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炭疽病

芒果炭疽病

芒果炭疽病,在葉片、花序、果實和枝梢上均有發生。病葉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後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後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

病毒介紹

病害名稱】芒果炭疽病
【病 原】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屬半知菌,有性世代學名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為害症狀】在葉片、花序、果實和枝梢上均有發生。病葉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後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後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嫩葉受害後病斑突起,最後穿孔。花序感病後產生黑褐色小點,擴展形成圓形或條形斑,多在花梗上。嚴重時整個花序變黑乾枯,花蕾脫落,使芒果全部或部分不開花。未熟果實感病後,產生黑褐色小斑點。若果柄、果蒂感病,則果實很快脫落。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感病,初期形成黑褐色圓形病斑,擴大後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色,中間凹陷。有時病斑聯合,果面變黑。病部果肉初期變硬,後期變軟腐料。潮濕天氣下,病部產生淡紅色孢子堆。嫩枝感病產生黑色病,病斑向上下擴展,環繞全枝後形成回枯症狀,病部以上部分枝葉枯死,病部產生許多小黑點。

芒果炭疽病發病條件

圍小叢殼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des稱膠孢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可在植物枯枝、爛葉等病死組織上存活2年以上。其菌絲體或分生孢子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在條件適宜時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隨風雨或昆蟲傳播,侵染葉片、花穗和果實。分生孢子可從皮孔、氣孔、傷口侵入,也可直接從果皮上侵入,特別是熱帶風暴或颱風過後該病發生尤為嚴重。炭疽病在1年內有多個發病高峰。炭疽病菌的孢子散發初盛期為5—6月,侵染盛期為7—8月,果園內5—11月均有孢子活動,田間孢子散發盛期與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

芒果炭疽病發病規律

果實在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較易感病,採收前30天和貯藏35天內為果實發病高峰期。高溫高濕有利於炭疽病的流行。在老果園裡,芒果炭疽病越冬病菌基數大,次年病害發生流行較為嚴重。光照不足、通風透光條件差、空氣濕度大的芒果園易感病;新抽發的嫩葉,在葉片未轉綠以前易受病菌侵染。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農業措施:

①選育抗病品種,選栽無病種苗;

②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田間衛生,及時剪除並燒毀病枝病葉;全面清園,300倍靚果安加上沃豐素600倍液進行噴霧,增加頁面營養。病情嚴重,可同時進行灌根,大蒜油1000倍加靚果安。

③實施采後防治,果實採收後用溫水或熱藥液浸泡。化學防治:可用40%多菌靈2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代森猛鋅250倍液,25%代森鋅400倍液,1%波爾多液等進行防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