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國

莎車國

莎車國,一作渠沙。位於于闐之西、疏勒東南。《唐書》稱之為緊館,元代稱之為雅爾宥,明代稱葉爾欽。今稱為葉爾羌(Yarkand),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都會之一。《西域聞見錄》卷二謂,葉爾是地,羌是寬廣,回人稱為葉爾奇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唐西域記》中並無此國的記載,但別記此地有斫句迦國(舊稱沮渠),其書卷十二雲(大正51·942c)︰‘淳信三寶,好樂福利。伽藍數十,毀壞已多,僧徒百餘人,習學大乘教。(中略)此國中大乘經典部數尤多,佛法至處莫斯為盛也,十萬頌為部者,凡有十數。’又依《梁高僧傳》卷二載,鳩摩羅什嘗住此國一年,跟隨莎車兩位王子(兄名須利耶跋陀,弟名須利耶蘇摩,俱出家為沙門)研習大乘教。

歷史故事

莎車國如今的莎車國
有關歷史故事:班超在西域時,曾率領于闐等國軍隊共25000人聯合進攻莎車國(都城在今新疆南疆莎車附近)。龜茲國王派遣50000軍隊救助莎車。班超召集部將和于闐國王商議說:「現在我們兵力比敵人少,不如假裝各自散去,于闐軍隊往東,另一部分人往西,在夜裡出發時把響動弄大一些。」龜茲王聽說班超軍隊撤退後非常高興,親自率領一萬騎兵去西邊阻擋班超,派八千騎兵去東邊征討于闐。班超聽說大股騎兵已經走了,立刻密令各部勒兵,雞叫時奔赴莎車國大本營。莎車國見來了漢兵即時大亂,四散奔逃,班超斬殺敵人五千多人,獲得大量牲畜財物。莎車國投降,龜茲等國軍隊也撤退了。經過這一仗,班超的名字威震西域。

古西域三十六國

簡介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西域一帶在可考歷史中於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
西域古國烏孫國 | 龜茲國 | 焉耆國 | 于闐國 | 樓蘭國 | 且末國 | 小宛國 | 戎盧國 | 紆彌國 | 渠勒國 | 皮山國 | 蒲犁國 | 西夜國 | 依耐國 | 疏勒國 | 莎車國 | 尉頭國 | 溫宿國 | 尉犁國 | 姑墨國 | 卑陸國 | 烏貪訾國 | 卑陸後國 | 單桓國 | 蒲類國 | 蒲類後國 | 西且彌國 | 東且彌國 | 劫國 | 狐胡國 | 山國 | 車師前國 | 車師後國 | 車師尉都國 | 車師後城國 | 若羌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