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吟梅

華吟梅(1891~1912年),女,名兆英,又名震雄,松隱鄉後崗人。少年時代受新思想薰陶,胸懷振興華夏,提倡女權之大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上海天足學校,假日回家,常宣傳讀書、放足的道理。曾作《勸止纏足論》,指出纏足是“閱千百年而舉國不知”的惡習。並於後崗建立天足分會,發展浦南會員數百人,被委任浦南天足分會部長,時年僅14歲。宣統二年(1910年),她與浦東龐鏡如在上海西園舉行文明婚禮,開創鄉里婚禮新風。婚後,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華吟梅(1891~1912年),女,名兆英,又名震雄,松隱鄉後崗人。少年時代受新思想薰陶,胸懷振興華夏,提倡女權之大志。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上海天足學校,假日回家,常宣傳讀書、放足的道理。

主要成就

曾作《勸止纏足論》,指出纏足是“閱千百年而舉國不知”的惡習。並於後崗建立天足分會,發展浦南會員數百人,被委任浦南天足分會部長,時年僅14歲。宣統二年(1910年),她與浦東龐鏡如在上海西園舉行文明婚禮,開創鄉里婚禮新風。婚後,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熱情贊助地方創辦孤貧兒院。辛亥武昌起義訊息傳來,她深受鼓舞,擬赴湖北前線入紅十字會參加救護工作,因病未能成行。松江光復,她拔簪助餉,並任女界籌餉員。丈夫參加光復山東之役,她在《送別》詩中寫道:“振拓胸襟瞻泰岱,等閒莫憶畫眉情。”勸勉丈夫盡力國事。中華女子共和協進會在上海成立,被公舉為書記長,因母病未能到職。不久,參加在上海成立的女子參政同志會。極力主張提高女權應從普及教育入手。為處理參政會公務,經常帶病奔波於松滬之間。民國元年(1912年)9月12日,因病去世,年僅21歲。《婦女先驅》曾刊印《華吟梅悼詞》兩集,並有文人將她的事跡先後編成兩齣新劇公演,以表彰她的高尚風格與對社會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