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浮雕

建築雕刻之一。
華表,亦稱“桓表”,常以浮雕成裝飾物,古代設定在城垣、橋樑、宮殿或陵墓(稱墓表)前,對稱排列。《說文》“桓”謂:“亭郵表也”,設於城垣角樓,古稱“郵表綴”,即郵表綴有旗形物,在敵人進犯時用以傳示警報。《墨子·旗幟》載:“亭尉各為幟,竿長二丈五,帛長丈五,廣半幅大,寇傳攻前池外廉、載上當隊鼓三,舉一幟”。
華表一般常見的都為石造浮雕,柱身多八角形,雕有蟠龍等紋飾,往往綜合運用立體圓雕、透雕和壓地隱起的淺浮雕等技法於一體。如北京天安門前後的兩組四座漢白玉華表即如此,隱起的纏柱雲龍和橫肉貫柱頭的透雕朵雲的凌空之勢,尤如蟠龍真有路飛雲空之神美。柱頭石盤上飾以圓雕坐“吼”和華麗的八角底座及四周石欄板雕凸起蜿蜒之行龍與四個角柱上蹲獅組合,襯托出華表浮雕特具的素潔華貴之美。
圖片說明:左圖為清代東陵外的華表,右圖為天安門前的華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