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

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

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正式成立於2009年10月20日,由廣東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華南師範大學中國小校長培訓中心)、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部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評價中心、《中國小德育》雜誌社(原《國小德育》雜誌社)等4個單位合併而成,是直屬學校的教學科研機構。

簡介

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正式成立於2009年10月20日,由廣東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華南師範大學中國小校長培訓中心)、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部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與教材評價中心、《中國小德育》雜誌社(原《國小德育》雜誌社)等4個單位合併而成,是直屬學校的教學科研機構。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執行辦公室、廣東省中國小校長聯合會籌委會秘書處、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廣東教育督導學會秘書處、“為中華而教”項目辦附設在本研究院。
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是華南師範大學彰顯師範教育特色、構建教師教育“職前職後一體化”體系,著力以套用型研究服務學校發展實踐、強化華南師範大學為基礎教育服務功能的重要視窗,是廣東省內領軍型教師培訓與研究基地、國內重要教師培訓與研究中心。

職能定位

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是華南師範大學面向基礎教育提供各種職後非學歷培訓項目的統籌機構,通過對各種有關基礎教育培訓項目的統籌推廣、協調、項目開發、項目實施以及項目評估、項目績效考核等質量保障機制,打造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培訓的優質品牌。

目標定位

作為學校面向基礎教育提供各種教師培訓項目的重要統籌機構和資源整合平台,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的目標定位是通過整合校內外、粵港澳台以及國內外教師教育優質資源,開發並實施高質量的培訓項目,構築一個立足國內、面向國際、輻射粵港澳台的高水平、高層次的中國小校長、中國小教師及教育行政領導幹部培訓平台,開展基於學術研究的教育培訓項目,打造教育培訓與研究高端品牌。以學術研究服務中國小校發展,力爭做到全省最優、全國領先、國際知名,是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一貫的追求。
同時,強調面向基礎教育的科研服務和管理諮詢服務功能,通過開展套用性教育研究項目以及促進研究成果在教育實踐中的轉化和套用、開展對學校和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的管理諮詢等活動發揮對基礎教育改革、創新與發展的科研引領和科研輻射作用,打造面向廣東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科研服務和管理諮詢服務高端品牌。

主要業務內容

培訓業務:

教育行政領導幹部培訓、中國小校長培訓、幼稚園園長培訓、中國小中層幹部培訓、中國小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各有關基礎教育的職後培訓項目,包括國內培訓項目與國際培訓項目。培訓業務由學院下設的中國小校長培訓中心、教育行政培訓中心、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3個培訓機構負責實施。

研究業務:

各種與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密切相關的套用性教育研究項目,以及研究成果在教育實踐中的轉化、套用和推廣,發揮對基礎教育的科研引領和科研輻射功能;培訓科學的相關研究,加強對各種培訓對象的專業成長需求、專業成長規律、學習規律、培訓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加深教育培訓的學術內涵,增強培訓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研究業務由研究院下設的教育領導力發展研究中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小德育研究中心、教育質量監測與督導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與發展規劃研究中心、教育經濟與財政研究中心、親職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民辦教育研究中心9個研究機構負責實施。

管理諮詢業務:

為中國小校提煉總結辦學經驗和管理理念,對中國小辦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論提升,打造和提升學校品牌;提供各種面向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中國小校的專項診斷和管理諮詢服務,如新建學校發展支持方案、學校國際化發展策略支持方案、教師成長與團隊建設支持方案、學校特色打造支持方案等;參與制定區域性基礎教育發展規劃並提供規劃實施的支持性方案。
管理諮詢業務由學院下設的中國小管理諮詢中心負責實施。

期刊出版業務:

以《中國小德育》、《現代教育論叢》兩本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為平台,及時反映各地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的最新成果與經驗,研究與探討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為中國小校提供對外宣傳的視窗,為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實踐研究成果提供展示與交流的載體,為教育工作者立言立說提供堅實的陣地。

其他業務:

不定期開展“教育領導力大講堂”,宣傳和推廣最先進和最前沿的教育領導力理念;不定期開展“教師論壇”、“校長論壇”,為中國小校長、教育行政領導幹部、中國小骨幹教師提供與來自粵港澳台以及國內外的同行進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不定期舉辦“教育書會”,通過“讀書品評”與“著書推薦”等系列活動為中國小校長、教育行政領導幹部、骨幹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教育主張和教育思想的平台。

領導成員

院長(兼)吳穎民研究員、博導

中國教育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副會長
吳穎民吳穎民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國家教育部委託《中國小德育》總編/社長
廣東省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
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廣東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主任
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庫首批專家
教育部第二屆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教育督導學會會長
廣東教育學會副會長
廣東省人大代表

常務副院長王紅教授、博士

國家教育部委託《中國小德育》
王紅王紅

常務副總編/副社長
廣東省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
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廣東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常務副主任
教育部第二屆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教師培訓工作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庫首批專家
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廣東教育督導學會副秘書長
民盟廣東省委青年委員會副主任
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執行辦公室主任

副院長黃牧航教授

黃牧航黃牧航
廣東省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庫首批專家

直屬黨支部書記 王清平副編審

王清平王清平
國家教育部委託《中國小德育》主編/副社長
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德育研究分會副秘書長
廣東省國小品德課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項目介紹

研究項目

《中國小名校長成長路徑與名校長培訓的實效性研究》(廣州市課題)
《中國小名校長成長路徑及培養策略研究》(教育部課題)
研究目的:通過構建校長勝任特徵模型和名校長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確立名校長所具備的素質特徵和素質結構,探索名校長的成長規律;在研究的基礎上,以研究成果為指導,並借鑑國外最新的校長培訓模式構建名校長的培訓模式、培訓內容、課程模組和培訓環節,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既具有理論支撐又切實可行的名校長培養方案,以提高名校長培養的實效性。
《基於EPF方法的學校效能提升路徑分析研究》(教育部課題)
研究目的:運用教育經濟學研究中的“生產函式”方法研究中國小學校效能問題,探求影響中國小學校效能的各種要素及其作用機制和作用參數,探求中國小學校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徑,為中國小學校整體效能提升提供有實效的支持性方案。

培訓項目

計畫內項目與自設創新項目
1.國家項目
承擔教育部國培計畫下達的培訓任務。
2.省內項目
承擔廣東省教育廳下達的中國小校長、中國小骨幹教師等培訓任務。
3.自設創新項目
接受不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及教育培訓機構的委託,根據需要自行設計培訓項目。
綜合項目與專項項目
1.綜合項目
根據需要設計的涵蓋多種培訓內容、以教育綜合能力和素養提升為目的的培訓,如教育領導力項目、名校長培養項目、名教師培養項目等。
2.專項項目
根據需要設計的針對某一種專項問題、以某一種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為目的的培訓項目,如新課程改革專項培訓、中國小校長戰略管理培訓、中國小校長科研能力提升專項研修、教育局長區域戰略管理培訓、中國小校長(教育局長)教育創新與變革引領能力提升等。

短訓項目與研修項目

1.短訓項目
根據需要設計的綜合或專項的在短期內(3天-15天)集中學習的培訓項目。
2.研修項目
根據需要設計的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學習周期較長(集中學習3周以上,或在一定時期內分階段持續性學習)的綜合性培訓項目;如名校長培養工程、名校長訪問學者計畫、名教師訪問學者計畫,教育局長訪問學者計畫(入選培訓人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華南師範大學進行培訓學習,採用導師負責制,為訪問學者配備資深教授作指導教師,導師個別指導與集中培訓相結合,同時,訪問學者要安排一定時間到導師所在院校,在導師指導下從事教育教學實驗或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等。

非學歷培訓與學歷培訓

1.非學歷培訓
培訓後頒髮結業證書,不授予任何學歷的長、短期培訓項目
2.學歷提升培訓
與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及各個學院聯合開辦的各種研究生課程班
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合作的“2+1”教育管理雙碩士學位項目(洽談中)
與香港教育學院合作的“2+1”教育管理雙碩士學位項目(洽談中)

國內項目與國際項目

1.國內項目
各種主要在國內學習的長、短期培訓項目
2.國際項目
到國外進行為期3周—3個月的實地跨文化學習與交流培訓項目
(1)ELLE(EducationalLeadershipLearningExchange)
中美中國小校長教育領導力發展學習與交流(與美國范德堡大學、納什維爾教育局合作)
中英中國小校長教育領導力發展學習與交流(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合作)
中美教育局長教育領導力發展學習與交流(與美國范德堡大學、田納西州教育廳合作)
中英教育局長教育領導力發展學習與交流(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合作)
中加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合作)
中美中小學生專題夏令營互換交流項目(與美國范德堡大學、納什維爾教育局合作)
培訓目標:致力於拓展中外中國小校間深層次的學習與交流,為國內中國小校長、教育工作者提供與國際同行近距離對話與交流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外基礎教育間的實質性交流創造機會,並通過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中國小校長及教育行政領導幹部的教育領導力。
項目構成:包括專家講座、“影子校長”實踐、學術論壇、學校實地參觀、當地風俗文化體驗、教育文化考察等環節。
項目特點:
①雙向交流,國際項目捆綁式發展;
②以項目合作大學間的合作為平台,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積極參與和配合為支持,多方共同合作,合作基礎堅實、穩固,培訓資源豐富;
③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引入項目合作國家最新的培訓模式和培訓工具;
④以培訓促合作,促進參與培訓項目的國內中國小與合作國家中國小及校長的“結對”發展;
⑤教師水平高,管理嚴格,各國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組成培訓師資隊伍,並成立專門的課程設計小組確保培訓方案的高水平、高質量。
(2)SALE(StudentsAffairsLearningExchange)
中美學生事務管理學習與交流
培訓目標:選派優秀的學生事務管理者與美國同行交流,為學生事務管理從業人員提供一個開闊視野、國際交流的平台,通過在美國的理論學習以及實踐學習(影子輔導員),提升學生事務管理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推動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專業化。
項目構成:包括學生事務管理名師講座、學生事務管理者國際論壇、學生事務管理參觀、“影子輔導員”實踐、教育文化考察等環節。

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介紹

姓名:王紅
職稱: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王紅王紅

現任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主要學術領域:(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經濟學、教育財政學,學校經營與發展,教育領導力發展
教育經歷:
1、1990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管理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1995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教育系教育經濟學專業,或教育學碩士學位;
3、200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4、2004年8月-2006年3月獲國家留學基金為資助作為公派訪問學者在美國范德比特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留學19個月,師從美國著名教育財政學家、現任美國教育財政學會主席JamesGuthrie教授和美國著名高等教育財政學JameHearn教授。留學期間成功推動了華南師範大學與范德比特大學中國小校長教育領導力發展項目的國際合作。
主要承擔的課程:
《教育經濟學》、《教育財政學》、《學校財政》、《學校經營與發展》等
主要學術成果:
參著《2001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簡明教育經濟學教程》等,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要代表作為《公共財政與教育財政制度的變革》、《論義務教育投資中政府責任轉嫁問題》、《論義務教育財政體制的效率損失》、《財政政策與高等教育公平:對中國80年代以來主要高等教育財政政策的公平審視》(博士論文)等。
承擔的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
1、《成本補償條件下廣東高等教育教育機會均等與公平保障的實證研究》(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
2、《新時期廣東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研究》(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3、《公共財政框架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教育部青年基金,國家級項目)
4、《廣州市幼稚園教育成本與收費制度改革》(橫向科研項目)
5、《廣東省中國小教育成本與一費制改革》(橫向科研項目)
6、《廣州市名校長成長路徑及培養的實效性研究》(橫向科研項目)
7、《費稅改革後農村義務教育面臨的經費問題及對策》
8、《WTO與廣東教育市場》
9、《教育經濟學》雙語課程建設
10、《中國城市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經費供給保障政策研究》(美國福特基金下課題)
11、微軟“攜手助學”之21世紀學校領導力發展課件漢化
12、中美合作中國小校長教育領導力發展國際項目
發表論文:
1、《高師教育管理專業與課程的迷失與重構》
2、《公共財政與教育財政制度的變革》、
3、《論義務教育投資中政府責任轉嫁問題》(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4、《論義務教育財政體制的效率損失》、
5、《財政政策與高等教育公平:對中國80年代以來主要高等教育財政政策的公平審視》(博士論文)、
6、《從管理到經營:教育服務理論與中國小管理理念的轉變》(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7、《WTO對中國教育市場的影響》(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8、《學分制的經濟分析》
9、《稅費改革與廣東農村義務教育發展》
10、《對分散型義務教育籌資體制的反思:問題與改革》
11、《廣州市幼兒教育收費制度改革方案簡析》
12、《師範教育免費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目標及制度設計》
13、《混合配置: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合理選擇》
14、《教育對經濟成長貢獻算法的改進》
15、《是“分道揚鑣”還是“殊途同歸”--中美基礎教育的觀察與比較》
16、《“醜女先嫁”方可實現教育公平》
17、《“影子校長”的新發現--廣州中國小校長在美國的觀察與體驗》
18、《學生有權“挑三揀四”》
19、《中外高校招生考試機構的設定比較研究》
20、《高考集體舞弊現象的博弈分析》
21、《教育亂收費何以成頑疾》
22、《“一費制”真能一費了之?》
專著與教材:
1、《教育財政學》副主編
2、《簡明教育經濟學教程》參著
3、《2001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90年代後半期的教育財政與教育公平》參著
獲獎情況:
1、“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系統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獲廣東省教育廳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華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獎校級一等獎
2、“為了明天”教學獎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優秀獎
3、“公共財政與教育財政制度的變革”研究獲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學術論文優秀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