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潔[山西省晉劇院演員]

苗潔[山西省晉劇院演員]

苗潔,1967年6月出生於山西太原,山西省晉劇院刀馬旦、小旦演員。 1987年,苗潔畢業於山西省戲曲學校。1989年,苗潔以一出《九仙台》獲得山西省首屆“杏花獎”; 2007年,苗潔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 苗潔擅演劇目有《梨花情》、《白綾怨》、《富貴圖》、《打金枝》、《九仙台》、《扈家莊》、《鳳台關》、《梨花歸唐》、《救裴》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苗潔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個梨園之家,父母都是太原市實驗晉劇院的演員,聽戲看戲唱戲伴隨著她走過了童年生活。1978年,苗潔憑著拉的一手好二胡考入太原市藝校,主工刀馬旦。在校期間就以武戲《鳳台關》榮獲全省教學劇目會演一等獎。

苗潔唱段照 苗潔唱段照

演藝生涯

苗潔[山西省晉劇院演員] 苗潔[山西省晉劇院演員]

1983年,苗潔從太原市藝術學校中專畢業。畢業後到太原市實驗晉劇團工作。

1984年,苗潔考入山西省戲曲學校。畢業後,苗潔順利進入山西省晉劇院青年團。

1989年,苗潔迎來了人生第一個的轉折。由於扮演《梨花情》樊梨花的刀馬旦演員生病,苗潔承在《樊梨花》中出演樊梨花。在這一年裡,苗潔以一出《九仙台》力拔頭籌獲得了山西省首屆“杏花獎”。

2002年,在長沙舉辦的全國青年演員大獎賽中,苗潔出演晉劇《鳳台關》,最終獲得“全國地方戲曲精品折子戲暨青年演員大獎賽“展演一等獎第一名。

2004年,苗潔考上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為了拓寬戲路,苗潔拜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為師,潛心研究晉劇唱腔。

2006年,苗潔研究生畢業,同時精選了六台戲舉辦兩個專場演出,向北京觀眾、老師專家和母校師生匯報演出;同時申報梅花獎,向中國戲劇梅花獎發起衝擊; 同年年底,苗潔帶著山西晉劇以武戲為主赴京勇奪"梅花獎"。

2007年11月17日,苗潔主演晉劇《打神告廟》。

2008年,苗潔在太原舉辦了“感恩戲曲師徒會”,一次收全省的十八位青年演員為徒弟。

2010年,苗潔在山西省排演晉劇經典劇目《打金枝》中飾演“金枝女”。

2015年7月21日,苗潔在《楊門女將》中飾演“穆桂英”一角。

主要作品

時間作品名參考資料
在校期間《鳳台關》- 
1989年《九仙台》
1989年《梨花情》
2007年《打神告廟》
2009年《打金枝》
2015年《楊門女將》

藝術特色

唱腔

苗潔在拜晉劇皇后王愛愛為師後,把青衣唱腔巧妙地融到各類角色唱腔中,再加以科學的發聲方法,使她的唱腔既高亢、明亮、激越,富有穿透力,又細膩、柔美、抒情、委婉酣暢,具有音色美、鏇律美、節奏美的鮮明特色。

表演

苗潔唱段風采 苗潔唱段風采

舞台上的苗潔,手挺長槍、颯爽英姿,身扎大靠、英氣逼人,一雙稚雞翎衝冠抖擻,一領長披風激盪風塵;

馬鞭執手、足底生風,台步如行雲流水,持槍似鏇轉流星;面目清秀,眼含剛毅之色而不失柔媚;身段輕盈,再現古代美人英雄之形象;一招一式中透出十餘年功夫,一字一句間盡顯清澈明亮。

苗潔,是三晉水袖功的“掌門人”。她用寬1米、長7尺的水袖,創下了國內最大水袖的紀錄,玩轉起來的水袖,恰似一朵荷花,炫目綻放。

獲獎記錄

個人
  • ▪ 2007 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獲獎)
  • ▪ 2002 全國青年演員大獎賽 (獲獎)
  • ▪ 2001 陝西省“五個一工程”獎 (獲獎)
  • ▪ 1999 山西省建國五十年調演優秀表演獎 (獲獎)
  • ▪ 1989 山西省第一屆“杏花獎” (獲獎)
  • ▪ 1986 山西省教學劇目調演一等獎 (獲獎)

人物評價

苗潔以自己對戲曲藝術的執著和超越常人的毅力,用十幾年練就的藝術功力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讓觀眾難以忘卻的女性形象--《鳳台關》中的張秀英,苗潔在女丈夫的剛毅中透出一種悲憤的美;《打神告廟》里的敫桂英,通過苗潔與晉劇音樂水乳交融的組合,喚醒了人們愛的意識;《梨花情》中的樊梨花,苗潔更是用自己精湛的技巧和惟妙惟肖的神態彌補了與角色年齡相差二十歲的跨度。 (中國晉劇藝術網評)

苗潔身材高挑修長,扮相俊美,具有舞蹈家的身材和天賦。她敢於打破程式的制約,善於在程式中融以生活,在舞蹈中融以傳統身段,發揮肢體功能去營造抒情美、造型美、意境美的戲劇場面。苗潔是一位追求戲曲藝術現代化的演員,她的追求已化作一個個富有審美張力的舞台形象,適應了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的審美情思與審美渴求,因而使她成為一個非常有戲緣的青年表演藝術家,在她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年齡段的比較穩定的觀眾群體。 (艾治國評)

作為一名刀馬行當出身的演員,苗潔的武戲可謂一絕,素有“山西第一刀馬”之美稱。她身型挺拔、步履輕盈、武藝精湛。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塑造出許多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形象。 同時,苗潔在創新晉劇上進行過嘗試。她曾用現代化的伴奏,演繹過古典的英雄故事,這實現了晉劇人多年的夢想和願望,開創了晉劇歷史的交響時代。 (新浪網、中國晉劇藝術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