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府

英王府

太平天國英王府(簡稱英王府)因曾為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位於安慶市倒扒獅街馬王坡,坐北朝南。系利用馬王廟等修葺和改造而成。鹹豐十一年(1861年)曾國荃率湘軍攻克安慶,英王府一度為曾國督帥行署,後又為安徽通志局、清節堂、大清安慶郵政局等。1986年因羅爾綱草率錯誤的拍板,安慶老城自古流傳的近代史第一古蹟遭到拆除。

基本信息

簡介

英王府英王府

太平天國英王府(簡稱英王府)位於安慶市任家坡45—59號,坐北朝南。系利用清官宦任塾宅第修葺和改造而成。

英王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軍事將領,長期在安慶指揮軍隊與清軍作戰,後被俘犧牲。

鹹豐十一年(1861年)曾國荃率湘軍攻克安慶,英王府一度為曾國藩占據,後又為李鴻章公館,李鴻章從子李經世(丹崖)也曾大規模修建,定名為太史第。王府幾易房主,屢經改動,但其主體建築輪廓依然不失舊觀。

1981年5月安慶市博物館會同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金華太平天國侍王府紀念館考察,復經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等人認定。

1990年5月,安慶市人民政府公布英王府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英王府英王府

據資料記載,這座王府的前身,是清康熙年間的任塾宅第。陳玉成將它略加改造,占地14275平方米。

主體建築由三組房屋構成,英王府為磚木結構,分為三組,以正中一組為主體,築正殿並附後殿,東西二路各築偏殿,進深均為四進,並圍以住宅、更樓、花園等建築,連成一片完整的府宅建築群。

王府中還保留有“飛鳳舞獅”、“瓜瓞綿綿”、“飛鳳奔馬”和“暗八仙”四幅壁畫。

大門上面註明:“太平天國英王府及太平天國英王府壁畫、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字樣。

王府作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的僅僅為正中一組四進,現存建築面積3636平方米。

現狀

英王府英王府

英王府為磚木結構的穿斗式二樓,左右是廂房,住有居民。中間開天井,天井的石板地在霧氣陰沉的冬天裡,透著冷冷的濕氣,四處堆著雜物,一些因時間久遠而損壞的廂房木門也被草草地靠放在牆邊,為方便住戶生活而安裝的水龍頭突兀地聳立著。

四進的房屋進深逼仄。沒有華麗的雕花門窗,也沒有精美的飛檐裝飾。一處處的牆壁斑駁陸離,一扇扇木格門窗掉盡朱顏。

王府屋內還有倒在地上的兵器架和遠離兵器架的大刀和長矛。

英王府破損的木門敞開著,門口牆體已多處剝落。門前有兩塊上馬石,右邊的一塊倒在了左邊的腳下,門右側由安慶市政府鑲嵌的、上書“太平天國王府”的牌子。

爭議

英王府英王府

英王府的所在地已得到大多史學家的認可,但仍有部分學者對英王府的存在和命名有著不同的看法。

安徽省立圖書館老館長蔣元卿,對定太史第為英王府持反對意見。在《太平天國英王府遺址的探討》中,他以《安徽清節堂徵信錄》(光緒二十二年刻印)記載為依據,認為現清節堂的所在地才是原英王府的舊址。

資料顯示,建清節堂之初,地方邑紳聯名稟請撫部院批准,改皖省通志局為皖省清節堂,而皖省通志局前身,原為馬王廟、三清殿等處,俱系公所,因被亂,合併為偽屋。書內另一份資料介紹得更為明確:清節堂屋地基,系宮保(曾國藩)克復安慶省城存留偽府,始為行台,繼為皖省通志局。

蔣元卿最後得出結論,英王府是由馬王廟、郡伯祠、三清殿,包括一部分民房,合併建成的,當時範圍十分廣闊。府內既有花園,更有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官廳、官舍等,通計有七十二間。

安慶還有不少學者對太史第命名為英王府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提出,鹹豐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前後在安慶居住了三年時間,這一期間,他復建安慶試院,修葺敬敷書院,創辦安慶內軍械所,並捐廉三萬金設安慶曲水書局等等,為老城戰後快速恢復,以及奠定老城晚清歷史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認為,把太史第命名為曾國藩故居更具有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

證據

英王府英王府

出現了太平天國壁畫就能確定屺園是英王府嗎?筆者認為也還不能決定。太平天國壁畫不光只王府有,其它太平軍官員官邸也是有壁畫的;當時不但安慶城內有壁畫,就連城外街道兩側也到處都是太平天國壁畫。“獅鳳梧桐”、“瓜瓞綿綿”、“駿馬飛鳳”和“暗八仙”四幅壁畫中飛禽是不是‘飛鳳’暫且不論,像‘獅’、‘馬’這樣級別不高的壁畫能定論英王府嗎?就算是飛鳳,安慶城可配此級別的也大有人在。如:秦日綱,癸好三年十一月東王調翼王回京主防務,以頂天侯秦日綱代之,甲寅四年封為燕王,安慶設有行轅府邸。張潮爵,癸好三年八月從翼王赴安慶安民;十一月,頂天侯秦日綱代之翼王,而潮爵為之副。城破前為安徽省文將帥、爵力天義;“惟潮爵猶有餘力,單舟冒重圍而遁,清人據其第,檢視其宅第,猶於其樑上得米五斗。”張潮爵長期駐守安慶,他又是天王表弟,屺園雖不是英王府,但也不排除是他的府邸可能性。《曾文正公手書日記》記載:“三月初一日,是夜得探報,現守安慶者為偽受天義葉芸來、格天福陳時永、貢天福向仕才同偽啟天義張朝爵、延天福施永通、欣天福侯淑錢等。”可見安慶城雲集太平天國眾多義、安、福、豫、燕、侯六等爵,除了英王嫡系將領以及瑞人家眷外,其它將領府邸也在安慶。

如鑰天福馬玉堂安慶宅第,見李瀚章著《曾文正公奏稿》有記載:“卷十四《克服銅陵縣無為州等處折》鹹豐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先是無為州賊目馬玉堂之妻子在安慶城內,曾國荃執而不殺,以密諭招降之。馬玉堂感激投誠,其機已於十九月漏泄。偽頂王、朱王將馬玉堂鎖拿,意圖堅守州城。馬酋黨羽在城中闖亂,人聲鼎沸。我軍突至,因其內亂而攻之,城遂大驚。王明山令節字、智字兩營,旱隊潛伏南門外,而自率萬化林、唐學發等攻大東門。李朝斌、李濟清、張得友等攻小東門。王遠和、郭明螯等攻倉北門。萬炮雷轟,子如密雨。逆眾大潰,遂於北門竄出。水陸各營,登岸追擊,殺斃二千餘人,又入城搜殺五六百人。”還有《求闕齋弟子記》中王家璧記載:“賊酋馬玉堂之妻子,先在安慶城,國荃執而不殺,以密諭招降之”。王定安著《曾忠襄公國荃年譜》也為此記載:“先是賊酋馬玉堂妻子在安慶公執不殺,諭降玉堂”等等。[見圖14]

有學者考證鹹豐十一年英王陳玉成管轄屬下將領(包含借調忠王等屬下將領)有:格天義提統軍務陳時永、秉天義黃如來、浩天義劉瑲林、亮天義藍成春、傑天義賴文光、則天義梁成富、招討主將宏天義陳學禮、平西主將吳定彩、涵天安羅振舉、貢天安向仕才、迨天福,大左隊量天安唐政才、小左隊泳天安馬融和、左一隊籲天安卜占魁、左二隊羨天安倪龍會、蓋天義龔得樹、天福薛郊倫、永天福鄒寧保、占天燕李士賢、功天安陳得才、副掌率開朝忠良朝將殿前軍主將吳汝孝(筆者疑,巴夏禮等洋人的記載安慶城破前已封王)、耆天義葉芸來、鑰天福馬玉堂、楗天燕彭學進、鑠天侯汪新彩等,他們大多在安慶有宅第。

遊覽過國內其它太平天國王府的市民會發現,排在陳玉成英王爵位之後的幾位王爵它們的王府石柱、大門、壁畫中都出現與之對應“龍”的身影[見圖60],如:太平天國忠王府五爪雙龍戲珠圖及龍紋、太平天國輔王府盤龍柱、太平天國侍王府雲龍與五爪金龍、太平天國來王府(殿)飛翔蛟龍、太平天國戴王府龍紋等,而屺園卻沒有任何龍的痕跡,而多數老者回憶清節堂頭門(照壁)、大門及大殿等都有龍的痕跡。

任家坡屺園並非安慶地方學者所考證的太平天國英王府,那英王府到底在哪呢?筆者雖不是專業考古人士,但對安慶城自宋以來各主要歷史遺蹟可以說一般都知曉一二;經過多年研究考證,筆者先將真正的“太平天國英王府暨督帥行署”考證如下:

一、太平天國英王府位置考證

影印本《曾國藩日記》的記載:“八月廿一日,早飯後清理檔案,鏇開船至南門登岸,移寓公館,即偽英王陳玉成之府也。一連三所,其東一所為就天燕陳時安之偽宅。”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也有記載:“八月二十五日,辛巳,晴。子思先生昨約進城,遣小舟迎之來,飯後同行到督帥行署,偽英王府也。”可見曾國藩督帥行署入駐的公館主體建築的前身,即是太平天國英王府。

英王府這組房屋是誰給曾國藩選為督帥行署的呢?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學者去研究,而筆者經多方考證分析,督帥行署選址除了九帥曾國荃外,還有一位竟是曾國藩的幕僚、晚清重臣、淮軍創始人與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安慶女婿、曾國藩門生李少荃李鴻章。《曾文正公手書日記》有記:“八月十一日,巳正登舟,九弟送至舟次,恰李少荃到,談及大喪典禮,宜在安慶省城舉行,一面設立帳殿,以便百官行禮,一面打掃公館,以便余近日移居”。

李鴻章不但為曾國藩選址督帥行署,且歷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國安慶保衛戰”也是因他提議而讓安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鐵血城市之一。公元1860年時湘軍督帥曾國藩是否堅攻安慶的戰略決策還猶豫不決,大多數湘軍將領認為攻打太平天國最強悍的賊首陳玉成老巢安慶,根本就沒有把握,反對聲很多,而作為曾國藩最器重的門生李鴻章的一番建議,讓曾國藩決定一定要攻下安慶,以至後來曾國藩多次抗旨也決不撤兵,堅定拿下安慶這一巨邑。

《曾文正公手書日記》有記:“鹹豐十年五月初十日,……與希庵熟論安慶、桐城兩軍應否撤圍,約沉吟二時之久,不決。中飯後得少荃數言而決。因寫信與胡中丞,定為安慶、桐城二軍皆不撤動,青草塥希庵之軍亦暫不動。”

安慶城克,曾國藩移署皖城,先至城外河下水次公署,後曾氏兄弟同入正觀門進城。移署安慶,所帶公文行李眾多,河下雖是安慶古城正門外門戶港口,但距離城內英王府還是很遠,因此開船至南門外江乾石灘渡停靠才登岸,進安慶南門鎮海門,經南門大街至古城中心四牌樓,西轉西門大街百餘米即到馬王坡英王府,實屬方便。

入城後李鴻章也搬進督帥行署居住,只不過居住的不是公署內寓而是公館內幕府,曾國藩時常到李鴻章房中與之洽談,《曾文正公手書日記》有記載:

“十月廿二日,至少荃處註:少荃處,即督帥行署李鴻章住處),與錢菬甫久談,渠請兵甚切,余以非二月不能籌出一支兵速赴上海。”

“十一月初六日,至少荃處一敘。”

“十一月廿六日,至少荃處久談。”

“十一月十四日,……傍夕,至少荃處一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