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爐別

2. 5. 9.

花錢又稱民俗錢,因其不同於正用品,所以早期古泉學家對它不夠重視。近年來隨著民俗文化的興起,鑄造精美、花樣繁複、寓意吉祥的花錢越來越受到藏家青睞,市場行情甚至已超過正用品。清代官爐花錢因鑄地不同,常被稱作“某爐”,但又不像行用錢那樣鑄有局名,那么如何判斷一枚花錢的爐別或者鑄地?下面舉例將常見爐別特徵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
1.蘇爐(江蘇):蘇爐花錢是目前最受市場關注、行情最好的花錢品類,有圓形方孔、圓形圓孔及掛花等品類。方孔錢一般為四字吉語或吉語搭配圖案,筆畫嚴謹,類館閣體,銅質精黃,直徑一般在50~52mm左右,一些直徑較小的一般認為是贛爐或浙爐翻鑄。圓孔錢常為多字吉語配圖案,或僅有圖案,圖案線條優美硬朗,銅質偏黃,一般版模甚佳者往往有不俗的成交價格。掛花一般較其他爐大且厚重,砂型細密、地章平整、字口深峻,未流通者能清晰看到邊道銼痕。近期在芝麻開門收藏網聊天室拍賣中,有多枚蘇爐掛花以明顯高出一般市場價格成交。
2.贛爐(江西):贛爐花錢常見有圓孔和掛花兩種,且風格與蘇爐接近,以至常有泉友分不清二者區別。總的來說,與蘇爐相比,贛爐花錢文字筆畫較綿軟,圖案線條也較柔弱,銅色偏白,錢體較薄,直徑也較小,其中精美者一樣受到市場追捧。
3.浙爐(浙江):江浙地區是人文薈萃之地,花錢文化氣息濃厚。浙爐花錢圖案以白描見長,著墨不多卻自得風流,銅質多偏白。
4.湘爐(湖南):總體鑄造精度不如蘇、浙爐,但也有自身優點。比如花鳥二十局套花,構圖簡潔傳神,有圓穿、方穿兩種,一套四枚,尤以方穿者稀見,另外還有以當地名勝為題材的“衡陽八景”套花等,頗有特色。
5.川爐(四川):清代官爐花錢主產地之一,書法功力較強,鑄造精整,穿口多為雙面坡魚脊穿,代表作有“梅、蘭、竹、菊”四君子套花,有大、小兩等,大者罕見。另外川爐還鑄有多種套子錢,包含多個年號,同一年號又有不同書體,鑄工頗佳,愛好者往往以集齊某類20局為目標。
6.雲爐(雲南):文字硬挺、筆畫稜角分明,構圖追求飽滿,雲南產銅,故銅質金黃者多。雲爐花錢還有一種典型的鑄造工藝:旋邊,外郭常可見清晰的圈紋;
7.貴爐(貴州):文字風格較軟,結體不拘一格,圖案多用粗線條,不注重細部刻畫,樣式單一,銅色較暗,有的發紅。常見同一背圖(如龍鳳紋),面四字吉語的套花。
8.鞏爐(甘肅):品類較少,目前區主要通過與寶鞏局行用錢對比,來確定爐別。如芝麻開門收藏網拍出一枚鹹豐重寶背天下太平,其鑄造與文字風格極類鹹豐重寶寶鞏當十宋體,可判定為鞏爐所鑄。
9.河爐(河南):品類也少,比如一枚極少見的“萬年有道百祿是遒”吉語錢,與鹹豐元寶寶河當百比較,可知為河南鑄。
10.粵爐(廣東):常見小型花錢,錢形較厚,面四字吉語。另早期將一種厚重的同治通寶滿文寶濟歸為行用錢,但根據風格,也應是粵爐所鑄花錢,滿文“濟”也可譯作“吉”。
11.京爐(北京):最有名的是八字隸書吉語套花,約鑄於清光緒年間,書法、鑄工均可為北方官爐花錢的代表作,近來成交價格也是穩步上升。
12.宮錢:多見行用錢面文背“天下太平”者,自乾隆以降歷朝皆有,據《大錢圖錄》,“天下太平”錢用於清宮奉先殿,是列祖牌位的“墜袱錢”,每改元後則鑄新錢替代,鑄造精美,為京局風格。凡鑄造不精或風格不類者,多系地方所鑄,不能稱作宮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