

《菸斗隨筆》是作者生前隨筆專欄“菸斗隨筆”的精選,共輯100篇文章。該專欄在日本《朝日畫報》上連載36年,發表1800餘篇文章,談歷史,談文化,談民族,談音樂,談人情,談世態,多彩多姿,是團伊玖磨先生學養的記錄,也是其深刻的人文關懷的傳播。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菸斗隨筆菸斗隨筆
這本專著是作者生前隨筆專欄“菸斗隨筆”的精選,共輯100篇文章。該專欄在日本《朝日畫報》上連載36年,發表1800餘篇文章,談歷史,談文化,談民族,談音樂,談人情,談世態,多彩多姿,是團伊玖磨先生學養的記錄,也是其深刻的人文關懷的傳播。

編輯推薦

余秋雨……

那時我還沒有寫散文,卻一聽就喜歡上了《菸斗隨筆》這個書名,並立即想像著那種在寂寞海島的小窗前握著菸斗執筆的情景。我想,那真是一種最標準的『散文境界』。然而,當時怎么也沒有想到,我要再過二十年才能讀到《菸斗隨筆》。

正是這種『挺過癮』的感覺,使他的散文產生了一種抵拒喧囂的優雅,因此也就代表著一種清冷的海島目光,投回本土。但是,他的心理疏離並不刻意地表現為超塵脫俗。相反,由於洗去了表層塵浪,他更注意生活的質感。

把美學寄托在質感之中,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把質感釋放在疏離之後,這才是優秀的散文家。

吳祖強:

《菸斗隨筆》是一位作曲家並非以音符,而是用文字來表述內心感受的作品。我不知道《菸斗隨筆》一千八百餘篇的所有內容,但從這中譯節選本來看,僅這百篇便已琳琅滿目,那么全部包容何等廣泛當也可想而知。

辻井喬

《菸斗隨筆》 正是綻放於現代的隨筆文學之奇葩。若以法國做比,堪稱蒙田的隨想錄,或性質回升有不同的拉羅斯福哥的箴言集等系譜的文學支脈。

《菸斗隨筆》是一個龐大的散文系列,於《朝日畫報》連載三十六年之久,在日本家喻戶曉。

譯者簡介

楊晶:1955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1975年中聯部亞洲局日本處;1986年東京大學文學部日本近代政治史;1988年中國國際交流協會;1993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問題研究所;1994年中國青年國際人才交流中心;2000年起自由翻譯至今。

譯著:

《世界系統》(田中明彥/經濟日報出版社/1989);

《周佛海日記》(合譯/MISUZU書房/1992);

《最環的時代是最好的機會》(邱永漢/台灣財訊出版社/1998);

《中華思想颱風圈》(邱永漢/台灣財訊出版社/2001);

《千年一嘆》(合譯/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2);

《文化苦旅》(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5)。

李建華:1954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1975年中陪部亞洲局日本處;1981年廣島大學文學部日本近代文學;1987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1992年日本禪文化研究所;1997年北京東方之星綜合企劃有限責任公司。

譯著:

《21世紀的日本 和世界》(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各國首腦人物大辭典》(合著 /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

《雁棲塞北——來自黃土高原的報告》(合譯/高見邦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譯(李建華、楊晶):

《冰點》(三浦綾子/外國文學出版社/1987);

《次郎的故事》(下村湖人/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

《日本政治》(京極純一/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

《我的經營之道》(和田加津/中國發展出版公司/1992);

井上有一書法》(海上雅臣/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日本致富奧秘》(邱永漢/學林出版社/1997);

《中國人的思想構造》(邱永漢/台灣財訊出版社/1998);

《造型的誕生》(杉浦康平/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等。

廣瀨飛一:(TOBIICHI HIROSE)1937年出生於伊豆七島的御藏島。 二十幾歲開始做電視節目攝影師,參與製作了大量的電視節目。

主要節目有《兼高薰——世界之旅》《世界的孩子們》《遙遠的音樂之旅》等。攝影同時堅持拍攝日常生活中的人物,舉辦紀實攝影作品展:《人物 團伊玖磨》、演員仲代達夫專題《無史塾STEP TO STEP》《坂田明的創造音的世界》《音樂天地 音樂家十一人面面觀》等。出版攝影集《人物 仲代達夫》《長淵剛》等。

目錄

團先生的“日記”(吳祖強)

隨筆文學的傑作(辻井喬

中文版序(余秋雨)

父親伊玖磨與

《菸斗隨筆》(團紀彥

隨筆

坤包

鋼筆

色盲

螢火蟲

假牙

墜落

大蒜

晚霞

暗殺

周日的午手

盲信

年齡

觀光日本

萌芽季節

河豚

新幹線

手錶

與那國紀行

東京娃娃魚

打論

壽司

賀年片

金與銀

不花錢旅行

一個記憶

一衣帶水

……

書評

奇人團伊玖磨和《菸斗隨筆》
高小茶

團伊玖磨生於1924年,是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在日本內外都享有盛譽。而他在日本《朝日畫報》雜誌上連載三十六年的系列散文《菸斗隨筆》,當年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只需稍作想像,就能猜想到團伊玖磨這樣一個並非鬻文為生的人,能夠在三十六年間寫下一千八百四十二篇散文,做事何等勤奮嚴謹而又持之以恆。

然而只用“勤奮嚴謹而又持之以恆”來形容團伊玖磨,也未免太小看他了。從《菸斗隨筆》的第一篇《坤包》,就能看到一個人到中年,好奇心卻依然旺盛得有如孩童的奇人。看著他為了女人皮包里的秘密抓耳撓腮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有趣模樣,不由讓人揣測此人在生活中大概能夠領略到許多常人熟視無睹的生活情趣吧。事實確實如此:為了弄明白家裡的貓兒到底能否分清人穿著的衣服並非人的身體的一部分,團先生索性脫光衣服,全身赤裸地逗弄小貓,嚇得夫人悄悄請來了醫生朋友,暗中檢查團先生是否精神出了問題(《萌芽季節》);這還不算什麼,為了弄明白到底是哪種食物引起了奇癢難抑的蕁麻疹,團先生特意讓醫生多開了一倍的藥,然後再次吃掉幾種可疑食物,終於通過再次感染的蕁麻疹成功確定了“兇手”(《蕁麻疹》)。為了滿足好奇心甘願再受一次罪,這種樂趣可不是一般人理解得了的。

也許由於好奇心旺盛又具有實幹精神,團伊玖磨難免要對有時顯得過於拘謹的日本傳統發發牢騷。他有個特別的習慣,到高級日本餐館吃飯前必然要先到小館子吃東西墊肚子,因為覺得高級日本料理從來就吃不飽。他毫不客氣地抱怨日本料理——尤其是高級料理——分量不夠,營養不足,還先上酒後上菜最後才上飯,只想讓客人“少喝還管醉”。對海鮮這類高級食材他也不看在眼裡,因為他在作曲工作室所在地八丈島可以親自潛入海里,“撈上三四十隻大個海膽,敲開後放入大碗,再打一碗雞蛋,往裡放上醬油和辣根,拌上飯吃”,這比起高級日本料理中“在一隻小小蓋碗中放著少得可憐的海膽”的做法,確實是豪邁多了(《日本料理》)。

如果因此就認為團伊玖磨是個與風雅無緣的莽漢,又看錯他了。嚴肅如寫樂譜,瑣碎如刮鬍子,團伊玖磨的要求都很高:寫樂譜的鋼筆必須用德國造的萬寶龍或百利金鋼筆,才能保證寫完四五百頁樂譜音符的符點依然不變形;刮鬍子必須用在北歐時買的一套剃刀——配有七把刀片和一條磨刀皮帶,刀具及說明中使用的文字足有西班牙文、德文、法文、瑞典文四種。這種為了達到最高境界不畏繁難的做法,可謂是精神上的貴族了。(《鋼筆》和《麻煩》)

當然,如果知道團伊玖磨的身世,這種貴族精神的來源也就一目了然。團家祖先在12世紀由中國來到日本,到團伊玖磨的父親團伊能還有男爵頭銜。團伊玖磨的祖父團琢磨更以礦山技術專家的身份被推舉為三井財閥的掌門人。

由於這些和中國解不開的緣分,團伊玖磨終生熱愛中國文化,他在作曲時曾選擇長城、絲綢之路和楊貴妃作為題材,也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

無論是勤奮、嚴謹、好奇、豪邁、風雅……似乎都不足以形容團伊玖磨這個奇人。也許要了解他最好的方式,還是捧起《菸斗隨筆》,親耳聆聽團先生講述他三十六年的人生感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