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祭天神

苗族祭天神

苗族祭天神 新場片區苗族(格多苗寨)祭天神活動,已被貴州省政府列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貴州其他苗族聚居的地方沒有祭天神活動,僅在都勻王司格多苗寨這一支苗族有。古老神秘的苗族祭天神活動,實際是民族宗教祭祀活動。它的起源已無從考證。它的神秘,在於不是每戶苗族家庭都可以舉辦這一活動,它的神奇,是用原始的苗族巫文化解次現代醫學無法治癒疑難雜病。它的獨特性,是在祭祀活動中將鮮鯉魚掛放在室外竹桿上若干小時,活動結束後,能讓鯉魚放回水裡並能成活。“祭天神”苗話叫“早乾愛”。

活動原因

苗族祭天神 苗族祭天神

新場苗族這一帶1—10歲兒童,不知是由於地域原因還是氣候影響,沒法考證從什麼時代開始到如今,每年寨子裡都有一例兒童患上一種皮膚病,此病不痛不癢,但影響美容,同時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死亡。但從不遺傳與第二例複製。每當兒童出現這種病症,家長就會去請巫師看,巫師確定為只要“早乾愛”就一定好的,該家長就在不給任何人泄密的情況下帶回巫師給的布條,以適時方式連同主人家的糯稻米掛在吊腳樓瓦下正西方位置。在幾天時間裡兒童身患的雜症就自然消失。為了感謝天神,這時家長高興地第二次找到巫師,巫師經過推算就定出時間由那位祭師帶著主人為天神作“祭拜”。

活動中整備的祭品物品

祭祀活動往往要在每年農曆八月至11月進行。在這之前要求主人家烤酒封壇,時間多在半年以後,因為雜病已治好,只是給“天神”謝上祭品,所以時間較長也可以,不過封好的酒罈不能在“祭祀”活動前打開,主人全家人這期間不能吃魚。

苗族祭天神 苗族祭天神

活動前主人要請已婚同時一定生育有兩個男孩的兩男兩女在祭祀活動中為“祭師”的中間人,給天神謝物品,給來賓分發糯米飯。男的給男賓分發,女的給女賓分發,不允許混亂。

祭祀前要到當地山溝中尋找一棵長得茂盛竹子,由比較健壯的男人連根挖回放置於中堂一旁。祭祀中將竹子放在門前祭台谷桶上。

祭祀前要主人家關養鯉魚。鯉魚是祭天神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也是物品中最大的主角。傳說是由於天神管家不看守好鯉魚,讓鯉魚偷偷跑到人間來作亂。

祭祀當天主人家要整備一頭小豬和上百斤香糯米飯。同時還有一隻雞,一隻木製大谷桶。要提前邀請好親朋與好友。一般舅姑方要抬米前來,親朋要送部分彩禮。

活動過程

祭祀活動要在吉日早上開始進行,祭師是世代相傳的巫師,著苗族的傳統服裝。只要適時,祭師就會高吟祭語(咒語),祭語也是世代相傳,但不同祭師但祭語基本一樣。祭語大概意思是:“天神呀,你腳下的魚兒不按你的規定,來到我苗家,它傷害人間,它傷了我小孩……,但你心胸開闊及時讓我來處理……,現苗家已捉到這條不守規紀的鯉魚,我們帶著沒開封過的米、酒和新打來的香糯米前來向你表示感謝。”

祭祀中要分發糯米飯,每人一份,每一份上有一條或半條小魚,客人要用雙手接來糯米飯,當場吃上一小口。由於是祭天,每位在場人都要分到一份,同時臨村村民要是路過或者聽到“祭天神”巫師的高聲咒語,也可前來分得一份糯米飯。祭祀活動糯米飯糰分出數量越多,越能證明舉辦比較成功。

祭祀結束後,主人家熱情招待親明好友,主人此後三天,米、錢、物品一律不準借出,已被借出的物品及器具過三天以後才能歸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