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故城

華陽故城

華陽故城又叫卸花城,位於新鄭市區北20公里,為西周華國都城,1986年11月21日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華陽故城位於新鄭市區北20公里,為西周華國都城。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公元前773年,鄭桓公見西周衰敗,諸侯多叛,問太史伯,鄭國何處可以立國。《國語》說:“史伯對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這就是說,公元前773年以前(西周時期),這個“華邑”,即華陽城已經存在。關於“華陽”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說:“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少典為有熊國君,而河南新鄭古為有熊國,炎帝既為少典之子,新鄭的這個“華陽”為第八代炎帝榆罔的出生地,應該說是合情合理。目前,有一些史學家主此說。著名考古學家唐蘭在他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微》中說:“華、地名……。在河南省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夏,中華民族起於此。”華陽漢屬密縣,今屬新鄭。

華陽故城華陽故城

歷史

歷史上關於華陽故城的記載,除上述《國語》外,還有秦簡《編年記》載:“三十四年攻華陽。”《史記•韓世家》載:韓僖王“二十三年趙魏攻我華陽,韓告急於秦。……八月而至,敗趙魏於華陽之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昭王三十四年,白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史記•趙世家》:趙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4年)“與魏共擊秦。秦將白起破我華陽,得一將軍。”《方輿紀要》:“縣北四十五里,亦曰華陰亭。古華國,史伯謂桓公華君之土也。”《括地誌》:“故華陽城在鄭州管城縣南四十里”(華陽曾舊屬鄭州管城)。清代城門上刻有“古華邑”三個大字。

華陽城又叫卸花城。五代後周周世宗柴榮死後,葬在華陽故城西(今陵上村)。相傳柴榮的女兒柴公主每年前來祭奠父親,都在此城稍停,卸下佩飾和鳳冠,換上孝服,前往祭弔。因此,當地人又叫“卸花城”。

其他

華陽城平面呈南北方形,周長3公里,現存城牆高4~8米,基寬15~30米,頂寬1~3米,城牆四角和四邊中部築一向外凸出的馬面高台,用於守城和瞭望。

1986年11月21日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