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細菌葉斑病

中文名: 病原中文名: Pseudomon

病症簡介

中文名: 芹菜細菌葉斑病
英文名: Celery bacterial leaf spot
病原中文名: 菊苣假單胞桿菌
病原拉丁學名: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tapp.

病害類型

細菌

危害作物

芹菜

為害部位

主要為害

為害症狀

芹菜、西洋芹細菌性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片上形成較小的淺褐色斑點,受葉脈限制逐漸發展成多角形,病斑可相互融合,導致葉片枯死,該病水漬狀斑不明顯,小苗到收穫均可發病,栽植密度大的地塊發病重。別於細菌葉枯病。

病原形態

Pseudomonas cichorii(Swingle)Stapp.稱菊苣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菌體桿狀,有單極生鞭毛1~4根,大小0.2~3.5×0.8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氧化酶反應陽性、精氨酸雙水解酶陰性、金氏B平板上產生黃綠色螢光色素,菌落圓形,白色,不透明,邊緣整齊,微凸,粘稠。不產生果聚糖、能引起菸草過敏反應,不能使馬鈴薯腐爛,生長適溫30℃,41℃不生長;具硝酸還原作用。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細菌可在雜草及其他作物上越冬,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除為害芹菜外,還可為害白菜、甘藍、油菜、黃瓜、莧菜、龍葵、馬齒莧等作物和雜草,在山東泰安四月下旬開始發病,五月中下旬進入發病盛期,該病發生與濕度密切相關,棚室或田間濕度大易發病和擴展,據觀察,田間葉斑病的發生可能需藉助風雨沖刷,使葉片呈水漬狀利於葉片上的病原細菌侵入、繁殖而發病。

防治方法

(1)柵室栽培的芹菜要採用生態防治法,及時放風排濕,儘量縮短葉面結露持續時間。
(2)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600~8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氯氧化銅懸浮劑800倍液、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升,隔7~10天1次,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