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雪嵐

莊雪嵐

莊雪嵐,茶樹生理和茶葉科技情報專家。長期從事茶樹生理和茶葉科技情報研究。開創中國茶樹生理的系統研究,是《中國茶葉》(雙月刊)和《國外農學——茶葉》(季刊)創始人之一,主編全國茶葉科技文獻資料聯合目錄,強化信息建設。促進資源共享。開展情報調研,進行茶葉發展預測研究,對中國茶葉科技情報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個人介紹

莊雪嵐,曾用筆名山風、雨山,浙江省奉化人。

個人簡歷

1950年9月-1952年9月 上海復旦大學茶葉專修科學習並畢業。

1952年9月-1954年10月 雲南省茶葉公司任生產股長、技術員。

1954年10月-1956年8月 浙江省商業廳政治處、科長。

1956年9月-1957年4月 浙江省供銷合作社加工處,幹部。

1957年5月-1957年12月 浙江省蕭山湘湖中學副校長,技術員。

1958年1月-1959年5月 浙江台州專區科學研究所農業室負責人,技術員。

1959年5月-1990年2月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0年 退休。

生平簡介

莊雪嵐,別名莊雪闌,曾用筆名山風、雨山,浙江省奉化人,1930年2月8日生於寧波。1950年,莊雪嵐考入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修科,1951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當選為復旦大學學生會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委員。學習期間,應茶葉外貿急需,莊雪嵐和同學們一起,利用寒暑假赴浙江紹興、安徽六安等茶區,宣傳並指導民眾改制紅茶。因此,短短的2年學習為她在政治和業務上都打下良好基礎。

1952年9月,莊雪嵐大學畢業。在統一分配中,她被任命為副大隊長,帶領華東區36位應屆畢業生奔赴大西南。她被分配在雲南省茶葉公司。當時,雲南茶園荒蕪,茶廠初建,工作基礎極差,很多地方連公路也沒有,從下關到雲縣、鳳慶、昌寧、西雙版納等地只好騎馬或驢,生活非常艱苦,但她為發展雲南茶葉,不怕艱苦,不辭辛勞地工作,得到茶葉總公司的表揚。1954年,莊雪嵐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莊雪嵐常說:“雲南是我工作的第一故鄉,雖然生活艱苦,工作繁重,但磨鍊人”。各種實際工作確實豐富了她的茶業知識,提高了獨立工作能力,同時也更堅定了她為振興祖國茶業而奮鬥的決心。1954年10月為照顧愛人,莊雪嵐調至浙江工作。她先在商業廳等單位從事政治思想和技術管理工作,1959年5月調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後才專事茶葉科研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30餘年中,莊雪嵐前15年主要從事茶樹生理研究,後15年主要從事茶葉科技情報研究,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茶葉》、《國外農學——茶葉》和《茶葉科學》副主編,此外兼任浙江省科技情報學會常務理事(第二屆)、中國茶葉學會理事(第三、第四屆)和中國茶葉博物館技術顧問等職。莊雪嵐1961年被評為助理研究員,1981年被評為副研究員,1986年晉升為研究員。1989年赴印度、斯里蘭卡考察茶葉生產和市場情況。經國務院批准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莊雪嵐工作認真,作風踏實,勇於探索,善於開創,是茶業界第一個晉升的女研究員,在全國同行中有較高聲望。

主要論著

1 莊雪嵐等.茶樹光合作用的基本變化趨勢.茶葉科學,1964(1):33~37

2 莊雪嵐等.茶樹新梢生長發育的生理變化.見,中國園藝學會茶葉論文選集.北京:農業出版社,1965:72~87

3 莊雪嵐等.茶樹葉面積的消長規律及其產量形成關係的初步探討.見,中國園藝學會茶葉論文選集.北京:農業出版社,1965

4 莊雪嵐.世界茶葉生產發展梗概.世界農業,1980(5):14~17

5 莊雪嵐.茶樹光合作用的研究進展.國外農學—茶葉,1982(1):1~10

6 莊雪嵐.關於我國茶業發展戰略的商榷.茶業通報,1982(6):1~6

7 莊雪嵐等.2000年茶葉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預測研究.見,全國農作物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預測研究,1983

8 莊雪嵐主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編.全國茶葉科技文獻資料聯合目錄.1983

9 莊雪嵐.茶樹根冠生長相關性及其實踐意義.中國茶葉,1986(1):13~15

10 莊雪嵐,張俊英,王小英.國際茶葉市場現狀、趨勢和標準化研究.農牧情報研究,1987(6):43~52

11 楊躍華,莊雪嵐.乾旱對茶樹生理代謝及鮮葉品質的影響.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編.茶—品質—人類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7,等等。

園藝貢獻

為了填補國內茶葉學科空白,1960年起,莊雪嵐負責組建生理生化研究室。在全室同志共同的努力下,研究進展快,成績顯著。她先後主持茶樹光合作用、生長發育等4項研究課題,執筆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10餘篇。這些文章系統地闡述了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變化規律,茶樹個體與群體關係,研究了茶園適宜的生態環境和適宜的葉面積指數等等,為種植技術及其調控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並為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莊雪嵐在茶樹光合作用基本趨勢研究中,首先報導了茶樹光合作用日變化中的“午睡現象”和年生長周期中的單峰曲線變化規律;又在茶樹葉面積消長規律研究中,提出茶樹葉子是栽培茶樹採收對象,又是茶樹自身營養製造器官,栽培茶樹蓬面上的葉子既不能全部採光,又不是留養越多越好,而是保留葉面積指數3~4左右為宜。她的這些研究,引起國內生理學界的濃厚興趣。1963 年,莊雪嵐應邀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作了“關於茶樹生理研究現狀”的學術報告。在以後的工作中,她得到殷宏章、王天鐸等植物生理學家的指導和幫助。1984年,在莊晚芳老師帶領下,她編著了《茶樹生理》。這是茶樹生理學科的第一本專著,受到茶葉工作者青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