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燃燒瓶

莫洛托夫燃燒瓶,又稱莫諾托夫雞尾酒,是土製燃燒彈的別稱。

莫洛托夫燃燒瓶(又稱莫諾托夫雞尾酒)是土製燃燒彈的別稱。莫洛托夫燃燒瓶是游擊隊等非正規部隊、街頭暴動民眾的常用武器。其實最早使用土製燃燒彈作為反坦克武器的是蘇聯人在西班牙內戰中的套用,不過後來卻被芬蘭人發揚光大。

由來

莫洛托夫燃燒瓶是土製燃燒彈的別稱。來自蘇聯的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二次大戰時蘇聯入侵芬蘭,芬蘭士兵無論是人數或裝備皆處於下風。面對紅軍的坦克,芬蘭人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內戰時,這種由蘇聯人支持的共和派人發明的燃燒瓶武器。
在蘇芬戰爭中,蘇聯轟炸機曾用燃燒彈轟炸芬蘭的城市和平民目標。面

對國際社會的指責時,莫洛托夫宣稱蘇聯飛機沒有向芬蘭人民扔下炸彈,而是向他們空投麵包。
芬蘭軍民便將蘇聯燃燒彈稱為“莫洛托夫麵包籃”,並將他們準備的這種燃燒瓶稱為莫諾托夫雞尾酒,用來招待蘇聯坦克。芬蘭軍方在之後持續的戰事中大量生產燃燒瓶,以手或擲石器投擲。

歷史

1939年蘇芬冬季戰爭中,蘇聯在波蘭結束戰爭後,藉芬蘭人在國界附近的火炮(不能動的)與其防禦工事和太靠近列寧格勒、跟各類邊界上的小規模軍事衝突為由,要求芬蘭撤除所有在國界上的防禦工事,並讓國界後退數十英里直到芬蘭的工業中心維堡附近,經過多次洽談包括以更多的領土換取這一段土地失敗後,在發表撕毀莫洛托夫協定後的隔一天,蘇聯即派遣轟炸機光臨芬蘭全境扔下一顆顆的炸彈並派遣軍隊在事先偷偷修築好的高速公路上駐紮大批裝甲車跟各式武器全面入侵芬蘭。蘇聯的電台宣稱:“我們不過是向飢餓的赫爾辛基民眾投下了麵包。”芬蘭人民則戲謔地說這是“莫洛托夫的麵包籃”。
當時沒有坦克(蘇芬戰爭末期向法國買的15輛維克斯輕戰車不算在內,這些戰車當時也全都不堪一擊)的芬蘭人的反坦克炮跟火炮的彈藥也都不足供應,但卻要面對紅軍的坦克,於是芬蘭人想出來的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內戰時,這種由蘇聯人支持的共和派人發明的燃燒彈武器。當莫諾托夫向芬蘭人民廣播,宣稱他們不會丟炸彈,只是要送糧食

給他們;芬蘭軍民便將他們準備的這種燃燒彈稱為“莫諾托夫雞尾酒”,用來招待蘇聯坦克。芬蘭軍方在之後持續的戰事中大量生產莫諾托夫雞尾酒,以手或擲石器投擲。
後來蘇聯人在衛國戰爭時面對著如潮水般的德國坦克時,又想到了這種可怕的武器。由於德國坦克的尾部往往是防禦最少的,但恰恰是坦克發動機和油箱的所在之處。當莫諾托夫雞尾酒在坦克的尾部燃燒時,可能令坦克的發動機過熱而拋錨和油缸爆炸。當蘇聯士兵在近距離以燃燒彈快速突擊,坦克的靈活性不足應付,於是陷入被動。這亦是莫諾托夫雞尾酒在當時能“一戰成名”的原因之一。二戰東線戰役中莫諾托夫雞尾酒的使用達到頂峰,它最便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對坦克的效能超過集束手榴彈,只要將它投入坦克脆弱的發動機排氣口裡,這些不可一世的德國鋼鐵巨獸就馬上起火趴窩了。
由於莫諾托夫雞尾酒製作容易,使它幾乎已成為二戰時蘇聯反坦克兵、游擊隊及街頭暴的「標準裝備」。南斯拉夫游擊隊及華沙起義中的起義軍都使用了不少莫諾托夫雞尾酒。

簡介

在西班牙內戰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簡易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由於這種燃燒彈結構簡單,使用的原材料隨處可見,因此幾乎人人都能製造。在二戰中,“莫洛托夫雞尾酒”就給德軍坦克帶來了不少麻煩。

戰場事例

德國用坦克進攻西班牙時,西班牙人拿不出更好的對策,在絕望中他們只好跟坦克打交手戰。人們躺在壕溝或塹壕內,等坦克快要開到他們身體上方時,他們突然跳了起來,爬到坦克頂部,對著觀察孔向車內射擊,或者用撬槓撬開乘員艙口蓋板或火炮發射孔板,然後向里射擊。有的戰士向發動機內傾注汽油,把它點燃。
在這種交手戰中,西班牙人發明了一種極其簡易的反坦克武器,叫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幾乎人人能做,家家可以製造,這種武器多少給德國的坦克帶來了威脅。
一旦見到敵人坦克來了,就使勁搖動酒瓶,然後向坦克投擊。一旦瓶子撞碎在坦克上之後,流出的黃磷在空氣中立即燃燒,火焰很猛烈。這種武器本身不能把坦克擊毀,但往往給坦克造成極大的破壞。
燃燒的濃煙很快會進入坦克乘員艙內,滾滾濃煙首先引起駕駛人員的驚慌,怕發生爆炸,總是趕快停止操作,從艙口向外爬出來。這個時候就很容易被反坦克手用槍打死,當時坦克都採用汽油,而且油箱都在外部,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的炸彈一燃燒,往往把坦克油箱點燃,然後引起坦克燃燒,失去油料而停止運動。
當然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在運用上是危險的,跟坦克距離很近,具有冒險性。但在沒有辦法時想出這招,這不能不說是西班牙人的一種創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