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白小卷蛾

苹白小卷蛾

苹白小卷蛾又稱蘋果白捲葉蛾、苹白卷蛾等,屬鱗翅目捲葉蛾科。該昆蟲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華北地區分布最多。苹白小卷蛾主要危害蘋果、梨、檳沙果等作物,為主要農業害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苹白小卷蛾
別稱: 蘋果白捲葉蛾、苹白卷蛾白捲葉蛾白小捲葉蛾蘋果芽蟲
二名法: Splionota ocellana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 有顎亞門(Mandibulata)
綱: 昆蟲綱(Insecta)
亞綱: 有翅亞綱(Pterygota)
目: 鱗翅目(linchimu)
科: 捲葉蛾科
種: 苹白小卷蛾(S. ocellana)
分布區域: 國內:除西部外全國各地
危害植物: 蘋果檳沙果、李、櫻桃、榲桲等
生殖方式: 卵生

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特徵 體長7mm,翅展15mrn,頭胸部暗褐色,腹部淡褐或灰褐色;觸角絲狀;複眼球形黑色。前翅長而寬呈長方形,中部白色;基斑、中帶和端紋暗褐色:基斑清楚,中帶前半截不明顯,後半截在後緣上方呈三角形、黑藍色略具光澤,端紋近圓形,中間有3個黑點;三角形與端紋斑之間銀灰色;前緣上排列有白色鉤狀紋多對;近外緣有5~6條黑色橫列縱短紋。後翅淺褐至灰褐色。
卵形態特徵 扁橢圓形,初水白色,後變乳白或淺黃色。
幼蟲形態特徵 體長10~12mm,體形較粗。頭部、前胸盾、胸足及臀板均為褐色至黑褐色,體紅褐色。
蛹形態特徵 長約8mm,黃褐色。中胸背面中間隆起明顯;2~7腹節背面前緣各有1橫列小刺20~25個。繭長約13mm,外面粗糙,淺黃褐色。

生活習性

東北、華北、山東年生1代,以1~2齡幼蟲在枝梢頂端芽里做繭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時幼蟲出蟄為害嫩芽、花蕾,並吐絲綴芽鱗碎屑;稍大便於枝梢頂部吐絲纏綴數片嫩葉於內為害。6月幼蟲陸續老熟於卷葉團內結繭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羽化後即交尾產卵,卵多散產於葉面或葉背,7月上旬為產卵盛期,卵期8天。7月中下旬新孵幼蟲先在葉背沿主脈取食葉肉、吐絲綴連葉背絨毛、碎肩、蟲糞等做巢,棲息其中為害,8月上旬轉蛀芽內為害,多在頂芽或飽滿的側芽及花芽內,8月中旬即於被害芽內開始越冬。

地理分布

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危害特徵

幼蟲食芽、花蕾或葉,常把其中1片葉的葉柄咬斷,致卷葉團中有1片枯葉,是別於其他種的重要特徵。此外尚可纏綴花蕾為害,且有的幼蟲蛀入頂芽或花芽內越冬。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
幼蟲越冬集中在當年生新梢卷葉里和端部側芽旁。結合冬季果樹剪枝、徹底剪除蟲梢,集中燒毀。發芽以後及時摘除蟲梢,消滅其中幼蟲和蛹,減少第一代為害。
藥劑防治
劑防治用80%敵敵畏乳油或48%樂斯本乳油、25%喹硫磷、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功夫、或2.5%敵殺死乳油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3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1500倍液、或50%敵百蟲1500倍液,或50%對硫磷15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類殺蟲劑或菊酯與有機磷復配劑。隔10~15天再噴1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