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姓

苦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來源於黃帝後裔。老子五世祖碩宗事周康王,封於苦(在今河南鹿邑東),其後有以封邑為氏者,系出姬姓。春秋時晉大夫郤隹食邑於苦(今山西解縣東、安邑南),號苦成子、苦成叔,其後有苦成氏、苦氏。

基本信息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發源於今山東寧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於郕?今山東寧陽東北),建立郕國。其後代以國名郕為姓,後有的去邑為成姓。

出自姬姓,發源於今河南范縣西濮城北。周武王將另一個王族叫季戴的,分封在另一個也稱為郕邑的地方,即今河南范縣濮城一帶。季戴也在郕邑建立了郕國,其後代也以國名郕為姓,後改郕為成,形成了成姓的一支。

出自羋姓,始祖為成虎。春秋時,楚國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孫以王父之字為姓,遂為成姓。

據《北京彔》所載,古匈奴部落屠各族亦有成氏。

郡望堂號

郡望

弘農: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設郡,相當於今河南省內鄉以西,陝西省柞水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省靈寶縣北)。上谷:戰國時,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沮陽(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

堂號

"永敬堂":春秋時,成回是孔子的再傳弟子。直接拜子路為師。成回處世接物永遠保持恭敬。子路問他,他說:"人為善者少,為讒者多。行年70常恐行節之虧,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點頭說:"你真是君子啊!"

文獻記載

“苦成,越大夫。《奇姓通》:苦灼,漢會稽太守。”

《通志;二九;以邑謚為氏》記載:“苦成,姬姓。晉隙犨(音籌)別封於苦,為苦成子。《潛夫論》云:‘苦成,城名。在鹽池東北。’然此城因苦成子之封而得苦成城之名。其實,成,謚也。”顯然是黃帝後裔,因為晉國是姬姓諸侯國。

據《氏族典 五九九》記載,漢有苦成勃、苦成樂。

苦姓起源

姓氏:苦 祖宗:周康王的後代 分類:以地名為姓。

1、老子五世祖碩宗事周康王,封於苦(在今河南鹿邑東),其後有以封邑為氏者;

2、系出姬姓。春秋時晉大夫郤犨食邑於苦(今山西解縣東、安邑南),號苦成子、苦成叔,其後有苦成氏、苦氏。

分布

今四川成都、北京等地有分布,河南靈寶縣,河北杯來。

人物

苦成:春秋越國大夫;苦灼:漢朝時會稽太守

歷史名人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注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