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蒿菜

茅蒿菜

茅膏菜屬植物為多年生陸生草本。根莖短。葉互生或基生,密集成蓮座狀,被腺毛。聚傘花序單一或分叉,頂生或腋生;萼片5,稀4~8,基部多少食生,宿存;花瓣5,分離,花後扭轉凋存;雄蕊與花瓣同數,互生;子房上位。蒴果。茅膏菜屬植物有多種顏色,其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當昆蟲停落在葉面時,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極敏感,有物觸及,便會向內和向下運動,將昆蟲緊壓於葉面。成分:全草含磯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類成分。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茅蒿菜茅蒿菜

茅蒿菜,即茅蒿菜。品種拉丁名: Drosera pelata Smith ex Willd.Var.Lunata(Buch.-Ham.Et DC.)C.B.Clarke ,俗稱捕草蟲。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著名食蟲植物。茅膏菜有明顯的莖,高10-30厘米。葉皆莖生,葉片圓形或扇狀圓形莖部具有長腺毛,可分泌腺液引誘昆蟲前來覓食。昆蟲觸到腺液時,腺毛立即收縮將昆蟲捕住,然後將其消化。茅膏菜花白色或帶紅色,總狀花序。喜歡生長在水邊濕地或濕草甸中,在長白山廣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療瘡毒、瘰病的藥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

6~25厘米。根球形。莖直立,纖細,單一或上部分枝。

茅膏菜屬植物有多種顏色,其葉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當昆蟲停落在葉面時,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極敏感,有物觸及,便會向內和向下運動,將昆蟲緊壓於葉面。當昆蟲逐漸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質分解酶所消化後,腺毛重新張開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葉片上見到昆蟲的軀殼。這類植物本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極不發達,因此靠捕食昆蟲就能彌補其氮素養分的不足。

形態特徵

形態:多年生草柔軟,小草本,高6-25厘米。

根:直立,單一或上部分枝,綠色,纖細,基生葉較小,圓形,花時枯調,莖生葉互生,葉柄纖細,彎曲,長約1毫米,

葉:葉片彎月形,底部呈凹狀,橫徑約5毫米,邊緣和葉上面多數腺毛,邊緣的長,上面的短,分泌粘液,有時呈露珠狀。

花:夏季開花,短總狀花序,著生於枝梢,花白色,直徑7-10毫米,萼片5基部聯合,卵形,有不整齊的緣,齒,綠色,較萼片為長,具有色縱紋,雄蕊5,花絲纖細。雄蕊單一,子房上位,一室,花柱3,為指狀4裂。

果:蒴果,室背開裂。

分布及栽培

種子:細小橢圓,兩端尖,有縱條。

分布:生於山坡潮濕地,松林下及草叢中。

產地:產於華東,中南及西南各省區。

栽培:喜新鮮和濕潤的空氣。種子繁殖,於冷室或溫床內播種,撒播,不履土。

採集:夏季摘取全草,鮮用或曬乾。

藥用功效

茅蒿菜茅蒿菜

成分:全草含磯松素(plumbagin)、茅膏醌(droserone)等萘醌類成分。

性味:甘辛,平,有毒。

套用:跌打損傷,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角膜雲翳,淋巴結結核,濕疹, 瘧疾

用量:外用適量,研粉誰調敷患處或穴位上,不做內服。

附方:

1、濕疹,神經性皮炎:茅膏菜粉100克,浸於75%乙醇1000毫升,一周后過濾備用,外塗患處,每日1-2次。

2、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痛:茅膏菜全草研粉,水調如綠豆或黃豆打,貼於患處,外用膠布固定,24小時後取下,敷藥後局部有輕微的灼痛感,並可出現水泡,此為正常反應。

3、腰肌勞損:茅蒿菜全草乾品,研細粉,瓶裝備用,取藥粉一麥粒大,茶水調濕置膠布上,針對痛點貼患處,24小時取下。

附註:葉含有兩種腐蝕性色素及氨氰酸,葉的水汁觸及皮膚,引起皮膚的灼痛和發炎,家畜誤食可引起中毒+症狀,皮膚接觸中毒,用水或鞣質液洗滌,後敷硼酸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