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二中

華容二中

華容二中其前身是1942年創辦的私立南山中學,是華容最早創辦的中學;1950年,南山中學面向南華安三縣招生;1953年,私立南山中學更名為公立華容縣第二初級中學;1970年,正式更名為華容二中;1978年,華容二中專辦高中

華容二中簡介

華容二中華容二中

清澈的沱江之水帶著母愛般的親情滋潤了一方神奇的育人寶地。坐落在沱江之濱的華容二中,  歲月無痕,圖書館前的一株“南山之樹”依舊蒼勁挺拔。學校創辦之初,兩棟平房之間植有此樹,它見證了學校在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之初,特別是文革時期的艱難歲月;同時也見證了學校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六十六載風雨滄桑,六十六載桃李芬芳。華容二中成為了一棵枝繁葉茂的教育大樹,散發培育萬千桃李的芬芳。 2002年,年富力強、教育管理經驗豐富的王文君同志走馬上任校長,挑起了全校3000餘名師生的企盼。近年來,華容二中履行以人為本、“管理就是服務”的管理理念,倡導“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理念;踐行“每個學生都是珍貴的,都是不容忽視的”黃金法則,“不求人人成才,但求個個成人”,努力提升辦學品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綜合考評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創辦時間最早)、辦學質量(已進入岳陽市前十強)、辦學特色(傳統文科品牌,特色教育的空間已拓展到理科、藝體專業)、社會影響(面向南縣的視窗學校)、社會地位(教育局“十一五”規劃重點保留、優先發展的三所高中之一)以及辦學條件(逐步邁向現代化)、管理水平(榮獲省市縣20餘項榮譽稱號)等多項指標;2007年5月,華容二中正式成為華容縣第一所市級示範高中。

走進二中校園,一股朝氣蓬勃、追趕時代的濃鬱氣息撲面而來。

風光不與四時同

 

華容二中華容二中

 ——改善條件,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今日二中,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 只見足球場地碧草如茵,像是給校園鋪上一層綠色絨毯;橢圓形跑道,環繞大草坪;30張桌球桌與5個籃球場大致成東西對稱排列;開闊的運動場地,寬敞的校園大道,整齊的體育看台,使校園布局更加合理、氣派。 “文城”教學大樓氣勢恢宏,為校園增添了一層絢麗的色彩。它可容納近2400多人,有標準教室40間,莘莘學子從這裡起步,躋身於科學與文化的殿堂。

教學樓、科技館、圖書館、公寓樓、藝體樓、新建教工宿舍樓等樓宇拔地而起,座座高樓如座座豐碑,記錄二中拼搏創業的精神。 圖書館藏萬書捲圖書,集千年智慧,這是一方精神的棲息地。每逢課餘,二中學子徜徉書海,如饑似渴,盡情吮吸,沐浴書籍的靈光。 學校共投入500多萬元,配置了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和兩個計算機室,裝配了多媒體教室和多功能教學雙控系統,各教室還配備了大螢幕彩電和低音喇叭;引進寬頻網,建立校園電視台和校園內部區域網路;每個處室都裝配了電腦,每個年級的備課組均配備了電子備課系統。

2005年7月,迎來了學校發展史上的一次新跨越——聯姻長郡,借船出海,成為南華安三縣第一家長郡中學遠程教育示範學校。 食堂和商店裝有先進的射頻銷售系統,實行校園一卡通,就餐、購物自動方便快捷;添置新鍋爐,充分滿足全校師生熱開水供應;新建學生澡堂,每天規定時間裡對學生開放,隨心所“浴”,舒適、溫馨。

折得東風第一枝

——科研興校,培養自己的教學尖兵 “尋常陌上花似錦,折得東風第一枝。”華容二中始終不渝走科研興教之路,用發展的觀念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激流勇進。 除了常規教研之外,學校還開展多媒體課件製作競賽,“創新杯”教學競賽,課題研究競賽,教師論文寫作大賽等。國家級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成果,已獲省市一等獎,並得到全國中語會總課題組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2個省級課題,一是“高中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研究”,二是“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教學創新”,其階段性成果已榮獲市縣一等獎,即將結題。近3年來,教師在《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數學教學》等全國各類CN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150餘篇,100餘篇榮獲省市以上獎勵。參編《文學社團活動課程概論》《高考全程最佳化訓練》等8部專著。  文綜、理綜教研組對“四要度”複習模式作出了認真探索;外語組摸索出了高考英語書面表達五步訓練法;數學組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語文組運用“積累·有序·入格·升格”作文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益和寫作水平。

學校正下大氣力培訓教師用先進的課改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培訓教師開發教學軟體、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學校堅持開展青年教師“崗位練兵”活動,在三、五年之內把他們打造成合格的把關教師。具體做法是:第一,做習題競賽。每期初,教務處給他們分發高考專題資料,要求他們工作之餘認真完成,一月一評比。第二,教學競賽。每期他們必須上好一堂比武課、匯報課。第三,下水考試。高三質量檢測時,他們與高三學生同時參加考試,教務處組織評卷亮分。第四,期末,教務處將各項競賽得分累計,排出名次,評出一、二、三等獎。這樣,讓他們意識到站好高中講台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實踐——提高”的過程,95%的青年教師達到了自我培訓、提高的目的。

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5%,研究生課程班結業5人。有高級教師28人;湧現了20位市、縣骨幹教師、師德標兵和優秀教育工作者;高三12位學科帶頭人有9位受聘成為縣高考學科核心指導小組成員。2006年11月,市教科所一行9人在葛天普所長、唐立中副所長的帶領下來我校進行教學視導,高度稱讚我校師資力量雄厚,尤其是高三,即使與市內某些省級示範中學相比也毫不遜色。

萬紫千紅總是春

 

華容二中華容二中

 ——德育為首,素質教育異彩紛呈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華容二中堅持以德治校,高揚素質教育的主旋律。  二中校園“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話”。教學大樓樓梯牆貼有一幅幅古今著名科學家畫像;教室貼有一條條中外名人名言;走廊上放有一面面“正衣冠”的儀表鏡,隱含了“潔品行”的道德追求。體育文化牆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更高、更強、更快的奧林匹克精神;“騰飛”的雕塑,呈環形、螺旋式上升,構成“孜孜以求,奔向明天”的生動畫面,蘊含“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生哲理;校園大道旁8尊偉人塑像及傳世名言,滋潤校園,讓二中學子學習偉人,與偉人同行!

團委會、學生會通過組建一支自身素質過硬、敢抓敢管的幹部隊伍,形成學生自治的主要機構;保衛人員24小時值班,每半小時巡視一次校園,德育處中午準時靜校督寢。德育處牽頭,組建了以班主任為核心、各科任老師為成員的德育工作隊伍,各科任老師每月對3位學生開展“心連心”談話活動,建立了班主任協同德育處下寢住宿制,提高了寢室服務管理質量。

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鞏固和發展了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迎來了素質教育的美好春天。 讓愛國主義旗幟在學生心中升起來。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高奏國歌,聆聽講話,靈魂得以升華。高一新生軍訓,對學生進行國防知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紀律作風教育。

軍訓,這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課。聲勢浩大的軍政教育活動,一排排流動的綠色風景在生機盎然的校園裡熠熠生輝。千餘名意志堅強、接受挑戰的高一新生,帶著興奮與渴望,懷著激情與夢想,身著戎裝,跨入了綠色軍營。讓團隊精神觀念在學生腦海里樹起來。堅持班級管理量化考核評比,每期以班為單位進行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籃球賽、足球比賽、歌詠比賽、讀書演講比賽。每年舉行的迎“五四”歌詠比賽和慶“元旦”文藝匯演,舉辦的球類運動會和冬季田徑運動會,奏響了一曲永遠唱不老的青春之歌,使寧靜的校園喧譁歡騰。

又是一年春草綠,十上鳳山育新苗。每年3月,“青年志願者大隊”不畏艱難,去學校德育基地參加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共植樹400多株,如今已成長成林。 讓廣播、電視播起來。“校園之聲”一日三播音,廣播站成為了學生的“心靈驛站”;開辦校園電視台,周六晚各班學生都能觀看學校一周要聞、校園關注和愛國主義影片。 英語組每月邀請外教來校講學,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了學習的潛能,每周舉行的“英語角”活動可謂好戲連台。

2005年10月,吳潔同學在湖南省高中數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中榮獲二等獎;劉斌同學在湖南省數學奧賽中榮獲一等獎;熊博、陳康、晏金榮、劉達文等同學,也積極參加數學奧賽培訓。被人視為畏途的數學之路,他們卻走得堅實而從容。數學組以省級課題“合作——探究”為依託,創辦《數學視窗》,激發了學習興趣,充分開掘了學生潛能。 

 特別是語文組“陶瓷”文學社成立10年來,經常舉行講座、徵文、採風、競賽等各種課外活動,成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塊沃土,已出版社刊《文苑》100期,共發表優秀習作4000餘篇。近年來,《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選》《閱讀與作文》等20餘種全國報刊對《文苑》習作情有獨鍾,迄今已有400餘篇在全國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或獲獎。其辦刊經驗《培養中學生語文素質有效的一“招”》《我們傾聽花開的聲音》先後在《現代語文》《創新作文》等報刊推介。“陶瓷”文學社繼榮獲“全國百優社團”“湖南省十佳社團”稱號之後又被《創新作文》雜誌評為“創新作文核心文學社”“全國樣板文學社”。文學苗圃綻奇葩,風姿綽約惹春風。二中《文苑》成了二中語文教改前沿陣地的一面旗幟!

立根原在破岩中

——特色立校,光大文科質量品牌“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像許多農村普高一樣,二中存在著生源參差不齊,沒有尖子生,學困生面大、資金匱乏等困擾學校發展的難題。但二中一班人把辦學特色看成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創立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質量品牌。學校形成了傳統的文科品牌特色,並且先後有徐振宇、李思思、塗洋等10位同學成為縣文科狀元,連續3年縣文科狀元花落二中,這已成為學校獲得長足發展的一種無形的資產。  讓高考重心下移,從高一開始,學校就作出了“夯實基礎,早抓共管,突出文科”的工作思路。針對女生心理比較脆弱的缺點,每月進行一次如何揚長避短,贏得高考的知識輔導;針對女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的現實,從高一開始,特別注意加強數學教學。

他們通過引導學生多讀多寫、科學記憶、關注時政來提高文科教學效率。如早自習1小時讀,課前5分鐘讀,第三段晚自習30分鐘讀等。一些文科老師把“杜有志記憶法”科學地運用到高三複習中,使背和記建立在深刻理解、聯想發散的基礎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綜考試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文綜備課組對社會熱點問題從政治、歷史、地理的角度深層挖掘,建立學科聯繫,鍛鍊思維能力。

校委會一班人眼睛向下,教好一門課,蹲點一個班,掛鈎一年年級,幫扶一名青年教師,幫助一名貧困學生。2006年,校委會成員和教師扶貧幫困232人次,金額達2.4萬元。全體教師滿腔熱忱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在校學生中,南縣籍學生有800餘人慕名就讀。學校制訂了《華容二中課堂教學管理辦法》。該辦法以《課堂教學質量評估表》為評分標準,成立了由教務主任牽頭,各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為成員的評估小組,每月對各教師的教案及作業批改檢查評分,還對課堂教學進行聽課評分,然後集體評定,以綜合得分為依據,與教師的待遇直接掛鈎。學校還在每學期組織2次大型學生評教活動,要求學生“客觀、公正”地按評定表上的各個項目對自己的任課教師作出評價。科學、民主的教學管理,促進了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

這裡人才輩出,如繁星麗天,百卉爭妍。恢復高考以來,二中為高校輸送合格人才共6000餘人,先後有陶琳、任麗等100餘人考上清華、北大、人大、南開等名牌學府。多次被評為“高考輸送人才先進單位”“年終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獲得了“綜合質量先進單位”“岳陽市綠色學校”“岳陽市高考質量先進學校”和省級“後勤服務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會考合格率、及格率、優秀率高居全縣普通中學之首。2006年高考佳績震撼全縣:文、理一、二本上線280人,文科一、二本上線突破百人大關,文、理600分以上者15人,居全縣普高之首;南縣籍二本上線68人,600分以上者4人;塗洋勇奪全縣文科桂冠,余廣榮錄中國航空航天學院;李睿、劉浪、查遙力三人榮錄中央美院,於京京榮錄廣州美院,謝丹榮錄中國美院,李康榮錄北京服裝學院,創造了華容藝術教育史上的神話。2007年高考再創佳績:文化、小專業一二本上線263人,超額完成縣教育局下達的目標任務,總人數雄居全市同類高中榜首。

一個團結拼搏、甘為人梯、勇攀高峰的二中精神已在全校形成,“思二中、想二中、愛二中、為二中增光添彩”已化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漫步在“書生意氣”的二中校園裡,心裡充溢著一種激情,一種感動,一種昂揚,一種厚重。這裡是開創教育大業的熱土!這裡是華容教育的一塊人才高地!這裡是華容教育面向南縣的一扇視窗。 是南山的挺拔與秀朗,孕育了二中一代代莘莘學子;是沱江之水的洶湧與奔騰,盪起了二中人一腔腔豪情與熱血。

春露秋霜桃李天涯,燃燭飛花香飄九洲。華容二中以斐然的辦學成績贏得了社會的青睞,名揚沱江兩岸,享譽南華兩縣。追尋她的發展歷程,猶如沱江之水雖經九曲輾轉,卻是一往無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華容二中將沿著“向管理要質量,向質量要品牌,向品牌要效益”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朝著“營造一流環境,實施一流管理,爭創一流質量”的省級示範高中的目標邁進!

華容二中華容二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