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園

華林園

宮苑名;地名。華林園,位於雞籠山腳下。據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下生經(竺法護譯)、賢愚經卷十二等載,將來(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人壽增至八萬四千歲時,國土清淨豐樂,時氣和適,人民熾盛,無諸病患,其時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於此園中之龍華樹下成道,亦於此園中以三會說法度化眾生。十七年更詔請寶唱改訂僧紹之目錄,新編為經錄四卷,世稱“寶唱錄”,武帝大為嘉賞,敕掌華林園寶雲經藏。閣內門窗欄檻,均用沉檀香木作成,外施珠簾,內設寶帳,陳設十分瑰麗。華林園是江寧府學的所在地。

基本釋義

三國

⒈宮苑名。 三國吳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古台城內。南朝宋元嘉時擴建,築華光殿﹑景陽樓﹑竹林堂諸勝。其後齊梁諸帝,常宴集於此。南宋時尚有殘存遺蹟。

東漢

⒉宮苑名。本東漢芳林園,魏正始初因避齊王芳諱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東洛陽故城內。有瑤華宮﹑景陽山﹑天淵池諸勝。東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毀。

⒊宮苑名。後趙石虎都鄴後建。故址在今河北臨漳西南古鄴城北。園牆周圍數十里,有凌雲城﹑金花洲﹑光碧堂諸勝。北齊武成帝擴建後,華麗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⒋彌勒成道後說法的僧園名。中有龍華樹,故名。彌勒佛於此園龍華樹下成道,且以三會之說法,悉度應度之眾生。羅什譯彌勒下生經曰:“爾時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

⒌為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記載之園林。據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下生經(竺法護譯)、賢愚經卷十二等載,將來(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人壽增至八萬四千歲時,國土清淨豐樂,時氣和適,人民熾盛,無諸病患,其時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於此園中之龍華樹下成道,亦於此園中以三會說法度化眾生。初會說法度化九十六億人,二會度化九十四億,三會度化九十二億,令皆獲得阿羅漢果。

⒍為南北朝時代南朝之宮苑,位於江蘇江寧縣。齊武帝永明元年(483)曾於此園設八關齋。永元元年(499),敕請三十僧入華林園夏講,推舉成實論之碩學僧旻為法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僧旻再游帝都,帝厚遇之,並與法寵、法雲等於華林園講論道義,因之僧旻道譽益隆。十四年,武帝敕令安樂寺僧紹撰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卷,未契帝意。十七年更詔請寶唱改訂僧紹之目錄,新編為經錄四卷,世稱“寶唱錄”,武帝大為嘉賞,敕掌華林園寶雲經藏。(歷代三寶紀卷十五)p5230

佛學大辭典

(地名)彌勒成道後說法之僧園名。中有龍華樹,故曰華林園。彌勒佛於此園龍華樹下成道,且以三會之說法,悉度應度之眾生。羅什譯彌勒下生經曰:“爾時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

南京華林園

華林園,位於雞籠山腳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它就是東吳、東晉和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御花園,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當時的範圍,包括今市府大院和雞籠山的大部。南朝劉宋,開始在園內大規模擴建宮殿樓台,加上這裡青山碧水,風景秀麗,因而成為當時建康城十多處宮苑中最負盛名的一座花園。

梁武帝時,又在園內增建了兩層的高閣。上層叫“重雲殿”,下層叫“興光殿”。殿前還有高樓二座,東面是“朝日樓”,西面是“夕月樓”。據說上樓的階道,要繞樓九轉才能登臨,建造得巧麗無比。武帝晚年,發生了侯景之亂,華林園首次遭到破壞。

陳後主即位後,大興土木,重建華林園。他在園中建造高達幾十丈的“春”,“結綺”、“望仙”三閣。閣內門窗欄檻,均用沉檀香木作成,外施珠簾,內設寶帳,陳設十分瑰麗。又在三閣之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葯,用來點綴環境。不久,隋文帝派兵渡江滅陳,華林園再度被毀。

陳後主即位後,大興土木,重建華林園。他在園中建造高達幾十丈的“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內門窗欄檻,均用沉檀香木作成,外施珠簾,內設寶帳,陳設十分瑰麗。又在三閣之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葯,用來點綴環境。不久,隋文帝派兵渡江滅陳,華林園再度被毀。

明朝定都南京,太祖把華林園定為國立高等學府——國子監,並進行徹底改建。永樂年間,成祖遷都北京,國家以科舉取士,監生不被重視。明亡後,清朝將國子監改為江寧府學。華林園是江寧府學的所在地。嘉慶和鹹豐年間,華林園又先後遭到破壞。

同治年間,江寧府學移往朝天官,武廟被移來華林園。現市府大院內武廟殿仍存完好,院後坡還有武廟閘一座,與玄武湖溝通。

民國期間,華林園為國民政府的考試院,解放初期,是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駐地,現為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駐地。其園林布置,均為解放後人民政府所整修,吸取古代藝術精華,增以時代精神風貌,既古樸典雅,又美麗大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