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聲家

范聲家

2010年11月18日上午9時許,浙能嘉興電廠三期碼頭取水口工地,范師傅獨自進入鋼護筒進行作業,他要用小鎬子清理底部不平整的地方,以便下一步澆灌。 十幾分鐘後,井下傳來一聲巨響。因海水漲潮,水壓增大,致使鋼護筒突然發生變形,原本圓柱形的鋼護筒變成了被踩扁的“易拉罐”,最窄處的縫隙僅3厘米,范師傅被困其中。 范師傅全名叫范聲家,1967年出生,湖北省黃石市大冶人。十五六歲的女兒在武漢幫人料理服裝生意,兒子還在老家上國小。他和妻子陳大姐以及十餘個老鄉在一周前來到嘉興務工。出事當天,是他們來工地的的第五天。 2010年11月21日14時50分許,被困海底近80個小時後,湖北籍工人范聲家隨著鋼護筒一起被浮吊船的吊鉤拉出水面。

基本信息

事件簡介

2010年11月21日14時50分許,被困海底近80個小時後,湖北籍工人范聲家隨著鋼護筒一起被浮吊船的吊鉤拉出水面。

據了解,持續70多個小時的施救是按照清淤、切割、起吊、挖洞四個步驟,科學有序地進行。即清理掉海床以下1.5米的淤泥,再對鋼護筒整體切割,吊到陸地上,從側面開洞,救出被困工人。

但是救援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挑戰。救援人員最初構想,清淤需要兩個小時左右,但第一次的清淤工作就花了比預想多出4倍的時間,而“切割的過程中,淤泥不斷地回填,清淤成了最大的困難。”消防人員說。

范聲家被困水下 范聲家被困水下

為了增加救援力量,一台全進口的切割機從上海的專業公司被運抵現場,上海的多位潛水專家也入駐現場,潛水員已從原來的8名增加到15名。特地從桐鄉趕來的嘉興市康慈醫院的心理醫生對范聲家進行心理輔導。一名現場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在20日上午,救援人員焊接了套在鋼護筒外的鋼筋“保籠”,在原先變形的部位焊接鋼護架,“就好比在護筒兩側鑲上幾個大耳朵,防止筒體在起吊過程中發生撕裂。”

由於護架的焊接,加重了護筒的重量,救援指揮部又火速從寧波象山調來了一艘250噸級的浮吊船前來支援,“保證一次性起吊切割完畢的護筒”。

據了解,范聲家20日不僅吃了牛奶、朱古力、烙餅,還通過管子喝了兩口燒酒。一隻電弧燈也伸到了筒內為他供暖,一隻迷你電筒順利送入筒底,這是范聲家自己提出的要求。

范聲家已經被送往平湖市第二人民醫院,該院急診室所有人員全部加班搶救。平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位接診醫生說,范聲家狀況不錯,“在回答醫生的問話時嗓門比較大”,預計三天到五天就可以出院,下階段要加強心理干預治療。

全力救援

傍晚,杭州灣入海口又下起了雨,海面上的風很大,掀起的波浪肆虐地拍打著岸邊。而緊張繁忙了4天3夜的嘉興發電廠三期碼頭的海上施工平台終於恢復了平靜。轟鳴的馬達聲和喧鬧的人群已經遠去,昏黃的燈光下,只有一根銹跡斑斑的鋼護筒橫在平台上,底部有一個窗戶大的口子。

21日下午2點54分,在海底18米處被困了近78個小時的工人范聲家終於通過這個口子安全獲救。

救援現場 救援現場

范師傅的生命體徵平穩,預計三到五天后就可以健康出院。

事件突發:作業工人被困海底18米

11月18日上午9時許,浙能嘉興電廠三期碼頭取水口工地,范師傅獨自進入鋼護筒進行作業,他要用小鎬子清理底部不平整的地方,以便下一步澆灌。

十幾分鐘後,井下傳來一聲巨響。因海水漲潮,水壓增大,致使鋼護筒突然發生變形,原本圓柱形的鋼護筒變成了被踩扁的“易拉罐”,最窄處的縫隙僅3厘米,范師傅被困其中。

據范師傅的工友汪師傅說,海下的溫度要比地面上低好幾度,在筒里能聽到海水撞擊鐵筒的聲音,嗡嗡作響。事發當天,海上的風浪很大,鋼護筒有點在搖晃,他膽小沒敢下去,後來只有范師傅下去了。

由於被困位置在海平面18米以下,救援難度相當大,如果措施不當導致護筒破裂海水倒灌,被困人員生還的機會就十分渺茫。

經過專家商議最後決定,從護筒底部實施切割,將護筒連同底部澆鑄的水泥整體吊出水面,再破筒救人。

水下生活:牛奶、朱古力還有香菸、燒酒

就在救援人員日夜不休忙碌時,被困海底的范師傅過著怎樣的日子?

范師傅全名叫范聲家,1967年出生,湖北省黃石市大冶人。十五六歲的女兒在武漢幫人料理服裝生意,兒子還在老家上國小。他和妻子陳大姐以及十餘個老鄉在一周前來到嘉興務工。出事當天,是他們來工地的的第五天。

事發後,他的老鄉雷師傅一直隨同救援人員呆在平台上,每隔一段時間就用家鄉話朝筒下的范師傅喊話。他告訴記者,牛奶、朱古力等食物都通過縫隙和軟管送到了范師傅手裡。在20日下午,救援人員還把一個迷你手電筒和香菸送了下去。

同時,一台供氧機在24小時不間斷工作。海上的溫度很低,晚上在10℃以下,一個電弧燈也被放入鋼護筒,為范師傅供暖。

被割開的“逃生口” 被割開的“逃生口”

范師傅的妻子陳大姐說,丈夫的菸癮和酒癮都很大,一天要抽一包煙,喝三頓酒,一天喝一斤白酒沒問題。所以除了繼續要煙抽,范師傅還要了燒酒喝,可能底下比較冷,喝酒剛好可以暖身子。“他神志蠻清醒的,他說有燈了,很高興。還說不用太擔心他。”在前三天的救援中,救援工作一直處於準備過程中,進展比較緩慢。救援進入第四天,一切工作準備就緒,救援進入攻堅階段。

21日上午8時30分,固定在鋼護筒外的鋼架構安裝完畢,護筒底部的水泥樁已經切好了五分之三。為了防止鋼護筒切斷後被大浪捲走,護筒上方用大型起吊機固定。

上午11點40分許,意外發生:隨著一聲巨響,救援平台上掀起一股塵土,一塊鋼板飛上天空,救援人員紛紛躲閃。原來海水急劇上漲,水壓變大,離范師傅被困護筒幾米之外的另一根鋼護筒也發生了擠壓變形。

虛驚一場後,營救工作繼續進行。

下午2點,再次出現突發情況,水泥樁還沒有切割完畢,海水已經開始滲透到護筒內,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海水將會倒灌,危及范師傅的生命安全。

於是,現場救援指揮部決定強行起吊。下午2點10分左右,鋼護筒的頂部露出平台,起吊成功;2點25分,20多米長的鋼護筒帶著半截子水泥樁完全露出水面,被固定在鋼架上。

隨後,救援人員對護筒底部進行切割。首先切出2道小口,通過小口了解內部具體情況後,再做大規模切割,防止切割時的火花燙傷范師傅。救援人員通過事先切出的小口往裡面送進衣服,並用涼水對護筒外壁進行降溫。

下午2點54分,帶著眼罩的范師傅從口子裡爬出來,被抬上救護車。救援人員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周圍響起了一片掌聲。

在海底被困了近78個小時的范師傅終於成功獲救。

隨後,范師傅被救護車迅速送往平湖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在送往醫院的路上,范師傅說自己肚子有點餓,腰疼,不過生命體徵總體平穩。下午3時15分許,范師傅被送進搶救室進行全面檢查,並輸入營養液。

主任醫師閻勝利告訴記者,范師傅很堅強,情緒也很穩定,說話也很響亮。經初步檢查,他有輕度脫水,兩下肢經海水浸泡後有凍傷、浸泡傷,腳發白髮腫,但血液循環還是良好的,預計三到五天可以出院。下階段要加強心理干預治療,從外地趕來的心理專家已經在醫院就位。

據醫生說,交談中,范師傅說能出來很高興。下午4點,范師傅轉入急診監護室繼續觀察。

范師傅的老鄉告訴記者,等范師傅康復出院後,大伙兒準備離開工地,回老家。“再也不幹這活了,太危險。”

專家建議:用更厚的鋼護筒或加裝支撐條

范師傅成功獲救,大家心裡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

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項目經理陳東曙向媒體解釋了事故原因——

出事地點處於杭州灣北部入海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水活動比較劇烈。海水的不停運動,以及漲退潮都使得水對鋼筒的壓力不斷發生變化。發生變形的鋼護筒有8毫米厚,按推算只要鋼筒保持圓柱形,受到的壓力就會平均分散,相互抵消,無論海水如何流動,壓力如何變化,護筒都不會發生變形。然而事發的鋼護筒由於某些原因,在水下的某個部分出現小的變形,兩邊的受力就失衡了,護筒被擠扁了。

為了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陳東曙建議施工方換用更厚的鋼護筒,或者在原有的護筒內加裝支撐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