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第一季

記住鄉愁第一季

《記住鄉愁第一季》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組織拍攝的紀錄片。 該片共60集,選一集一村落、一村一傳奇,圍繞“忠孝勤儉廉,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傳統村落的千百年傳承,講述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今故事。 該片採取季播的方式,第一季於2015年1月1日至3月4日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首播 。

劇情簡介

《記住鄉愁第一季》 《記住鄉愁第一季》

關注古老村落狀態,講述中國鄉土故事,重溫世代相傳祖訓,尋找傳統文化基因”為宗旨,展現傳統村落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鄉土之物、深沉豐厚的文化積澱,梳理傳統村落的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傳承千百年的村規民約、家風祖訓,找尋、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

分集劇情

第1集 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無

培田古村始建於南宋,被譽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800年來,培田吳氏一直嚴格遵守著對天地、祖先與聖賢的敬畏之心。從村落選址到環境保護,培田村人承襲著對天地的敬畏;從祠堂家廟林立,到族譜祖訓的恪守,培田吳氏時刻不忘對祖先的敬畏;從學堂書院教育,到100多年前就已有之的女子教育,吳氏子弟延續著對聖賢的敬畏。敬畏之心使得這做已有800年歷史的古村,不僅風貌保持良好,而且秩序井然,人才輩出。

第2集 屏山村——孝道傳家

安徽黟縣屏山村,一座始建於唐代末年的小山村,近千年間,舒氏家族在這裡世代繁衍,安居樂業。即使在鄉村老齡化的今天,在屏山村中也沒有一位獨居老人,家中的長子要在父母年老之後回到家鄉,侍奉父母堂前。村中保存完好的祠堂和牌坊成為屏山村人心中的“孝字豐碑”。如今“孝”是屏山村人評判做人的最基礎道德標準,也是無處不在的道德約束。“孝”文化已經成為屏山村人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第3集 明月灣村——講和修睦

明月灣三面靠山,一面傍水,氣候溫潤,盛產楊梅、枇杷、柑橘等水果,一年四季花果不斷,背山面水的地理位置使得村民既可外出經商,又可種植花果,是一片秀水福地。明月灣村民千百年來一直悠然世外、隱逸超脫,講和修睦、家族和合,天人合一之風一直在古村時代流傳。

第4集 石堰坪村——天道酬勤

堰坪村,坐落在湖南省武陵山脈深處的張家界市,已有600多年歷史。在石堰坪,無論是85歲高齡的老人,還是正值壯年的年輕人,勞動是他們每天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糊倉”的傳統直到今天仍然在石堰坪得以傳承。除了勤耕,在全氏族譜中,專門在家規列出“勉勤讀”,很多的優秀學子從石堰坪走出。尊崇著祖先的遺訓,石堰坪的村民“勤耕”“勤讀”,將耕讀文化在這裡世代相傳。

第5集 諸葛村——寧靜致遠

浙江蘭谿市諸葛村青山綠水,建築風貌獨具一格,居住的都是諸葛亮的後人。七百多年來,這裡相對完整的保留了屬於自己的文化。諸葛村靜臥在群山環抱中,也深藏在許多人記憶深處的鄉愁里。

第6集 白鷺村——積善成德

白鷺村,一座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部的千年客家古村。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鍾氏家族的聚居地。延續著鍾氏先祖創辦“義學”的傳統,如今村中自發成立了白鷺村教育基金會,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在白鷺村,“積善成德”的家規祖訓世代相傳,無論是修橋鋪路還是助學濟困,村民們都會踴躍捐款。“錢多傷人子”、“人有善念,天必報之”的思想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每一位白鷺村人的心中。

第7集 查乾哈達村——遠親不如近鄰

查乾哈達村是蒙古族聚居村落,自新中國成立65年來,村中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這裡也沒有一戶因離婚而破碎的家庭。查乾哈達人的睦鄰節已傳承了206屆,這裡的人能夠做到鄰里和諧、家庭和睦。

第8集 澗岩頭村——和合湘鄉

湖南永州澗岩頭村,是一座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以農耕文化為基礎,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村落選址時的“天人合一”,古村建築布局的“中和之美”和《周氏宗譜》里族規家法的“以和為主”集中展示了澗岩頭村的和合文化。敬請收看。

第9集 街津口村——自尊自強

在黑龍江南岸的街津山腳下,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小村莊,這個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村落,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街津口赫哲漁業村。在六千多年的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的手工技藝和民族文化。本期節目將走進這個傳統村落,了解更多關於赫哲族的故事。敬請收看。

第10集 釣源村——節義立家

江西省腹地吉安,坐落著一座千年古村。唐朝末年,歐陽氏的先人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借用姜子牙垂釣的典故,把這裡取名“釣源”。1100多年來,歐陽氏的子孫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敬請收看。

第11集 四合村——誠信贏天下

今天的四合村,依然保存著數十家各式各樣的傳統老字號,做“燙手貨”不收燙手錢的馮三姐;讓普普通通的石板糍粑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百年老藥鋪的傳人方聯海,身體力行把誠信的家訓傳承後代。敬請收看。

第12集 丁村——以和為貴

中國的古村落,成百上千、各具特色,山西省襄汾縣的丁村曾出土過第一塊中國人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早在幾萬年前丁村就是人類宜居之地,幾萬年過去了,今天丁村的環境又怎么樣了呢?敬請收看。

第13集 張谷英村——和睦有道

位於湖南省岳陽縣的張谷英村,又稱張谷英大屋。全村2600多人同姓同宗,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一個家族緣何選擇世代相守,何能歷經數百年而根深葉茂、聚而不散、合而不分?本期節目將為您解答張氏家族的相處之道。敬請收看。

第14集 東風村——同舟共濟

四面環海的東庠島位於福建省東部,這座海島上有8個村莊。一千多年前,東風村的先民遷居到此,以捕魚為生。村里大都為陳姓和肖姓,他們依然遵循著祖先的教誨,即同舟共濟的精神。這裡的漁民們時刻經受著大自然的考驗,他們堅持著在生產勞動中互幫互助。

第15集 板梁村——仁義興家

在6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板梁村就像一顆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大樹,根脈延伸至周邊數個縣市,形成了346個自然村、8萬多人的龐大支系,究竟是什麼原因令板梁村的後世子孫如此繁盛?本期節目將為您解答。敬請收看。

第16集 迤沙拉村——心懷感恩

座落在四川攀枝花境內金沙江畔的迤沙拉村是一座古樸的彝族村莊。這裡是南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2000多年來,感恩是迤沙拉村民發自內心凝結出來的生存智慧,固化成了獨特的民俗風情。敬請收看。

第17集 新葉村——讀可修身

新葉村深居玉華山下,位於浙江建德市,古村布局講究,處處瀰漫著書鄉氣息。為督促年輕人讀書,家族設立各種獎勵辦法,獎勵稻穀、在各個分支祠堂前立旗桿、抱鼓石、掛米斗等等,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敬請收看。

第18集 萬家村——立德樹人

山東省淄博市萬家村畢氏家族的祖先們用“承前謨,不居間,不放債,不攻煤井;願後世,學吃虧,學認錯,學好讀書。”這26字的家訓表達萬家村畢氏家族“立德樹人”的家風,將德行傳遞後世的深刻內涵。自明代萬曆年間開始,萬家村就辟出水塘種植專門祭祖的蓮藕,有村就有藕田的傳統從未中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好品德在這裡世代相傳。敬請收看。

第19集 靜升村——無信不立

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修養。位於山西省晉中靈石縣的靜升村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始建於1739年的乾隆年間,由視履堡、恆貞堡、崇寧堡三個堡構成。富甲一方的王氏家族,到清朝乾隆年間已經成為晉商中舉足輕重的一支,靠的就是誠信二字。如今的靜升村依然在傳承著祖先誠信為本的祖訓,無論是百年老字號還是手工藝人,都彼此熟悉信任,堅守著“誠信”二字。誠信不僅是王家的家風,也是整個靜升村的村風。

第20集 哈南村——盡忠報國

哈南村,地處甘肅入川的交通要道上,歷史上曾為重要的邊寨隘口,是兵家必爭之地。哈南村先祖為平叛戰亂調任於此,不斷湧現出忠君愛國的將領,從那時起,後人便把“忠勇傳家”作為家規祖訓寫進了族譜。如今,哈南村作為邊塞的歷史早已隨歲月遠去,但“盡心為忠,報效祖國”的祖先訓誡,卻在哈南人的血脈里繼續流淌。“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哈南村文化血脈里的忠義精神,牢牢根植在後人的心中,代代相傳。

第21集 岩門村——慈孝人添壽

湖南湘西岩門村是一個有著646年歷史的古老村寨,全村人口不過400多,長壽老人卻占比很高。一個小山村長壽老人如此之多,除了良好的自然環境,綠色無污染的食品外,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傳承了幾百年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孝悌”家風村俗。如今,走進岩門村,隨處可見安逸幸福的長壽老人,隨時可聞孝敬老人的尋常故事。

第22集 李宅村——修身齊家濟天下

李宅村,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眠牛山,現全村有410戶,戶籍人口1300人。南宋年間,李宅先祖李朴為避亂攜家人來到浙江仙居,制定了以“修身齊家濟天下”為目的的族規,列出了李宅的“十訓八誡”。李宅人不僅嚴於修身,持家更是有道,村民都是大家族聚居的形式生活在四合院裡,父子有親,兄弟姐妹間團結互助,大家一起吃著“合家飯”,其樂融融。

第23集 楊家堂村——修仁心行義事

這是一個300年的小村落,村中並無楊姓,卻執意稱為“楊家堂”。300年前宋姓舉家搬遷來此定居,因為一個緣起,祖上開始了生意旅程,發家致富之後才有了如今詩畫一般的美景;300年後,宋姓族人一直秉承“修仁心行義事”用以教子持家、行事待人;以至於今天,不大的一個村落人才輩出。修仁心,行義事,成就了村人浪漫又崇高的商道,更使得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懸壺濟世仁心,秉燈傳道的仁義。

第24集 龍宮村——義行天下

龍宮村一個以“義文化”為首要治家格言的家族式村落。龍宮村是曾在唐宋兩朝聲名顯赫的“義門陳氏”後裔,以孝義著稱的義門陳氏家族多次被皇帝旌表為“義門”, 近千年的時光里,古老的龍宮村,恪守著“忠義傳家”的義門文化,秉承著“義字當頭,仁行天下”的人生信條,湧現出一大批義人義事。這裡有80多歲為鄉親們上山採藥的義醫;有散盡家財興辦義學的義師;有樂善好義讓村中老人老有所依的義商;更有鄰村失火送糧送衣的全村村民。“空手讓挑擔、輕擔讓重擔”這些平凡的語言,是龍宮村人對“義”最樸素的理解。

第25集 荻浦村——百善孝為先

荻浦村位於浙江省桐廬縣東部、富春江南岸,它是一個申屠姓聚居的千年古村,自古以來古村就盛行孝義之風。申屠氏先祖申屠理從屠山入贅到范家村,受到優待,留下了孝道的傳統,千百年來,一口范家井見證了這裡孝風的傳承。荻浦村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是當地獨有的敬老節,節日上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圍繞著老人展開。此外荻浦村每年還會有孝媳婦評選,四世同堂的申屠國初一家六房兒媳孝順有加遠近聞名。

第26集 芙蓉村——耕讀傳家久

芙蓉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境內,地處楠溪江中游,是一個陳姓聚居的古村落。永嘉地區自古山水秀美,人文薈萃。近千年來,芙蓉村文運始終昌盛,培養了大批人才,在南宋時曾有18位官員同時在朝為官,被稱為“十八金帶。本期節目走進芙蓉村,了解他們耕讀傳家的故事,了解故事後面的傳統與精神。

第27集 於家村——守禮德自高

在河北省井陘縣的太行山麓,有一個房舍、街巷就地取材,全部用當地的石頭壘成的村莊叫於家村。在於家村,用水有節水的約定,護林有禁山的村規,鼓勵讀書有獎勵辦法,禁止賭博有整飭村規,就連日常的行為舉止、房屋道路的修建,於家村都有刻寫在石頭上的村民規約。於家村平靜祥和,民風淳樸,於家村人無論走到哪裡也會牢記祖宗的教誨,遵紀守法,清白做人,形成了於家村獨特的村莊品格。

第28集 吾木村——天人和諧心性真

在雲南麗江玉龍縣有一個納西族村寨——吾木村,這裡位於橫斷山脈的深處,坐擁金沙江,大山大水造就了這裡粗獷原始的自然風光,讓吾木村成為一片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但更為難得的是,居住在這裡的納西族人自古以來就一直秉持著“天人和諧”的傳統觀念,千百年來,人與自然延續著和諧相處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也保持著和睦相處、互助互諒的優秀傳統,使得吾木村成為納西族人世代守望的一片精神家園。

第29集 年畫村——世代盡孝

四川綿竹年畫村,一個被五彩斑斕的年畫點綴之下的川西村落,這裡除了是古老民間工藝綿竹年畫的發源地之外,這裡的孝德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千百年來,講孝行孝,成為村民崇高的美德。節目選取了年畫村中三位村民,講述他們“純樸而冷靜,清切而真實”的孝心故事,挖掘並提煉出年畫村人,把“孝以敬先,孝以德行,孝以順重”這三層面的孝心深深根植入人心。

第30集 蒼坡村——兄弟同心

蒼坡村,坐落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蒼坡村,有一座建於南宋的望兄亭,是蒼坡李氏第七代李嘉木為他的哥哥李秋山修建。南宋時,蒼坡村李秋山和李嘉木兩兄弟各自成家立業,分家單過。李秋山讓弟弟李嘉木留在蒼坡老屋,自己去了村對面重新開基立業,從此有了方巷村。為了表示對兄長的尊敬,每年祭祖前,蒼坡李氏都要先去方巷村恭請兄長的後代,拜祭了兄長的祠堂之後,才一起回到蒼坡。蒼坡村的村民聽著望兄亭的故事長大,將兄友弟恭、兄弟同心的傳統綿延百年、代代相傳。

第31集 周鐵村——積錢不如教子

周鐵所在的宜興市古稱“陽羨”,自古以來就是書香氤氳之地,至今中國的高校里還流傳著“無宜不成校”的說法。地處宜興東北、太湖之畔的周鐵也深受宜興崇文重教風氣的影響,這裡也一直人才輩出,在周鐵流傳著“陽羨狀元地、周鐵教授鄉”說法。正是古老的家風和尊師重教的習俗一直使得這一方水土文脈深厚,綿延不斷。

第32集 岜沙村——敬天畏地

位於貴州省東南山區的岜沙,是一個神秘的苗族村落,這裡至今保留著獨特的原始風貌與習俗。這裡的村民敬畏祖先,敬畏大自然。千百年來的堅守,岜沙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孤島,保留了一個無法複製的自然村寨樣本。古老的裝束,神秘的民族傳統習俗,林木幽深的村寨環境,敬天敬地祖先的岜沙人,打造了一個令世人羨慕的精神家園。

第33集 大陳村——孝風永彰

大陳村位於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區以北,在大陳村傳統文化中,保家衛國是“立身行道,以顯父母”的大孝,“移孝作忠”是在保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和兒孫。一碗綿延飄香的大陳面、300年的汪氏宗祠,600多年的古村落。本期節目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大陳村繁衍至今那一段段濃郁的鄉愁。敬請收看。

第34集 河陽村——清白保平安

地處浙江麗水的河陽村,這裡古色古香,處處可以感受到清白遺風。古屋裡的木雕,祖墳旁的蓮花,老牆上的怪字,還有族譜中的家規,無一不在告誡著後人清白的宗旨。一千多年來,出外為官的河陽村人有200多人中沒有一位因貪腐而受到朝廷懲治。敬請收看。

第35集 龍湖古寨——感恩三春暖

龍湖寨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東南部,北宋末年建寨,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龍湖寨人世代恪守“施恩莫念,受恩莫忘” 的為人處事之道。明末清初,黃作雨為報答母親養育之恩,衝破當時的封建禮制,為庶母建立單獨的祠堂,供後代子孫拜祭。明朝萬曆年間,一位教書先生,在龍湖寨教授了8名學生,由此引發了學生以及他們的後代子孫在之後的近400年時間裡,為了感念師恩對老師連年不斷的拜祭供奉。為了報答相鄰之恩,劉潮鵬將兩家的圍牆打開一道門,把兩家變成一家,以方便照顧癱瘓在床的鄰居劉克中。龍湖人認為,懂得感恩,方能成大器,懂得感恩,才值得尊重。登高山之巔,勿忘父母情;入成功之道,切記師恩意。在龍湖人看來,只有心中常存感激,生活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第36集 老司岩村——親幫親 鄰幫鄰

坐落在武陵山脈深處的老司岩村,自古便是西至巴蜀、北通湖湘的必經之地。明清時期,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重要的碼頭,商賈雲集,被稱為“小南京”。本期節目將帶您體驗老司岩村如何恪守這數百年未變的村魂。敬請收看。

第37集 小河村——積善有餘慶

與人為善是山西省陽泉市小河村世世代代為人處世的原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清雍正年間,一位叫石思虎的小河村人出門做生意,不幸染病客死他鄉,家裡剩下妻子葛氏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悽苦。靠著炸油糕,葛氏帶大了孩子,建起了石家花園。百善孝為先,要進石家的宗祠,有一個最大的條件:積德行善。自古以來,刻碑、進族譜、牌位進宗祠,成為小河村對善心善行的一種認同。有的善行是舉手之勞,有些善行卻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在小河村,全村人善行的累積,成就了一個了不起的壯舉。41年前,小河村的村民們,為了扭轉村子“滴水貴如油,缺水輩輩愁”困難局面,用了8年的時間,打出了一口736米深、日出水量1200多噸的水井。小河村,用自己的歲月痕跡向遊客們展示著曾經的熱心公益,善待鄉鄰;展示著小河村人秉義疏財、樂善好施;石家宗祠,讓善良成為一種德行成為一種準則。

第38集 鵬城村——憂天下 擔道義

深圳鵬城村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公元1394年,明朝政府為了抗擊倭寇設立“大鵬所城”。鵬城村三面環山,面向大海,是明清兩代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軍事要塞,保衛祖國的歷史,使得 “忠義”成為鵬城村民世代相傳的美德。敬請收看。

第39集 濯水村——大誠止於信

誠和信,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誠”,本義是指實實在在,也就是誠實、誠懇;“信”,主要是指人的言與行之間的相合與一致。重慶市濯水鎮濯水村位於重慶黔江的東南方,現有村民大約4000多人,是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水運碼頭和商貿重鎮於一體的古村落。因商而興的濯水鎮,歷經百年商業依舊繁華,其中的秘訣就是做人對得起“天理良心”,做生意講究信用和道義。

第40集 文里村——行善至樂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庵埠鎮文里村,是個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行善至樂”是文里村人一脈相承的精神。有些慈善機構在文里村已有幾百年歷史,村人謹記祖訓以行善為德行標準,並把行善之風代代相傳。敬請收看。

第41集 秀水村——讀書明理

在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一個名叫秀水的千年古村,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以毛姓為共同的姓氏,他們的祖先是一位進士出身,他們在立村之初就把“讀書榮身”作為宗族思想傳承。歷史上遠近聞名的四所書院,是這個家族濃厚學風的最好見證,一個狀元、26位進士,是這個家族“以書聲振家聲”的最大榮耀。如今,生活在秀水村的毛氏後人,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傳承尚學家風、延續家族榮耀呢?每年正月初一,村里年滿六歲的孩子都要在毛氏宗祠舉行一生當中第一次重大的禮儀——入學禮;每年農曆九月初八,秀水村都要舉行一年當中最盛大的活動——狀元游;每當村裡有孩子考上大學,都會邀請戲班子唱一場熱鬧的大戲;無論哪家有70歲以上的老人過壽,都要把德高望重的老師請到家裡和老人一起過壽。

第42集 渚口村——教養有道

地處安徽省南部的渚口村,座落在皖贛邊界,是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千年古村。這個村也是一個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其中80%以上是倪姓,北宋中期倪氏家族遷到這裡,繁衍至今已近千年。 渚口村崇文重教之風濃厚,明代之後,先後出過5位進士,對渚口人影響最大的,是村里出的第一位進士——倪思輝。倪思輝是明萬曆年間進士,曾經歷任戶、禮、吏、兵四科給事中,後來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第43集 上九山村——誠信立業

上九山村地處孔孟故里山東省鄒城市,位於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始建於北宋初年。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石屋民居,構成了獨特的古村落景觀。全村1200多人,鄭姓占多數,全村人秉承祖宗留下的“誠信立業”的祖訓,兢兢業業的做人做事。敬請收看。

第44集 三德范村——立規守德

本片講述了三德范村一帶三個歷史故事,闡述了刻在石頭上的鄉規民約背後的文化含義;以三德范當下發生的兩個典型故事為敘事載體,分別體現了三德范村“立規矩、守美德”這一傳統在當下的傳承和體現;片中還展現了村中的三個數百年傳承至今的文化習俗:五音戲、扮玩和斗春聯,在這些傳統文化習俗背後正是村民們立約成規,倡導美德所達成的和合之美。這些內容對於促進現代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45集 獨山村——崇學向善

正所謂:“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讀書明理始終是獨山人信守的人生不二法則。只有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積德行善,為成家立業打下堅實的根基。獨山村千百年來,始終將“崇學向善”作為祖輩的訓誡。本期節目將走進獨山村,感受獨山人淳樸的民俗。敬請收看。

第46集 南社村——孝敬有方

南社村始建於宋代,由祖先謝尚仁帶領族人從浙江遷徙而來,明朝中期,謝氏族群逐漸人丁興旺,又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建成了如今謝姓為主7000多人口的南社村。南社村民很重視對先人的祭祀,這悠久莊重的祭祀傳統已沿襲數百年。謝氏祖先定軍南社以後,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謝氏後人銘記祖先的艱辛與偉大,將尊祖敬宗做為全族人奉行的族訓。

第47集 楊柳青——留住傳家寶

楊柳青年畫產生於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成為中國傳統木版年畫中最為著名的一宗。然而,自鴉片戰爭後,戰亂不止,曾經盛極一時的楊柳青年畫幾近湮滅。楊柳青年畫作坊,由原來的300多家萎縮到只剩下一家。80歲高齡的民間年畫藝人王學勤,畫“缸魚”年畫已經60多年了,憑著世代傳承的繪畫技藝,成為中國唯一以“粗活兒”形式繪製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民間藝人;霍慶順、霍慶友兄弟,為了完成父親遺願,一個努力恢復傳統題材楊柳青年畫,一個為了收集老版傾其所有;70歲的王文達,半個多世紀的人生獻給了楊柳青年畫的刻版工藝。

第48集 荻港村——齊心向善

荻港古村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四面環水,河巷縱橫。歷史上因河港兩岸蘆葦叢生而得名荻港。在荻港先祖看來,善良的品性是修身立命之本,因此他們把培養“齊心向善”的品質作為對子孫教育的頭等大事。在荻港很多姓氏家族的族譜中,“積善”被作為家風,代代傳承。

第49集 松塘村——明理養德

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松塘村,是一個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這裡素有“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靈秀萃吾門”之美譽。村中2000左右人口都為區姓。松塘村重視教育,體現在各種形式的學堂,從家族的私塾、書舍到普及全村基礎教育的社學一應俱全。尚學的傳統加之完善的教育設施,使數百年來才子輩出,小小的松堂村,竟有翰林4人。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翰林村。

第50集 河灣村——世代尚和

河灣村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水河鎮,土家族的母親河酉水河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大轉彎,河灣村因此而得名。在河灣村,“和”是土家族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河灣人看重“和”,不僅要和於情,更要和於禮。土家族先祖以和立寨,以和興寨的美好願望,在河灣村後代的心中代代相傳。

第51集 前童村——以孝為本家業興

前童村位於浙江省寧海縣,始建於南宋末年,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官居迪功郎的始遷祖童潢在一次遊歷中偶然發現這塊山環水繞圍而不塞,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前童村是典型浙東風格的古村落,村中卵石曲徑,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前童以孝治家,終成為中國童姓最大的聚居地。

第52集 赤康村——民族和諧代代傳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墨竹工卡縣,有一座在藏族人心目中很神聖的村莊——赤康村。在赤康村,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霍爾康莊園。“霍爾康”在藏語中是蒙古人的意思,二百多年來,霍爾康家族的後人始終恪守著民族團結的信條,湧現出許多維護民族團結的知名人士。

第53集 撈車村——崇勤倡儉

撈車村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撈車村有一個習俗,誰家有新生兒出生,看望的人一定要給嬰兒帶上寫有“勤”字的團饊,意欲小孩長大後要勤勞勤奮。在撈車村,團饊不僅是食品,還是崇尚勤勞的文化符號和載體,承載著撈車村人勤勞致富的傳統持家理念,並肩負著這種人生觀價值觀世代傳承的責任。

第54集 斯宅村——百行孝為首

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畔一座隱秘的千年古村落,居住著一種特殊的“斯”姓家族,這個村也叫做“斯宅村”。斯宅村裡的建築被稱作江南最大的民居建築,占地6000多平方米。居住於同一座院子裡的人都有親密的血緣關係,都源自同一位祖先,數代不分家。斯宅村世代相傳的家風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孝道。

第55集 江頭村——清白可榮身

祠堂是一個家族最重要的祭祀場所,許多家族的祠堂都會用本族的姓氏來命名,而江頭村的祠堂卻用一篇文章的名字命名,這其中的江頭村的祠堂與江頭村周氏家族的傳承有著莫大的關係。江頭洲是江頭村以前的名字,濂溪公就是周敦頤,江頭村周姓始祖名叫周秀旺,是周敦頤的後代,周敦頤的後輩族人以愛蓮家族自居,寓意周氏家族世代傳承“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

第56集 鳳山村——詩書傳家

甘肅天水鳳山村自古崇文尚教、人才輩出,一直有“隴上小鄒魯”的美譽。從寺廟裡的楹聯到家家懸掛的中堂,詩書文化傳統在鳳山無處不在。美好詩書的薰陶使鳳山人淳樸善良,勤勉堅忍、寬厚仁慈,不畏艱難,堅持著對理想的追求,代代相傳。

第57集 宰盪村——以歌養心

位於貴州省東南山區的宰盪,是一個美麗的侗族村落。侗族是一個離不開歌的民族,無論何時在宰盪隨處都能聽到天籟般的侗族大歌。一對來自北京的母女為侗族大歌所吸引,準備在宰盪生活一年,在這裡,她們正在接受一次侗族大歌的心靈淨化。

第58集 圍鎮村——家和萬事興

圍鎮村位於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湯塘鎮,現有村民大約3000多人,從清朝道光年間建村以來,村民們始終將“和”字,奉為為人處世的行為法則。本片用三個具體的事例,展示了圍鎮村人長幼之間,婆媳之間和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傳統美德的傳承。

第59集 德勝村——以德報怨

四川德勝村,位於阿壩州金川縣境內。自古以來就是藏漢文化交融的地方,這裡的人們崇尚禮儀、重人倫。由於經歷過戰亂與紛爭,德勝村的人們學會了寬容和忍讓,即使發生矛盾,也用“以德報怨”的方式來化解矛盾和衝突。本期跟隨記者走進四川德勝村,近距離感受它的傳統魅力。敬請收看。

第60集 湯滿村——誠實守信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一本《消失的地平線》讓雲南省的香格里拉縣這片寧靜的土地成為繁忙地球上的一處世外桃源,但是現實生活總是會摒棄掉浪漫的面紗,以它艱難、真實的面目呈現於眾人,而穿越滇西南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無疑就是這艱難生活的真實例證。自然環境的嚴苛擠壓著身處其中的人們務必以更加誠懇的方式體恤彼此,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則成為簡明扼要的生存之道。湯滿村坐落在距離香格里拉縣城40公里外的山谷間,是茶馬古道上一個傳統藏族村落。人們自覺奉行誠信的原則,不管是作為馬幫接待點的達達孫諾家,還是50多年堅持藏族黑陶製作的孫諾七林和在國道邊開土鍋雞的都丹,最耀眼的文化精神就是誠實守信。

分集劇情參考於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城鎮化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住鄉愁,就是要記住本來,延續根脈,傳承幾千年來深藏於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家風祖訓、傳統美德和家國情懷 。

拍攝過程

《記住鄉愁第一季》幕後製作 《記住鄉愁第一季》幕後製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增強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中宣部等部委的直接推動和大力支持下,紀錄片《記住鄉愁》於2014年6月正式啟動,並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工程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工程重點項目。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共投入40個攝製組奔赴全國各地採訪拍攝,福建、山東、江蘇、四川、山西、廣西、貴州、江西、河南、湖北等10個省區宣傳部和電視台也組織專門力量參與部分節目的攝製。 該片選取了100多個傳統村落實地走訪拍攝,通過找尋一個個家庭、一個個宗族的故事,探索、發現、研讀著屬於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過往 。

後期製作

2014年8月1日至9月15日,該片舉辦主題歌歌詞全球徵集活動,共收到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件來稿,經過評審會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永遠的鄉愁》、《生根的地方》等30首作品入圍。這30首作品被錄製成電視朗誦短片,並陸續安排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展播,從中選取12首作品譜曲後在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節目中播出 。

主創團隊

主創團隊
總顧問黃坤明、王寧、聶辰席、勵小捷
出品人胡占凡
總監製魏地春
總編導楊剛毅
執行總編導王文昌、王峰
製片人王貴亮、黃衛、王海濤、袁興旺、楊霽、周朝永
文學顧問馮驥才
歷史顧問曹昌志、烏丙安
文學統籌郭文斌
策劃王承友、李然、馬維、楊華、周密、呂曉佳
解說方亮、剛強
MV製作張然
音樂編輯徐鯉、鄭健、毛薇薇
視頻製作張川
製片主任崔狄
製片樊小艷、楊鋼、李娜
節目推廣王京芳、高天、夏子婧、唐雨涵
節目包裝和衛、賀鵬飛、查東山
校對魏武然
製作朱清清、許軒、于慧、王琛、王欣盟、王藝銘
合成秦雯、王珊珊
指導單位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

資料參考於

音樂原聲

歌曲名作詞作曲演唱類型資料
《鄉愁》黃石孟慶雲雷佳片頭曲
《遊子吟》王敬新孟文豪韓磊第1~5集片尾曲
《記住鄉愁》(又名:心弦為誰撥響)繆新華何沐陽徐千雅第6~10集片尾曲
《記住鄉愁》(又名:月滿故鄉情)王雪燕李傑孫楠第11~15集片尾曲
《鄉愁》(又名:夢回故鄉)郝尊王原平王慶爽第16~20集片尾曲
《江城子·鄉愁》(又名:江城子·鄉關萬里)趙小明孟慶雲周鵬第21~25集片尾曲
《想念故鄉》林宏易苑飛雪曹芙嘉第26~30集片尾曲
《月兒圓》王偉學戚建波王麗達&湯子星第31~35集片尾曲
《記住鄉愁》孫書林劉青尚雯婕第36~40集片尾曲
《走進你心裡》李錚劉青毛阿敏第41~45集片尾曲
《鄉愁不老》(又名:源)王秀竹王黎光湯非第45~50集片尾曲
《千古一脈》曾乃光趙麟沙寶亮第51~55集片尾曲
《歸》劉瑞雪汪舒南秦勇第56~60集片尾曲

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首播日期劇集主題村落名所在地出鏡記者
2015-01-01第01集:敬畏之心不可無培田村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
2015-01-02第02集:孝道傳家屏山村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楊陽
2015-01-03第03集:講和修睦明月灣村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唐天驕
2015-01-04第04集:天道酬勤石堰坪村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
2015-01-05第05集:寧靜致遠諸葛村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譚文穎
2015-01-06第06集:積善成德白鷺村江西省贛州市贛縣楊陽
2015-01-07第07集:遠親不如近鄰查乾哈達村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自治縣馮曉彤
2015-01-08第08集:和合湘鄉澗岩頭村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
2015-01-09第09集:自尊自強街津口村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楊陽
2015-01-10第10集:節義立家釣源村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楊陽
2015-01-11第011集:誠信贏天下四合村重慶市江津區
2015-01-12第12集:以和為貴丁村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陳建忠
2015-01-13第13集:和睦有道張谷英村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宋英傑
2015-01-14第14集:同舟共濟東風村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楊陽
2015-01-15第15集:仁義興家板梁村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楊陽
2015-01-16第16集:心懷感恩迆沙拉村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楊陽
2015-01-17第17集:讀可修身新葉村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宋英傑
2015-01-18第18集:立德樹人萬家村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
2015-01-19第19集:無信不立靜升村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
2015-01-20第0集:盡忠報國哈南村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楊陽
2015-01-21第21集:慈孝人添岩門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瀘溪縣張曼
2015-01-22第22集:修身齊家濟天下李宅村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宋英傑
2015-01-23第23集:修人心行義事楊家堂村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
2015-01-24第24集:義行天下龍宮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2015-01-25第25集:百善孝為先荻浦村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宋英傑
2015-01-26第26集:耕讀傳家久芙蓉村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宋英傑
2015-01-27第27集:守禮德自高於家村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
2015-01-28第28集:天人和諧心性真吾木村雲南省麗江市玉龍自治縣
2015-01-29第29集:世代盡孝年畫村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楊陽
2015-01-30第30集:兄弟同心蒼坡村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2015-01-31第31集:積錢不如教子周鐵村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唐天驕
2015-02-01第32集:敬天畏地岜沙村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從江縣
2015-02-02第33集:孝風永彰大陳村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2015-02-03第34集:清白保平安河陽村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
2015-02-04第35集:感恩三春暖龍湖古寨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郭曉光
2015-02-05第36集:親幫親 鄰幫鄰老司岩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縣
2015-02-06第37集:積善有餘慶小河村山西省陽泉市郊區
2015-02-07第38集:憂天下擔道義鵬城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徐丹丹
2015-02-08第39集:大誠止於信濯水村重慶市黔江區
2015-02-09第40集:行善至樂文里村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宋英傑
2015-02-10第41集:書聲振家聲秀水村廣西自治區賀州市富川自治縣王京京
2015-02-12 第42集:教養有道渚口村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彭祖
2015-02-13第43集:誠心立義上九村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林海燕
2015-02-14第44集:立規守德三德范村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王金明
2015-02-15第45集:崇文向善獨山村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
2015-02-16第46集:孝道有方南社村廣東省東莞市徐丹丹
2015-02-17第47集:留住傳家寶楊柳青天津市西青區
2015-02-22第48集:其心向善荻港村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馮曉彤
2015-02-23第49集:明理養德松塘村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2015-02-24第50集:世代尚和河灣村重慶市酉陽自治縣
2015-02-25第51集:以孝為本家業興前童村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2015-02-26第52集:民族和睦赤康村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竹工卡縣楊陽
2015-02-27第53集:崇勤倡檢撈車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龍山縣
2015-02-28第54集:百行孝為首斯宅村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
2015-03-01第55集:清白榮身江頭村廣西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
2015-03-02第56集:詩書傳家鳳山村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楊陽
2015-03-03第57集:以歌養心宰盪村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榕江縣
2015-03-04第58集:家和萬事興圍鎮村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馮曉彤
2015-03-05第59集:以德報怨德勝村四川省阿壩自治州金川縣楊陽
2015-03-06第60集:誠實守信湯滿村雲南省迪慶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劉顥玥
相關節目:2015人們的中國夢——《記住鄉愁》徵集歌曲音樂會(2015-02-11)【主持人:朱軍&朱迅】

資料參考於

作品評價

該片巧妙地聚焦於中國鄉村的古村落這一實體,但又著力探尋中華文明價值理念,可謂由實入虛、虛實結合,成功地為觀眾重構起中華文明的基層象徵系統——村落文明,而這種村落文明正是中華文明的基層社會象徵系統的一部分,可以激發起當代觀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該片創作者們走遍中國大地,尋訪、搜求、挖掘、整理那些瀕臨消失或急需保護的古村落,建構起當今中國大地一息尚存的珍貴的古村落形象。這些影像的創造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美學與文化價值。該片所試圖回憶的,乃是社會革命者對那些被自己的前輩或同道所拒絕的古村落文明傳統的遺韻,屬於一種搶救性重建 。 (《中國藝術報》 王一川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