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豬毛菜

木本豬毛菜

幼枝葉嫩,質地柔軟,稍帶鹹味。綿羊、山羊春季樂食,秋季落葉也採食。駱駝四季均樂食,是駱駝的良好牧草。從化學成分上看,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灰分和鈣也豐富,在荒漠草原草地上為良等飼用植物。其他用途 莖葉含鞣質,可做染料和藥用。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也是固定流沙、綠化沙漠的植物。

基本信息

木本豬毛菜

牧草科名 藜科
牧草科拉丁名 Chenopodi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Goosefoot Family
牧草屬名 豬毛菜屬
牧草屬拉丁名 Salsola L.
牧草屬英文名 Russianthistle
天然牧草 木本豬毛菜
牧草學名 Salsola arbuscula Pall.
牧草英文名 Woody Russianthistle

牧草圖片

木本豬毛菜木本豬毛菜

地理分布

木本豬毛菜(別名木豬毛菜)中國分布於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中亞哈薩克斯坦土庫曼、伊朗及歐洲東南部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小灌木。高40~l00厘米,多分枝,老枝灰褐色,有縱裂紋,幼枝蒼白色,有光澤。葉互生,半圓柱形,長0.5~3厘米,寬1~2毫米,肉質,灰綠色或綠色。穗狀花序,生於枝頂部;苞片條形,小苞片長卵形,長於花被;花被片5,矩圓形,翅膜質,黃褐色,花被片翅以上部分向外反折,呈蓮座狀;花葯頂部有附屬物,狹披針形;柱頭鑽形。胞果倒圓錐形,果皮膜質,黃褐色。種子橫生,直徑2~2.5毫米。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耐鹽旱生小灌木。條件適宜可長成1.5米的灌叢。在柴達木盆地,4月上旬發芽,4~5月營養生長,6月孕蕾開花,花後生長停止,7~8月結實,果實在植株上保存9~10月上旬。11月葉枯黃凋落,生育期150~160天左右。種子繁殖。種子藉助風力傳播;根頸處也可滋生新芽。枝條再生力差,不能頻繁刈割。生境乾旱,分布區的降水量30~200毫米,有的地區可達100~200毫米。垂直分布多數在海拔300~1500米,少數可達3000米。土壤為礫質鹽鹼化棕鈣土、礫質石膏灰棕荒漠土、荒漠化灰鈣土、灰棕細沙或暗灰色粗沙土,pH7.4~9。在柴達木盆地的南緣,以伴生種地位出現在麻黃、梭梭、駝絨藜荒漠群落中,有時形成優勢的荒漠群落。與其混生的有膜果麻黃(Ephedra przewalskii)、梭梭(Haloxylon ammadendron)、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中亞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幾乎見不到草本植物。在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北部、東部和中部戈壁耐鹽小半灌木梭梭荒漠中,木本豬毛菜以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出現在荒漠或草原化荒漠群落中。主要伴生植物有梭梭、霸王柴(Zygoiophllum xanthoxylon)、鹽生假木賊(Anabasis salsa)、短葉假木賊(S.Brevifofolia)。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至吐魯番盆地接近乾旱沙地和草原帶,常與禾草、蒿屬形成草原化荒漠類型,與其共生的有沙生針茅(Stipa glareosa)、小蒿(Artemisia gracilescens)、地白蒿(A.Terae-albae)、駝絨藜、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等。在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荒漠中,以主要伴生種出現在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群落中。

飼用價值

幼枝葉嫩,質地柔軟,稍帶鹹味。綿羊、山羊春季樂食,秋季落葉也採食。駱駝四季均樂食,是駱駝的良好牧草。從化學成分上看,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灰分和鈣也豐富,在荒漠草原草地上為良等飼用植物。其他用途 莖葉含鞣質,可做染料和藥用。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也是固定流沙、綠化沙漠的植物

藜科·豬毛菜屬植物

豬毛菜屬(Salsola L. ),藜科、螺胚亞科、豬毛菜族的一個屬,本屬約有130種,分布於亞洲、非洲及歐洲,有少數種分布於大洋洲及美洲;我國有36種,1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