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毛跖鼠

荒漠毛跖鼠

荒漠毛跖鼠所屬脊柱動物門,分布於吉林、遼寧、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等地。

基本信息

荒漠毛跖鼠荒漠毛跖鼠

基本概述

中文名:荒漠毛跖鼠
學名:PhodapusroborovsktiSatunin
類屬:齧齒目倉鼠科
別名:小白鼠、小毛足鼠。

形態特徵

體長約65-70毫米。尾短小,僅尾尖露出毛外,其長為8-10毫米,乳頭4對,有頰囊。

體背毛色,由頭頂到臀部及體側上部呈淺駝色,期間雜有少量黑毛,具灰黑色毛基與淺駝色的毛尖。腹部兩側下部及四肢皆為純白色,切與背部的深色有明顯的分界。耳殼內被白色的短毛,外面之前部為灰色,後部白色。

頭骨腦顱圓形,較平滑。顴弓較窄,鼻骨前部無明顯擴大。聽泡小而低平,前內角向前,伸成管狀,一直伸到翼骨突起的下方。

生活習性

荒漠毛跖鼠是危害固沙植物的主要害鼠。它們喜棲息於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區沙丘地帶。在農田中也有它們活動。洞穴淺,構造簡單,常建造於沙丘的斜坡及沙埂灌叢下,鼠進洞後常將洞口用土堵塞,洞口不甚明顯。洞道很少分支,一般洞深50-100厘米,末端為巢室。

營夜間活動,白天偶爾外出。以植物種子為食,亦食少量昆蟲。每年繁殖2-3次,每胎產仔4-8隻。妊娠期約20-21天。

荒漠毛跖鼠最喜食固沙植物,嚴重破壞造林固沙工作。

地理分布

分布於吉林遼寧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

相關詞條

老鼠,固沙植物,齧齒目倉鼠科

參考資料
1.http://www.yxsfz.cn/bcfz/bcfz015.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