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形瘤足蕨

耳形瘤足蕨

耳形瘤足蕨,瘤足蕨科蕨類植物,我國產於四川、雲南、廣西、貴州、台灣。

基本信息

概述

耳形瘤足蕨 種中文名:耳形瘤足蕨
種拉丁名:Plagiogyria stenoptera (Hance) Diels
科中文名:瘤足蕨科
科拉丁名:Plagiogyriaceae
屬中文名:瘤足蕨屬
屬拉丁名:Plagiogyria
國內分布:產於四川(峨眉山)、雲南廣西貴州台灣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越南、琉球群島,菲律賓。

詳細

【藥 名】:耳形瘤足蕨
【拼 音】:ERXINGLIUZUJUE
【來 源】:為瘤足蕨科植物耳形瘤足蕨根莖。
【功 效】:解表散寒。
【主 治】: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症。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 12一18克,水煎服。
【別 名】:小牛肋巴(四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拉丁名】:Plagiogyria stenoptera (Hance) Diels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分類學報》。

瘤足蕨科植物

瘤足蕨科是陸生中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圓柱狀,輻射對稱式,不具鱗片或真正的毛。是一個很自然的單屬的科,但在分類系統上是孤立的。約有50個在形體上相近的種;其中約有9種產熱帶中部美洲,1種產澳洲東北部昆斯蘭特,其餘的種分布在亞洲。中國現有32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