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與拯救

勞倫斯小說創作的個性心理基礎三 勞倫斯與非理性主義四 原始性與異國想像一

圖書簡介

荒原與拯救點擊查看大圖
荒原與拯救
本書把20世紀最有爭議的英國小說家勞倫斯放在現代主義的語境中加以考察。勞倫斯是工業文明堅定的批判者,他認為工業文明的根本缺陷是使人社會化和機械化,壓抑了人的直覺、本能和欲望,使人的生命能量枯竭。從這一立場和基礎出發,勞倫斯以極大的熱情表現了男女兩性關係,挖掘了人的非理性心理世界,馳騁了異域原始文明的想像,從而描繪出西方現代文明崩潰的整體圖景,並且為探索人類走出荒原的道路殫精竭慮。本書是作者在廣泛蒐集、占有材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經多年潛心思考和積累後寫作而成,不僅系統、深刻地揭示了勞倫斯小說中的現代主義傾向及其意義,而且站在一個較高的立足點上,對勞倫斯小說中的男權主義、心理神秘主義、極端原始主義和過度性描寫等錯誤傾向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作者簡介

荒原與拯救

劉洪濤,著名作家,1962年生,陝西眉縣人,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義大利特倫托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劍橋大學訪問學者(2001,2004—2005)。著有《湖南鄉土文學與湘楚文化》(1997)、《(邊城):牧歌與中國形象》(2003)、《沈從文小說新論》(2005)、《徐志摩與劍橋大學》(2007)等;譯有《黑公主》(1998,與人合譯)、《沒有國家的人》(2006),《藝術有什麼用》(2007,與人合譯); 主編有《外國文學作品導讀》(2004)、《沈從文研究資料》(2006);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研究》、《新文學史料》、《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圖書目錄

荒原與拯救

導論
 一 勞倫斯小說創作述略
 二 勞倫斯小說創作的個性心理基礎
 三 勞倫斯與非理性主義
 四 勞倫斯與現代主義運動
第一章 工業文明的批判及其現代意義
 一 工業文明批判的鄉土與文化根源
 二 《白孔雀》:牧歌與失樂園
 三 伊斯特伍德礦區:工業文明的一面鏡子
第二章 新女性·性·兩性關係
 一 女權主義與勞倫斯小說中的新女性 二 文明束縛下的畸形兩性關係
 三 理想兩性關係的締造
 四 性描寫及同性戀諸問題
第三章 探索非理性心理世界
 一 非理性心理活動的現象形態
 二 非理性心理的構成因素
 三 自我拯救的內在源泉
 四 非理性心理探索的迷思
第四章 原始性與異國想像 一 原始性在文明更新中所起的作用
 二 追尋原始性:從遠古到異域
 三 原始性與美國想像
 四 《羽蛇》及其他:誤入歧途的原始主義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