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勢

莽勢

莽勢是滿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式,“莽勢”一詞是滿舞蹈的音譯。莽勢的表演形式在清人揚賓的《柳邊記略》中曾有記載。近些年演出的滿族大型舞劇《珍珠湖》及多人舞《莽勢空齊》,均吸收了莽勢的一些基本動作並獲得好評。

莽勢是滿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式,“莽勢”一詞是滿舞蹈的音譯。莽勢的表演形式在清人揚賓的《柳邊記略》中曾有記載:“滿洲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鏇作勢,日‘莽勢’,中一人歌,眾皆以‘空齊’二字和之,謂之‘空齊’。猶之漢人之歌舞,蓋以此為壽也”。在清人吳振臣的《寧古塔記略》一書里記載:“滿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勢,有男莽勢、女莽勢。兩人相對兩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歲或喜慶之時。上於太廟中用男莽勢禮”。
據黑龍江省寧安皮一位滿族學者傅英仁先生介紹,他在十三歲時曾親見其舅祖父跳過莽勢。相傳有“九折十八勢”之說。所謂“ 九折”,即“起式”、“拍水”、“穿針”、“吉祥步”、“單奔馬”、“雙奔馬”、“怪蟒出洞”、“大小盤龍”(帶吸水)、“大圓場”;所謂“十八勢”,包括“手勢”、“腳勢”、“腰勢”各三個,“肩勢”、“轉勢”、“走勢”各兩個,“鼓勢”三個。合稱“九折十八勢”,是對莽勢的不同段落和動作的命名。如“拍水”、“穿針”是模仿捕魚織網的動作,“怪蟒出洞”的動作特點,由表演者左右手臂握拳,分別從額前向下環繞,雙腳“正步”踏步,很有蟒出洞穴的蜿蜒之勢。“鼓勢”,由表演者手持抓鼓(滿族特有的一種打擊樂器)正步前進或後退,右手持鞭打擊“抓鼓”,有“老三點”、“老五點”等打法,別具一格,場面很大,舞蹈語彙豐富。其場面一般可為:八人手持抓鼓橫為排,兩側各站一人手持“鑔器”(一種鐵黎木制的打擊樂器)伴奏,眾人口和“空字”二字。前面是男女對舞 ,旁一人歌“歌者,豹皮、豹帽,用國語奏歌”。“莽勢”的段落結構分三大段。第一段: “起式”,即高潮。據傳,亂舞時刀槍劍戟,各種技藝全部端出大顯身手,各比高低,在一片熱烈歡騰的情緒中結束。
近些年演出的滿族大型舞劇《珍珠湖》及多人舞《莽勢空齊》,均吸收了莽勢的一些基本動作並獲得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