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而迷

晏子聘魯,哀公問曰:“語曰:莫三人而迷。 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為眾矣,故曰莫三人而迷。 晏子訪問魯國,魯哀公問道:“俗話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

原文

晏子魯,哀公問曰:“語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與一 國慮之,魯不免於亂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謂莫三人而迷者,一 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為眾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魯國之群臣以千百數,一言於季氏之私,人數非不眾,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注釋

莫三而迷:選自戰國韓非韓非子》。做事不與眾人商量,就會迷惑。
聘:訪問。
寡人:君王的自稱。
一言:說一樣的話,異口同聲。

譯文

晏子訪問魯國,魯哀公問道:“俗話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現在我和全國民眾一起考慮事情,魯國不免於亂,為什麼呢?”晏子說:“古代所謂‘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是說一個人意見錯誤,兩個人意見正確,三個人足以形成正確的多數了,所以說‘沒有三個人合計就會迷惑’。現在魯國的群臣以千、百來計算,言辭統一於季氏的私利,人數不是不多,但說的話就像出自一人之口,哪有三個人呢?”

評析

晏子對於“莫三而迷”的解說是很高明的,魯哀公呆板地理解這句格言,以為自己做事盡於朝中大臣商謀,理應萬無一失,但結果卻是國政越來越亂。說為眾人的意見,應該是來自各個方面的各種各樣的意見,可以權衡比較,分析研究,從而抉擇歸納出合理的作為行事的依據和指針,這才是正確的。倘若只看人數的多少,以為人多就是多數人的看法,就是民眾的意見,未免偏頗。魯國群臣盡為季孫氏所左右,眾口一詞,哀公縱然與眾人謀,實際上只等於和一個人商量,沒什麼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