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瘤足蕨

華東瘤足蕨

華東瘤足蕨隸屬於瘤足蕨科、瘤足蕨屬。根狀莖短粗直立或為高達7厘米的圓柱狀的主軸。葉簇生;不育葉的柄長12-20厘米或稍長,橫切面為近四方形,暗褐色;葉為紙質,兩面光滑,乾後黃綠色,葉軸下面扁圓,上面兩側各有一條狹邊。能育葉高與不育葉相等或過之,柄遠較長,葉片長16-30厘米;羽片緊標成線形,長5-6.5厘米,寬約3厘米,有短柄,頂端急尖。生林下溝內,海拔高達1450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科: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屬:瘤足蕨屬Plagiogyria
種:華東瘤足蕨PlagiogyriajaponicaNakai
命名來源:Bot.Mag.TokyoXLII(1928)206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粗直立或為高達7厘米的圓柱狀的主軸。葉簇生;不育葉的柄長12-20厘米或稍長,橫切面為近四方形,暗褐色;葉片長圓形,尾頭,長20-35厘米或更長,寬12-16厘米,羽狀;羽片13-16對,互生,近開展,相距2.5厘米,披針形,或通常為近鐮刀形,長7-9厘米,寬1.5厘米,基部的不縮短或略短,無柄,短漸尖頭,基部近圓楔形,下側楔形,分離,上側略與葉軸合生,略上
華東瘤足蕨華東瘤足蕨
延,基部幾對羽片的基部為短楔形,幾分離,向頂部的略縮短,合生,但頂生羽片特長,7-10厘米,與其下的較短羽片合生;葉邊有疏鈍的鋸齒,向頂端鋸齒較粗。中脈隆起,兩側小脈明顯,二叉分枝,極少為單脈,直達鋸齒。葉為紙質,兩面光滑,乾後黃綠色,葉軸下面扁圓,上面兩側各有一條狹邊。能育葉高與不育葉相等或過之,柄遠較長,葉片長16-30厘米;羽片緊標成線形,長5-6.5厘米,寬約3厘米,有短柄,頂端急尖。

生長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浙江、福建、江蘇、皖南、湖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台灣。

華東瘤足蕨華東瘤足蕨

國外分布:也廣泛分布於日本、朝鮮、印度北部和阿剎姆。

生長習性

生林下溝內,海拔高達1450米。

相關用途

來源

華東瘤足蕨的根莖。

功 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華東瘤足蕨華東瘤足蕨

治療外感風熱、頭痛咳嗽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

微苦,涼。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瘤足蕨科植物

瘤足蕨科是陸生中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圓柱狀,輻射對稱式,不具鱗片或真正的毛。是一個很自然的單屬的科,但在分類系統上是孤立的。約有50個在形體上相近的種;其中約有9種產熱帶中部美洲,1種產澳洲東北部昆斯蘭特,其餘的種分布在亞洲。中國現有32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