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堅[畫家]

范堅[畫家]

范堅,江西省南昌市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

基本信息

當代畫家

范堅 范堅

人物簡介

范堅,出生於南昌市寧王府原址附近的李家巷,父母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分子。范堅自幼酷愛詩文書畫,1978年考入江西師範學院藝術系學習繪畫,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入上海師範大學與上海中國畫院進修。書法以行草見長,所作秀挺清逸、沉靜灑脫,有晉尺牘遺韻。

范堅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第二、三屆書法篆刻展覽和“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展覽”等,在省內外多家報刊發表,多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1986年應邀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舉辦個人書畫展。亦作國畫,以花鳥為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 

少年時期

范堅說父親喜愛國學,一生尤其痴迷書法和古典文學,這一點,對幼小的他影響非常深。小的時候,父親經常讓范堅臨摹柳公權歐陽詢的碑帖,雖然他當時覺得很死板和枯燥,但現在回想起來,正是早年的嚴厲父教讓他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書法基礎,這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起了關鍵作用。

國小時代的范堅,不僅字寫得好,桌球天賦也相當高。三年級的時候,他在南昌市小學生桌球比賽中獲得了冠軍。1964年,當時讀四年級的他,被南昌市少年業餘體校吸收為學員。在那裡,他遇到了恩師——俞誠教練。俞誠是世界名將鄧亞萍教練——張燮林的老師,也是早年國家桌球隊教練傅其芳的師兄,曾在三十年代上海灘被人稱為“桌球大師”。他的一生孤苦清貧,卻將許多桌球絕技傳給了包括范堅在內的許多少年學子。

當時任少年業餘體校桌球隊二隊長的范堅,深受俞誠的寵愛,桌球技藝日漸純青,在業餘體校的兩年時間內三次被邀加入省桌球專業隊。范堅還記得當年的一件小事:年幼的他,曾在自己的桌球拍上寫下“樹雄心壯志,為祖國爭光”的字句,並讓一位篆刻家鄰居用刀刻在了球拍上。誰知,有天在學校洗澡出來,心愛的球拍居然不見了。當時他氣得大哭了一場。

1974年,左手執拍的范堅多次獲得南昌市桌球冠軍、江西省業餘桌球比賽冠軍。並取得了當年江西省業餘運動員中惟一的“國家桌球一級運動員”稱號。

范堅作品 范堅作品

文革歲月

1970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17歲的范堅被派到生產建設兵團第28團——位於南昌市青雲譜的石油化工機械廠。他在這個地方一呆就是8年。

這段時間是范堅寂寞而又充實的日子,由於對工科的反感,他不適應做車間裡的工作,在鉗工崗位工作了6年,他居然連一把鑰匙也不會配。

車間裡有很多劃線用的粉筆,范堅整天就用它們在地上或手工台上寫字塗鴉。有次,被氣壞的車間師傅看看他那細嫩的手後無奈地搖頭說: “范堅,你真不是塊做工人的料!”

由於自己的特殊愛好,范堅同時被廠子裡的美術組和桌球隊吸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8年,是不務正業的8年,他除了在生產的時間發獃就是和興趣組的同事談論書畫、切磋球技。

結識名家

在文革期間,范堅與陶博吾張鑫等當地書畫界有名人士相識並頻繁接觸,書畫技藝突飛猛進。1978年恢復高考,范堅考入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又得到書畫大師燕鳴彭友善教授的賞識和傳教。1981年,學業優異的范堅留校任教。

1984年,范堅被派往上海師大美術系進修,這期間,他在滬上四處尋訪書畫家,向黃若舟唐雲等名家學習了許多傳統國畫技巧。1984年,范堅專程北上赴京藝術考察並拜訪李可染大師,李可染先生對其的作品頗為讚賞,並親寫書信希望其潛心書法練習,日後必有大成。這對范堅鼓勵非常之大。

四海巡展

1988年,張燮林來江西參加全國廬山杯桌球賽期間抽空來南昌看望了俞誠教練,俞向其介紹了愛徒范堅,並希望張能將其作品介紹到海外。張欣然答應,並開始努力聯繫文化交流人士。不多久,張燮林向范堅引見了日本大阪著名書法家尾崎邑鵬先生。尾崎先生在看過范堅的作品之後,訝異萬分,稱其作品“高深而美妙”深得魏晉之風,當即邀請其參加次年在日本舉辦的日本全國書法展。范堅接受了邀請。

1989年,日本由源全國書道展、范堅書法展、楊伯潤(中國清代一書法名家)書法展三大聯展在日本舉行,范堅的作品開始受到海內外人士極大關注。1995年范堅應邀赴中國台灣舉辦《范堅夫婦書畫展》、1997年范堅應中國台灣中華書法教育學會邀請任江西書法家代表團副團長,赴台北參加《台灣·江西·韓國書法聯展》、2004年范堅應美國亞洲文化中心邀請赴紐約舉辦《范堅書畫展》。

范堅 范堅與妻子陸志紅

自成風格

不少書畫界的名家都認為:范堅的書法雖在風格上傾向八大山人弘一法師,但又“非皮毛襲取、表面模仿,而有他自己的個性風格,那就是於沉著穩健之中,表現出淋漓暢快”(中國著名書畫鑑定專家、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語)

楊新在為《范堅書法集》作的序中寫道:“我沒有看過他打桌球的姿態,但從別的球員身上,我想像他一定是身手迅捷,揮板自如,也許是他把這種體會帶到了書法創作中。” 范堅認為“天下萬事同一機”。書法與桌球就有異曲同工之妙:打弧鏇球時擦球的一剎那也就像寫行草書筆在紙間行走的一瞬間,同是一種氣在運動,要的同是功力和激情。

范堅自己作出了一番比較:台內球用的是手腕和指的關係,就像書法中的寫小字;中檯球用的是臂力和腕力,比之就像書法中寫中字;遠檯球用的是腰帶動臂力,這又像書法中的寫大字。球要儘量少的失誤,字也要恰到好處。桌球在一個時期中被稱為是中國的國球,書法亦被世界認可為中國的國粹,而兩者共有的內涵又恰好是中國國學中的精華:內斂、含蓄、精妙、自然。

范堅說,寫字並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會越寫寫好,有時要不斷地否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而 “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筆我兩忘”的境界,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他在學習八大山人書畫的過程中,浸淫沉澱,“久慕成痴病,身骨漸換胎”,正是其有別俗書,對“最高境界”不斷追求的集中表現。

晉代參軍

簡介

范堅,(約公元310年前後在世)字子常,南陽順陽人。生卒年不詳,約晉懷帝永嘉中前後在世。博學善屬文。永嘉之亂,避亂江東,拜佐著作郎,撫軍參軍。討蘇峻,賜爵都亭侯。累遷尚書右丞。後遷護軍長史,卒於官。

作品

范堅有文集十三卷,(《隋書經籍志》誤作庾堅集十三卷)傳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