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沙

荊沙,是一個地名,在1996年以前,荊沙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北岸。為地級市,轄松滋縣、公安縣、監利縣、京山縣,代管石首市,洪湖市,鍾祥市。人口約800萬,有漢、蒙古、回、苗等民族,漢族為主。

歷史

春秋戰國時為楚都的外港和渡口、名江津,意為長江渡口。唐已初具規模,稱沙頭、沙頭市,簡名沙市,意為沙洲頂端集鎮,為茶葉轉運口。宋時號稱“三楚名鎮”。清時先後稱沙市鎮,沙市巡司,沙市汛。1949年置省轄市,1956年為荊州地轄市,1979年復為省轄市。1994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和江陵縣,改立荊沙市和沙市區、荊州區、江陵區。原荊州地區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鍾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轄。

資源

位於荊沙市中心城區的沙市港為長江航線重要港口之一,年吞吐量400多萬噸。省公路交通中心,207國道縱貫南北,308國道橫貫東西,通車裡程5390千米。歷來為江漢平原糧棉集散地。現已建設成為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全國著名的中等輕紡工業城市,兼有化工、機械、電子、建材等行業,為湖北省出口工業品生產基地之一。198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土特產品有沙市甜酸獨蒜、南湖蘿蔔、北湖藕、蘆花枕頭等。

人文

地處楚文化中心,名勝古蹟眾多,加之湖堰星羅棋布,整座城市風光秀美。荊州古城內的荊州博物館是中國十大博物館之一,藏世界級精品100多件。名勝古蹟有章華寺、孫叔敖墓、春秋閣、萬壽寶塔等。光緒二十四年(1898)訂立了不平等的《沙市日本租界章程十七條》;日本奪沙市劃租界設領事館等事件均發生在此。
荊沙乃楚文化之發源地,從宗廟祭祀到戲曲形成,有它延續不斷的史實,南北曲曾在這裡盛行,昆弋二腔角逐於明代,公安派袁小修筆記早有記載,楚調、郢曲在民間廣為流傳。荊沙自古商業繁盛,亦是戲曲之鄉,曾享有“戲迷城”之美稱。歷代戲曲藝人從民間走向“家樂”班,後又走向專業謀生之路,不斷在藝術上取捨加工創新把戲曲推向前進,成為廣大民眾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
荊沙地處長江中游,為東西南北交通之樞紐,物產豐富,且人傑地靈。
早在明清兩代政治蠻不賢明,常有外寇入侵,百姓流離,然荊沙萬曆年間,就出現了昆、弋二腔爭盛的局面。清、嘉道年間至光緒年後就有諸多戲班,雲集荊沙,把這裡鬧得沸沸揚揚,擁現出、“三元”、“太壽”、“太和”、“同樂”四大名班。民國初期軍閥混戰,諸多戲曲名角卻從這裡脫穎而出,如漢劇泰斗余洪元就是一例。抗戰時期,武漢淪陷後,荊沙亦成了宣傳抗日的大後方,京、漢、楚、話各種劇種亦云集於此,全國解放後,戲曲在這裡展示了更大的生機,劇院(場)之繁忙,觀眾之踴躍可謂達到空前。
荊沙土生土長的荊河戲,明代初期即已形成,當時俗稱“上河戲”雅稱“楚調”和“郢曲”與漢劇同源同流,原以高、昆二腔為主,後為“南北路”(即皮黃)所代替,是皮黃聲腔中之古老劇種,明清時期稱盛於一時,後南移為湘省之主要劇種,目前,該劇種雖在我省已衰零,但仍有荊沙的業餘票友中的四代五代傳人承演,他們為了保持這個劇種常年堅持演出活動,很受歡迎,報社電視台亦常有報導。今年5月的“荊州國際龍舟節”他們以《斬三妖》等劇在廣場亮相,觀眾人山人海,很受歡迎。
漢劇,乃湖北地方劇種,荊沙是它發源地之一,漢劇的皮黃聲腔對京劇的形成產生過重大影響,荊沙也是漢劇的搖籃,早年漢劇演員想出名,必須先到荊沙唱紅,然后冠以“荊沙名角”之稱號,方能到武漢打響,可見荊沙觀眾對漢劇之鐘愛,欣賞興趣之高。解放初期,荊州(包括沙市)有六個專業漢劇團,為湖北省各專區之最,現在則幾乎見不到了。但另一方面漢劇業餘班社如雨後春筍比比皆是,僅在沙市,市區內就有“老年大學漢劇班”,常年在七彩歌舞所活動,近期還有“開心漢劇榮社”和“崇文興漢劇社”。
崇文興漢劇社原系沙市業餘漢劇團,名票眾多曾在市總工會及搬運工會活動,荊沙合併後,更名荊州市業餘漢劇團,去年由沙市區崇文街辦提供了活動場所接納該團改為現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自籌資金,購置服裝,搭起小舞台,演出了代表傳統劇目70餘出、120餘場,觀眾達萬人,同時還不斷演新創新到廣場社區演出,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在荊州草市鎮,有個漢劇票友王德懷自出資金購置服裝道具,自己組班在江陵公安一帶演出,亦頗受歡迎。在監利,有縣文化館組織成立的漢劇票房,亦辦得紅紅火火;洪湖豐口一帶,漢劇業餘同仁甚多,他們自行組班四處演唱,極大的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沙市對江陵埠河鎮,荊沙近郊的岑河,江陵的郝穴,潛江的張金河等地都在漢劇票友不時開展活動。業餘漢劇在荊沙可以說形成了一個網。
地處湖北的荊沙人也喜愛京劇,前些年專業京劇團遍布於荊沙的沙市、監利、松滋、洪湖和荊門等地,眼下專業劇團雖境況困窘,但荊沙的業餘京劇愛好者卻是“群雄四起,方興未艾”。
荊沙的業餘京劇活動有自己的特點,市郵電局、公安局、老乾局等單位內部都有京劇演唱活動,還有些學校也開展京劇活動,以藝術教育為目的。其中以沙市新世紀國小為突出,校長還聘請了專業老師任教,開京劇課,培養了一批娃娃票友,在省、市甚至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
此外,江漢石油學院亦辦起了學生京劇班,邀專業人員主教,辦得很有生氣。荊沙市少年文化宮也有部分票友定期開展活動。
荊沙人有熱愛戲曲的傳統,他們熱愛戲曲的積極性是巨大的票友們的自發性潛力也是無窮的。從目前民間戲曲發展形式來看,可以說與專業文藝團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若推動和發展,專業與業餘會有一個良性互補。
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99號)將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將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劃歸荊門市管轄和將荊州市代管的鐘祥市劃歸荊門市代管。
從此,荊沙市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