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洲立兵

荻洲立兵

荻洲立兵(おぎす りっぺい1884年—1949年),日本陸軍中將。武漢會戰時的日軍第十三師團師團長,諾門罕戰役後期的第六軍軍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生平簡介

愛知縣人,伊藤松左衛門的四子,陸軍二等軍醫官荻州郁次郎的繼子。愛知一中、名古屋陸軍地方幼年學校、中央幼年學校畢業,1905年3月陸軍士官學校17期畢業,下月步兵少尉任官,步兵第6聯隊後備隊付。參謀本部實習,1916年11月,陸軍大學28期畢業。

之後任愛知縣步兵第6聯隊中隊長,陸軍步兵學校教官,曾到瑞士和德國留學,歸國後任陸大教官,此後歷任近衛步兵第4聯隊付,第十一師團步兵第44聯隊長,第11師司令部付(中國政府聘任的北京陸軍大學教官),第1師司令部付,1932年2月留守第9師參謀長,4月第一師團參謀長,輔佐林仙之。

1933年10月,晉級陸軍少將。第五師團師長小磯國昭麾下的第9旅團長,1935年8月台灣軍參謀長,輔佐寺內壽一、柳川平助、畑俊六三任司令官 。

1937年3月晉升陸軍中將,作為岡村寧次的助手成為第2師團司令部付,留守第二師長,七七事變爆發後,留守第二師團變番號為第十三師團,9月10日他率領該師團加入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在強大火力掩護下渡過蘇州河,強攻中國軍隊的防禦中心大場鎮,後參加南京會戰,徐州會戰,在第二軍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下參加了武漢會戰,在大別山遭到宋希濂、孫連仲的堅決抗擊。占領武漢後第二軍撤銷,十三師團編入岡村寧次指揮的11軍 。

1939年5月在隨棗會戰中與藤江惠輔的第十六師團一起突擊第五戰區右翼司令張自忠麾下各軍。

諾門坎事件爆發後,他於1939年8月1日緊急調任新成立的關東軍第6軍司令官 。但當月就被蘇聯名將朱可夫打得大敗,停戰後追究責任,降職參謀本部付,1940年1月,被編入預備役。

祖國事件

他當第九任台灣軍參謀長的時候,爆發了“祖國事件”。

台灣軍參謀長是台灣軍事之中重要的一職,於台灣日治時期替台灣軍協助軍事發展,專責管理台灣軍。

當時日本軍部氣焰高漲,1936年,林獻堂參加“華南考察團”前往中國廈門、上海等地遊歷,林在上海對華僑團體致詞時,有“林某歸還祖國”等語,荻洲由日本間諜得知此事,便意圖以羞辱林獻堂來警告台灣人。於是當6月17日林獻堂應台中州知事之邀參加始政紀念會時,荻洲立兵便唆使右翼浪人賣間善兵衛當眾毆打林獻堂一記耳光,此即“祖國事件” 。

該事件使得林獻堂與楊肇嘉避走東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