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薇香

荼薇香

荼薇香是薛覺先,麥嘯霞導演,薛覺先,唐雪卿 主演的作品,於1936年時間上映。主要講述的是留學德國的商學博士張甘禮因反對盲婚啞嫁而決意逃婚.後來,他遇上同學李達夫,並與他合資開辦工廠,企圖振興國貨.然而,奸商魯尚民不顧公利,不斷提高國貨的價錢,使國貨滯銷.為對付魯尚民..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的故事講述留學德國的商學博士張甘禮因反對盲婚啞嫁而決意逃婚.後來,他遇上同學李達夫,並與他合資開辦工廠,企圖振興國貨.然而,奸商魯尚民不顧公利,不斷提高國貨的價錢,使國貨滯銷.為對付魯尚民..

主演介紹

姓名:薛覺先

Sit Kok Sin (1904年04月07日——1956年10月31日)

下面鏈結的圖片是1986年薛覺先逝世三十周年紀念活動,省、港、澳三地演員合演長劇《胡不歸》(由左至右:彭熾權、王中玉、盧秋萍、林家聲、紅線女、文覺飛、羅家寶)。可以參看(http://www.chinafoshan.net/history/3c/200203220016.html)。

薛覺先(1904年-1956年)男,原名薛作梅,別號平愷,廣東順德龍江鎮十三坊人。著名粵劇老倌,四大天王之一。有“粵劇伶王”、“萬能老倌”、“萬能泰斗”的美譽。能編善演,戲路寬廣,兼工醜生、小武、旦、淨、末諸行。銳意“融南北戲成一家,合中西樂為一體”,創立“薛派”表演藝術。解放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薛覺先出身於粵劇世家,十兄弟中排行第五,二姊薛覺芳,三姊薛覺非及九弟薛覺明三人,也先後作了粵劇演員。十三歲就讀香港聖保羅書院,十五歲中途輟學,十七歲在皮革鋪做學徒,十八歲拜姐夫新少華為師。1923年入人壽年班。因天資聰穎,二十歲已做正印,能與千里駒同台演出。1925年,在上海成立非非影片公司拍攝默片『浪蝶』,結識了片中的女主角唐雪卿(唐滌生的堂姐),並結為夫婦。

薛覺先小時候經常跟母親去看粵劇,成了一個小戲迷。10歲左右,青年話劇團吸收童角,讓他參加《做人難》、《傷心話》等揭露社會黑暗劇目的演出。早年就讀香港聖保羅書院,五四運動時,曾以"偉岸少年"筆名寫文章宣傳愛國思想。1922年,經由姐夫新少華介紹,進入"寰球樂"戲班,跟隨著名演員朱次伯跑龍套,他刻苦用功,接受力特強,模仿朱次伯維妙維俏,深受朱次伯賞識。那時候,粵劇在演出前,照例有一場"文明新戲",薛覺先負起自編自演的任務。後來,朱次伯在廣州遇刺身亡,"寰球樂"戲班因此解體。薛覺先也因此轉入"人壽年"班,後來到"梨園樂"班,日演醜生,夜演小生。31歲時,得名旦千里駒破格提用,在《三伯爵》一劇中耍出"飛鞭自回"的絕招,一舉成名。走紅後的薛覺先受到黑社會勢力的威脅,1925年化名章非,在上海組織"非非影片公司",自任經理兼導演,拍攝並主演默片電影《浪蝶》,並愛上了片中女主角、粵劇花旦唐雪卿,日後成為伉儷。他與靚少佳合演的排場戲《唐龍光攔路搶婚》,深受觀眾歡迎,成為粵劇藝人踏足影壇的第一人。

在上海的廣泛接觸中,他發現京劇技藝精湛,曾對人說:"今日的戲劇藝術,應隨著時代同行並進,才不致落伍泯滅。"於是下決心學習京劇藝術。1927年返回香港,先後加入"天外天"、"新景象"、"大江東"等戲班。1929年返回廣州,時值"大羅天"戲班改組,他應邀加入,並任班主,改名"覺先聲"劇團。此後,他致力粵劇改革,首先從制度入手,明確取消"師約制",打破"紅船"陋規,給演員以充分的人身自由,並在演出時,制止小販叫賣,嚴禁人員隨意出入,以保證良好的秩序。接著,整頓颱風,廢棄提綱戲,杜絕"爆肚"、"吞生蛇"以及"飲湯"、"換墊"等現象,要求排演忠於台本,唱做念打不得更動。更重要的,是他對粵劇藝術的全面革新。腔調方面,借鑑京劇婉轉和諧的唱腔,吸收江浙劇小曲和時代流行曲輕快流暢的長處,創造出一種字正腔圓,韻味濃郁,節奏感強,善於表達情意的"薛腔";樂器方面,他在"五架頭"中式樂器中,加進了小提琴、吐林必、瑟士風、吉他的西洋樂器及京劇鑼鼓,組成"中西合璧"的音響,使音色豐富、厚實;表演方面,他融合了京劇的武功、身段、舞蹈的技藝,開創了"北派"的開打場面。此外,美術、燈光、布景、服飾、化裝、道具、場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進。同時,他第一個把粵劇搬上銀幕,擴大了粵劇的普及面。由於他的大膽革新,成果卓著,名聲大震,贏得了"粵劇伶王"、"萬能泰斗"、以及"一代宗師"等稱譽,並被英國倫敦"國際哲學科學藝術學會"聘為會員

日本侵占香港,薛覺先未及走避,內心十分苦悶。五月初,他逃離香港,到達湛江,立即登報聲明:前受日寇束縛滯留香港,現脫離虎口,將全力為國家服務。日寇見報大怒,即派便衣憲兵前往綁架,幸得愛國船員幫助,轉入內地,繼續以"覺先聲"名義在廣西玉林、梧州、貴縣、桂林、柳州等地演出,將所得除一伙食費外,全部捐作抗戰費用。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因病寓居香港。

1954年舉家回穗定居,受到共產黨的重視和人民的愛戴,先後任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廣州粵劇工作團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他除了參加演出外,還繼續積極從事改革工作。1956年10月31日晚,在演出《花染狀元紅》時腦溢血病突發,但他仍然堅持把戲演完,後送醫院搶救不治而病逝,終年53歲。

薛覺先技藝全面,戲路寬廣,能文能武,生、旦、醜、淨、未諸行當行行皆演,噹噹皆精,他的表演風格溫文爾雅,動作灑脫洗鍊,細膩多姿,善於深入人物的思想感情,扮演風流儒雅、瀟灑俊逸的小生最負盛譽,又能反串旦角。演出的劇目,唱詞比較注重文采,循字取腔,深情婉轉,唱腔重視因人而異,善於表達內心感情,韻味濃郁,行腔乾淨得體,善於突破曲調中板眼、句格的習俗唱法而創新腔,使人感到既風流瀟灑而又高雅莊重。特別是二王聲腔,唱得飄逸超脫。因此自成一家,獨樹一幟,成為著名的"薛派"藝術。

他的手本戲有《胡不歸》、《范蠡獻西施》、《寶玉哭晴雯》、《姑緣嫂劫》、《梅知府》《王昭君》《寶玉怨婚》《闖王進京》《龜山起禍》《花染狀元紅》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歷演不衰的劇目《胡不歸》,享譽藝壇數十年之久,實為罕見,(該劇是已故編劇家馮志芬所作)。此劇從內容,曲詞道白和唱腔音樂上盡力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使之深入人心、歷久難忘。這個作品,是薛覺先藝術成熟期的成功之代表作。過去一段長時期里,粵劇的文武生、小生行當,都以"薛派"為典範。粵劇名伶如林家聲、羅家寶、陳小汗等,均從"薛派"藝術中受益良多。

1986年,省、港、澳三地的粵劇界為了紀念薛覺先逝世三十周年舉行了演出活動,由紅線女、林家聲、羅家寶、文覺非、王中玉、彭熾權、盧秋萍等合演長劇《胡不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