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黨

英國工黨

英國工黨(LabourParty,GreatBritain)英國兩大執政黨之一。1900年2月27日建立於倫敦,稱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稱工黨。初期是工會組織與費邊社、獨立工黨和社會民主同盟之間的聯盟,只有集體黨員,沒有個人黨員,也沒有明確綱領,宗旨是在議會裡實現獨立的勞工代表權。以後費邊社和獨立工黨的社會改良主義在黨內影響不斷增長。工黨於1918年通過名為《工黨與新社會制度》的綱領和新黨章,將生產、分配和交換手段的社會化列為自己的目標,並開始吸收個人黨員。

基本情況

英國工黨英國國徽
名稱:英國工黨
成立時間:1900年2月27日
現任領袖戈登·布朗

歷史沿革:非由職工大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稱工黨。工黨是由工會、合作社組織和社會主義團體聯合組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持政府的戰爭政策,並加入了自由黨的聯合內閣。20世紀初,力量日益增強。1924年1月,在自由黨的支持下首次組閣,並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1997年至今,工黨執政。

政策理論: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二戰後推行溫和的改革政策。推行國有化,主張建立福利型國家。加入西方聯盟後,主張打碎舊的英殖民帝國統治體系,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標誌

廢除貴族院。現主要致力於公共住所、職工福利、失業救濟、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公民教育等方面。

組織體系: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組織,簡稱年會。黨的全國委員會是最高常設機構。工黨的組織結構分為中央執委會地區委員會選區委員會基層俱樂部。政治活動機構包括議會黨團、年會、全國執行委員會和工黨總部。由領袖、議會黨團、議會外組織和總部組成。議會黨團由該黨在下議院的全體議員組成,在野時接受議員選舉產生的“影子內閣”領導,黨的領袖歷來是議會黨團的領導人,執政時為首相

總部地址:舊皇后街16號,倫敦,SW1H9HP

政治信仰: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
政治路線:中間偏左
國際聯繫:社會主義國際
象徵顏色:紅色

黨刊《勞工周刊》
黨報《新社會主義者》

網址:http://www.labour.org.uk

起源和歷史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舊黨徽
英國工黨於1900年2月由職工大會(即總工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由隸屬於職工大會的工會組織和費邊社、獨立工黨以及社會民主聯盟組成。1906年改稱工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持政府的戰爭政策,並加入了自由黨的聯合內閣。20世紀初,力量日益增強。1918年2月通過了新黨章,規定除保留原有的集體黨員制度外,還在各選區設立組織以吸收個人黨員。同年6月,通過了由韋伯等起草的綱領性聲明《工黨與新社會秩序》 ,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

1924年1月,在自由黨的支持下首次組閣,並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1945年以前,僅於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兩次短期執政。1945年大選至1951年,組織過兩屆內閣。在此期間,發起重新建立社會黨國際。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後組織了4屆內閣,這是工黨歷史上執政最長的兩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4次大選連遭失敗。

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分配手段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實行計畫管理,以達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德禮工黨政府將此付諸實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但50年代開始,隨著英國經濟的發展,工黨內出現意識形態分歧。右派認為,資本主義已經變了,社會主義應是“增加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而不是以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為目的;反對以新的社會制度代替現存的社會制度,主張在現存制度基礎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舊主席麥唐納
50~60年代,這些思想在工黨內占上風。但左派仍堅持國有化,認為沒有國有化就沒有社會主義。60年代初,“新左派”從文化上批判資本主義,認為資產階級文化上的統治使人們處在全面異化的狀態中,因此,必須向資產階級發動全面的文化進攻,對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總體改造。這對70年代後再次活躍起來的工黨左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者據此提出國有化還應該加上工業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對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進行了補充。1990年5月工黨提出新的施政大綱,充實了1989年年會通過的調整政策,放棄了老式國有化政策。主張政府必須負責解決教育、培訓、運輸、通信等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社會分配先考慮“創造財富的人”,發展高技術經濟,鼓勵發明創造。在防務政策上,放棄了單方面核裁軍的立場,主張用英國的核武器作為核裁軍談判的籌碼,爭取在2000年消除所有核武器。

分裂與合併

英國工黨英國地圖
工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追隨自由黨。在第一次大戰中支持政府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加入戰時聯合政府。1924年1~10月,1929~1931年J.R.麥克唐納先後兩次組織工黨政府。1931年8月,第2屆工黨政府試圖用削減失業補助金和其他社會事業費來應付嚴重的經濟危機,遭到工人民眾反對,被迫辭職。麥克唐納及其追隨者公開倒向資產階級。工黨發生分裂。

1932年獨立工黨退出,工黨不得不改變綱領和更換領導人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年間,工黨同英國共產黨獨立工黨建立聯合陣線,反對法西斯主義、戰爭威脅和國內反動勢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工黨支持政府進行戰爭,於1940年加入戰時聯合政府。

1945~1951年,C.R.艾德禮組成第3屆工黨政府,支持美國的對外政策,反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各國人民的解放運動,但被迫承認印度緬甸等國獨立。在國內推行“民主社會主義”,用對資產階級提供補償的辦法將英格蘭銀行和一系列企業部門國有化,改革社會保險、衛生保健等項制度。第3屆工黨政府垮台後,工黨內部發生了長時間的思想鬥爭,以H.蓋茨克爾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黨章中有關生產、分配和交換手段公有的條文,放棄國有化政策,左翼則主張實行更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經濟政策。H.威爾遜領導的第4屆工黨政府和威爾遜與J.卡拉漢領導的第5屆工黨政府採納了混合經濟的概念;所奉行的國內政策同保守黨的國內政策的區別已越來越小。第5屆工黨政府垮台後,黨內主張國有化的左派與主張混合經濟的溫和派之間的鬥爭尖銳化。

1981年3月溫和派退出工黨另組英國社會民主黨,工黨又一次出現分裂。

組織結構與人事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年會
(一)組織結構
依入黨方式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個人黨員、工會團體黨員、合作社與社會主義者團體黨員。在其創黨之初(1900)凡欲成為工黨黨員者,僅能透過加入工會或其它社會主義團體方式始能成之;1918年工黨修改黨章於地方增設選區工黨後,淡化其”間接政黨”的色彩,也籌措選區工黨的經費與厚植各選區的實力,增加個人黨員加入的設計。

在工黨內部有三大組織力量:國會工黨、地方組織的選區工黨,與握有九成以上黨員的工會。黨組織結構分為中央級組織、另者為地方級組織。中央級組織包括:全國代表大會,屬工黨最高權力機關、全國執行委員會、國會工黨:為實質權力中心。地方黨部為選區工黨的工黨織布,為最基層組織,是以地方議員選區範圍為單位,每個選區會成立一工黨支部新工黨(NewLabour)的組織再造計畫是在企圖淡化工會的角色、提升個人黨員權利以及強化黨魁的領導權力,透過黨內投票制度的改變,使工黨轉型為大眾政黨;另則是結構上的重組,推動“執政夥伴計畫”。增加了四個部門:聯合政策委員會、全國政策論壇、政策委員會級地方與行政區政策論壇,取消年會決定所有黨內決策的方針,改由論壇談論的模式來增加各項政策的成熟度。

工黨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團、議會外組織和總部組成。在野時每年選舉領袖,並設副領袖;執政時可不改選,也不設副職。議會黨團由下院全體工黨議員組成。每屆議會開始即選舉領袖、副領袖和總督導員。在野時,由領袖、副領袖、下院議會黨團主席、上院工黨領袖、兩院總督導員以及工黨議員代表等組成議會委員會,領導議會黨團活動。執政時,則由工黨內閣代替,另設聯絡委員會與后座議員保持聯繫。在議會外,全國代表大會(工黨年會)是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下設全國執行委員會、區域會議、選區組織和全國勞工理事會。工黨總部是行政機構。黨員600餘萬人,90%以上為工會集體黨員,也有部分知識分子,中小資本家,職工大會系該黨主要支柱。領袖托尼·布萊爾(1994年起)。

英國工黨前任主席布萊爾在年會上
(二)黨魁選舉
國會黨團有30%選票,地方黨部30%選票,工會則是40%選票。

2008年領袖競選
2008年5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布朗17日正式宣布接受工黨領袖提名。他當天在倫敦舉行的工黨提名集會上說:“我正式接受這一提名,接受它所賦予的責任以及為英國人民服務的機會。”

布朗獲得工黨353名議員中313人提名,占工黨議員總人數的88%。他的競選對手麥克唐納只得到29名議員支持,沒有達到最少45名議員支持的法定人數,不得不宣布退出競選。布朗隨之成為工黨領袖職務的唯一競選者。

布朗在提名集會上說,他為自己得到這么多同事的支持而感到高興。他說,這向英國民眾表明,“作為新工黨,全黨團結一致,決心不倒退,而是勇往直前”。他表示,將重建英國民眾對政治的信任,明確新政府的工作重點,如教育、國民醫療保障體系和住房等。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08選舉結果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5月10日宣布辭去工黨領袖職務,並將於6月27日辭去首相職務。財政大臣布朗隨即於11日宣布競選工黨領袖。根據規定,本屆工黨政府的任期到2009年5月屆滿,因此布朗當選工黨領袖後將自動成為首相,直至本屆工黨政府的任期結束。

5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在倫敦發表講話。當日,布朗正式宣布接受工黨領袖提名。截至目前,布朗已獲得工黨353名議員中313人提名,占工黨議員總人數的88%,成為工黨領袖職務的唯一競選者。

(三)與工會的聯繫

工黨同工會之間始終保持著特殊關係。經費主要來自工會的捐助,絕大部分黨員是工會會員。目前工黨的領袖為N.金諾克。近年來工黨黨員人數一直處於600~700萬之間,其中個人黨員約60~70萬。

現任主席簡介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現任主席布朗
1951年2月20日,布朗出生於格拉斯哥附近的小鎮柯科迪

布朗從小在柯科迪鎮目睹貧窮的醜陋面長大,造就了他的人生觀。後來,他多次談起童年時看到生活困窘的人們向父親求助的經歷。“作為牧師的兒子,你總是能看到生活的真實一面,你看到那些喪親的、貧窮的、悲苦的人紛紛踏進父親的大門。”布朗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說。

16歲時,勤奮好學的布朗獲得了蘇格蘭著名學府愛丁堡大學的獎學金,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同一年,作為大學新生,在學校橄欖球比賽中的一次意外致使他左眼失明,直到現在他演講時,都必須使用特大號字型列印講稿,這一經歷據稱對他的性格形成影響深遠。那次受傷增強了他一定要成功的決心。20歲那年,布朗以優等生的傲人資歷從愛丁堡大學歷史系畢業,然後繼續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1918年~1929年工黨和蘇格蘭政治變遷》。

畢業後,布朗先後在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技術學院任教,後擔任蘇格蘭電視台記者。

1979年,布朗首次接觸政治,參加議員選舉,但敗在保守黨候選人手上。4年後,布朗成功當選下議院議員,與另一位新當選的工黨議員共用一個辦公室,那人就是布萊爾,從此開始了與布萊爾20多年恩怨交織的交往。年輕有為的布朗成為工黨的希望之星,與布萊爾一起塑造了新工黨的形象。雖然當時工黨尚未執政,布朗在影子內閣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1992年起他出任影子內閣財政大臣。1997年,布朗成為布萊爾政府的財政大臣,開始了政治生涯輝煌的一頁。

經費來源

英國工黨主要收入分兩部分,一是中央黨部收入,其次則為選舉基金。
1.中央黨部收入:
主要來源自工會捐款、地方黨部上繳之一般黨員會費、政府補助、及其它個人與團體捐助。工會捐款來自800萬會員與58的加盟工會的政治基金,占工黨總收入的七成至八成。
2.大選經費收入:
平均工黨的選舉基金約占九成是來自工會的捐款

現今地位

1997年大選取得國會最多數,重掌政權;在2005年大選繼續過半,已是連續三屆執政。

黨內代表人物

英國工黨英國工黨
麥唐納(RamsayMacDonald,1866-1937)

艾特里(ClementAttlee,1883-1967)

卡拉漢(JamesCallaghan,1912-2005)

布萊爾(TonyBlair,1953-)

戈登布朗(Gedon Brown,1951-)

其他軼聞

1.工黨是共產黨嗎?
不是,英國工人運動興起較早,起初按行業建立了各種工會組織,1868年進一步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1900年成立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推選出自己的黨選候選人,1906年組織正式改名為工黨。工黨是由工會、合作社組織和社會主義團體聯合組成的,黨員都是通過上述組織集體加入。英國有共產黨。英國工黨是比較左傾的政黨,以維護工人利益為口號,但還是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不奉行馬克思主義。

英國工黨來華訪問
2.工黨遭遇經濟問題
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到08年6月27日執政將滿一年。在過去52個星期中,他從夙願得償、廣受支持到四面楚歌,歷經大起大落。

眼下工黨急於擺脫財務困境,捐款大戶卻不願再為布朗政府打開錢包。諸多捐款者發出警告,不願再支持布朗領導的工黨。風險投資家龍尼·科恩爵士和英國前科學大臣戴維·塞恩斯伯里勳爵等工黨重要資助者曾威脅說,到本月底就不再出錢幫工黨付賬,一度把工黨逼到破產邊緣。

工黨幾經努力,才說動各路“財神爺”,幫它暫時擺脫財務窘境。科恩出資10萬英鎊(約合20萬美元),塞恩斯伯里則承諾幫工黨支付部分員工今後的薪水。

但工黨仍無法樂觀。面對2400萬英鎊(約合4800萬美元)赤字,工黨總書記雷·柯林斯承認,工黨財務狀況依然“危險”。一旦失去資助者們支持,工黨備戰下屆議會選舉能力必將大降。

英國下屆議會選舉雖然最遲定於2010年5月舉行,但財務方面“無米之炊”已然讓競選活動捉襟見肘。工黨無力僱傭員工,只能依賴志願者們助選,導致本黨議員競選者聲勢難與對手匹敵。現有員工則擔憂,如果工黨未能開拓新財源,他們可能難逃“下崗”境遇。

英國工黨現任工黨主席布朗參觀鳥巢
《衛報》分析說,布朗民意支持率直線下跌和一系列針對工黨獻金醜聞調查,導致捐款者們疏遠工黨。

一項5月底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布朗所獲支持率降至最低點,僅四分之一受訪者對他表示滿意。

布朗有兩個機會扭轉不利形象。其一, 《普適平等法案》25日公布。這項法案旨在消除各種職場歧視現象,確保不同年齡、種族、性別、性向和身體狀況的人獲得平等機會和待遇。譬如,保險公司不得拒絕高齡者投保。

其二,布朗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戰略定於26日公布。這一戰略預計會在英國大力推廣套用風能太陽能,以達到12年內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近20%、石油依賴度降低7%的目標。

世界各國政治

目前世界上存在兩種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政治體制,如聯邦制,君主立憲制等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對世界各國政治的一窺,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制度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