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柴類半灌木

鹽柴類半灌木

鹽柴類半灌木英文名:salt semi-shrub,廣泛分布在我國內蒙古西部、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的荒漠區,也是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地的共建種類。

基本信息

牧草名稱
鹽柴類半灌木
牧草英文名
salt semi-shrub
牧草科名
類群
牧草屬名
類群
地理分布
鹽柴類半灌木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內蒙古西部、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的荒漠區,也是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草地的共建種類。
形態特徵
這一亞類群是指藜科的半灌木為主,亦包括檉柳科的琵琶柴屬的一類超早生的半灌木植物。通常植株體木質化較強,莖葉粗糙,又因其體內含灰分較高,牧民以鹽柴概稱。它們也可以根據株高<50厘米和株叢徑<50厘米劃分出鹽柴類小半灌木。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鹽柴類半灌木植物的抗旱性比蒿類半灌木更強,而且具有較強的抗鹽性,亦能耐土壤瘠薄。它們分布於荒漠區的石質低山和平原礫石戈壁,更多地分布於基質有一定礫質化、土層中含有一定量石膏、碳酸鈣和鹽分的土壤上。組成草地群落的覆蓋度很小,一般在5%~30%。鹽柴類半灌木植物在生長節律上屬於發育較晚的類型。它們春季返青較遲,大多數種要到4月底至5月上旬幼芽才開始萌動,5月中旬長出肉質小葉,5~8月—直處於營養生長狀態,8月底至9月初開花結實,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其種子很小。荒漠鹽柴類半灌木可以進入半荒漠地帶,與小禾草組成荒漠草原草地,主要有短葉假木賊、合頭藜蒿葉豬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松葉豬毛菜(S.Laricfolia)、紅砂等,組成的荒漠草原草地,處於低帶,土壤礫質化較強,屬於向山地草原化荒漠過渡的乾旱類型,草地的質量和生產力都較低的一類,一般作為羊的春秋場放牧利用。分布於荒漠草地的鹽柴類半灌木主要有紅砂、珍珠豬毛菜(Salsola passerina)、蒿葉豬毛菜、木本豬毛菜(S.Arbuscula)、天山豬毛菜(S.Junatovii)、松葉豬毛菜、東方豬毛菜(S.Orientalis)、合頭藜、戈壁藜、小蓬、鹽生假木賊(Anabasis salsa)、短葉假木賊、粗糙假木賊(Anabasis pelliotii)、白堊假木賊(Anabasis cretacea)、高枝假木賊(Anabasis elatior)、展枝假木賊(Anabasis truncata)、無葉假木賊(Anabasis aphylla)、樟味藜、白濱藜(Atriplex calla)等。鹽柴類半灌木植物的經濟價值較蒿類半灌木差,但它們分布的生境更為嚴酷,耐旱性遠遠強於蒿類半灌木。其分布的面積也大於蒿類半灌木,成為我國荒漠草地重要組成成分。它們在化學成分上的特點,首先是大多數植物粗灰分和鈣的含量比較高。粗灰分含量可達20%~25%,鈣的含量—般在1%~3%之間,因此家畜採食此類牧草可達到補充礦物質營養的作用;此外,它們的粗蛋白質含量大多在l0%~12%之間,在各科牧草中僅次於豆科牧草而居第二位。本類牧草的另—個主要特點是自然含水率高,鮮嫩時植物體內含水量在20%~50%之間,平均為30%,這對家畜的適口性有很大的影響。
飼用價值
由於本類牧草大多數種的葉片退化,枝條木質化強烈,當年生枝條肉質化,冬季易脫落。草質粗劣,灰分含量高,因此利用率低,除駱駝能較好地利用,羊可以季節性採食外,其餘家畜利用很差或幾乎不食。由鹽柴類半灌木植物組成的草地一般在早春、晚秋或冬季作為駱駝、羊的放牧場利用。雖然這類牧草密度小,生產力低,質量差,但它們分布廣,面積大,仍不失為一類重要的牧草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