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

芒市

芒市,傣語為“黎明之城”,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典型的以傣族、景頗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邊境縣市。芒市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68.23公里,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重要門戶之一。總面積2987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總人口38萬。市政府駐勐煥街道。 芒市是雲南西邊的視窗以及中緬文化交流的視窗和中緬經濟效益的門戶。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直到緬甸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及邊境口岸。芒市民族風情濃郁,景色秀麗,被國內外譽為“孔雀之鄉”、“黎明之城”,是歷代皇宮貢米“遮放米”的故鄉。

基本信息

概述

芒市芒市
芒市鎮,傣語稱為“勐煥”(傳說佛祖到此剛好天亮,便給這個地方取名“勐煥”,意思是“黎明之城”)。芒市是潞西縣的縣城所在地,也是德宏州州府所在地。相傳“芒市”是佛祖到了此地剛好天蒙蒙亮而取的名,意即“黎明之城”。芒市城區占地約10平方公里,居民6萬,,是雲南西邊的視窗,也是德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中緬文化交流的視窗,更是中緬經濟效益的門戶。有製糖、機械製造、橡膠加工等民族工業。因此芒市商務繁榮,商賈雲集,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直到緬甸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規劃有序的大街兩旁,高樓鱗次櫛比,木棉、芒果、扶桑等花木綠樹成蔭,一派漂亮迷人的熱帶風光。芒市商貿繁榮,生意興隆,有珠寶玉石及其他商場,商店數百家,終日人流如潮,熙熙攘攘,是一個新興的邊陲重鎮。 德宏”,系傣語,意即“怒江下游的地方”。德宏因地理方位而得名。

歷史

芒市大金塔芒市大金塔
芒市歷史悠久,古為乘象國滇越地。

公元一世紀以前,芒市屬傣族先民建立的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哀牢國”)。

公元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漢朝在其地設定永昌郡。芒市屬永昌郡哀牢縣。

公元77年,“詔達光”(哀牢王)反漢失敗後,到怒江以西重組聯盟國家“勐達光”(漢譯“撣國”)。芒市又屬“勐達光”(撣國)。

芒市是傣族世居之地,傣語稱“勐煥”。“勐煥”先後歸屬傣族先民建立的“勐達光”(哀牢國)、“勐達光”(撣國)、“勐果占璧”(前果占璧國)、“蒙舍”(南詔國)、“勐果占璧”(後果占璧國)。

1261年,蒙古大軍滅“勐果占璧”(後果占璧國),在其地設定金齒安撫司,芒市屬金齒安撫司管轄。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分金齒司地為“路”,今縣城劃入東路地區。翌年,東路改名鎮康路。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從鎮康路劃出,設茫施路,隸屬金宣撫司六路總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445年)廢茫施路,置茫施府,隸雲南承宣布政司。正統八年(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長官司,屬金齒軍民指揮司,後隸雲南布政司,刀放革隨征緬酋有功,經王驥提授芒市長官司之職。萬曆十三年(1584年)在遮放地區置遮放副宣撫司。崇禎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長官司升格置為芒市安撫司。

清初屬永昌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屬龍陵廳。光緒二十五年(1809年)置勐板土千總(今芒牛壩一帶),屬龍陵廳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劃芒市、勐卯兩司為芒板彈壓委員轄地;劃遮放、勐板兩司為遮卯彈壓委員轄地。均隸屬滇西道觀察使。

民國二年(1913年)改劃芒遮板三司地為芒遮板行政區,屬騰越道尹,公署設在勐戛。後廢道制,改屬第一殖邊督辦公署。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芒遮板設治局(準縣級)。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設潞西設治局,因以芒市位於(怒江)以西的方位關係而得名。局署仍在勐戛。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始設區、鄉(鎮),與土司制度原設合一,共設三區24鄉4鎮。1949年3月,潞西設治局從勐戛遷入芒市,8月改為縣治,縣名仍為“潞西縣”,隸屬第十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芒市土司代辦、設治局長方克勝任縣長,治所設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4軍41師121團進駐芒市,潞西解放。隨同解放軍一同到達的軍政代表團接管了國民黨潞西縣政府,建立潞西縣人民政府,隸屬保山專署。

1952年置3區24鄉(鎮、街),劃出畹町鎮。

1953年7月,潞西劃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

1954年,高埂田等7個鄉從梁河縣劃入。

1956年德宏自治區改自治州,潞西縣隸屬德宏州,置9區(站)61鄉(鎮)。

1958年10月至12月設15個人民公社,縣轄曼令等8寨劃歸畹町鎮。

1959年,縣轄莫里等15寨劃歸瑞麗。1960年,縣轄崩補鄉50%鄉域劃歸隴川縣。

1966年置12區(站)78鄉(鎮)。屬保山專區革命委員會管轄,置14個人民公社80個大隊。

1971年恢復德宏州建制,潞西劃歸德宏管轄。

1984年人民公社改區鄉。1987年改區、鄉(鎮)為鄉鎮、村公社(辦事處),轄4鎮11鄉84個行政村(辦事處)。

1996年10月28日潞西撤縣設市(縣級市)。

1998年風平、法帕、城郊3鄉撤鄉設鎮,全市轄7鎮8鄉80個村委會、4個居民委員會。

2004年,新設芒市經濟開發區居委會。全市有80個村委會、5個居民委員會。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併鄉鎮,撤城郊鎮、象滾塘鄉並芒市鎮,撤法帕鎮並風平鎮,撤東山鄉並遮放鎮,撤併後全市有5鎮6鄉。

2005年12月,成立潞西市工業園區管委會。

2007年12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潞西市芒市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設定勐煥街道辦事處。轄80個村民委員會,13個社區居委會。

2010年7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潞西市更名為芒市。

行政區劃

芒市轄1個街道(勐煥街道),5個鎮(芒市鎮、遮放鎮、勐戛鎮、芒海鎮、風平鎮),5個鄉(軒崗鄉、江東鄉、西山鄉、中山鄉、五岔路鄉),1個民族鄉(三台山德昂族鄉),80個村民委員會,13個居民委員會,719個自然村,1008個村(居)民小組;兼轄遮放農場管理委員會(下設4個分場,31個生產隊,2個直屬單位)。

地理環境

位置

芒市地處雲南西部,德宏州東南部,位於東經98°01′-98°44′,北緯24°05′-24°39′之間。東、東北接保山市龍陵縣,西南連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西、西北與梁河縣、隴川縣隔龍江(隴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68..3公里。市政府駐地芒市鎮(城鎮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同時是州府駐地。

面積

東西長約71公里,南北寬約62公里。總面積2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74%,壩區(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占26%。

氣候

芒市芒市
芒市地處低緯高原,熱量豐富,氣候溫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長冬短、乾濕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冬季多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9.6℃,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24.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3℃,極端最高氣溫36.2℃(1960年4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0.6℃(1963年1月5日),年積溫7170℃。年平均降水量1654.6㎜,年最多降水量2294.4㎜(2001年),年最少降水量1177.3㎜(2006年),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數170天,一日最大降水量158.3㎜(2002年10月25日)。日照時數2252.9小時,蒸發量1723.6㎜,無霜期315天。

水文

芒市水系主要有“三江四河”。三江:大盈江瑞麗江(隴川江)、怒江;

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戶撒河、芒東河(蘿蔔壩河)。

芒市年平均總產水量3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11億立方米,地下水8.69億立方米。

地形

芒市全境是以中、低山山地為主的低緯山原地區。最高海拔2377米(背陰山主峰),最低海拔807米(廣母村)。山地面積占89%,盆壩平地河谷占11%;海拔210.0米至3404.6米,山脊線多在海拔2000米上下,山體多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高而峻峭,西南低而寬緩,向西南傾斜展布,河谷與斷裂帶走向一致,甚至發育在斷裂帶上。芒市海拔高差懸殊很大,山谷、河流、盆谷走向一致,並呈相間平行排列勢態,展現了兩山夾一峽谷、一條河、一個盆壩的地貌特徵。以溶蝕槽谷、溶蝕窪地、漏斗、溶洞、落水洞、溶牙、溶峰等地貌較為顯著。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芒市鎮國土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2.3人,是城區、壩區、勐板河水庫山區結合的鄉鎮,最高海撥2377米,最低海撥807米。年末實有耕地面積50377畝,其中:水田面積為28816畝,旱地面積為21561畝,分別占總面積的57.20%和42.80%人均占有耕地面積為1.246畝,林地面積230057畝。

氣候資源

芒市鎮為南亞熱帶低熱盆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9.5攝氏度,年平均溫度≥10攝氏度,年積溫7170攝氏度,歷年極端最高溫度36.2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0.6攝氏度,年日照2000——2452小時之間,年降雨量1300——1653毫米。夏無酷熱,冬無嚴寒,靜風,雨量豐沛。

水資源

芒市鎮降水豐沛,乾濕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700mm。境內主要河流南乃河、芒崗河、戶陽河、邵址河、板過河。

生物資源

動物

芒市鳳梨蜜

據初步調查,現有國家規定的一類保護動物:綠孔雀、孔雀雉、白頰山鷓鴣紅腿小隼、黑頸長尾雉、赤頸鶴、紅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鳥、雙角犀鳥、蜂猴、葉猴、金絲猴、熊猴、豚尾猴、馬來熊、熊狸、黑頸長尾雉、巨蜥、長臂猿、雲豹、雲貓、金錢豹、孟加拉虎、亞洲象、雲南野牛、扭角羚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草鴞(猴面鷹)、原雞、綠斑鳩、竹啄木鳥、穿山甲、太陽鳥、岩羊、水獺、水鹿、麝、蟒、眼鏡王蛇、禿鷲等,其中獸類50餘種,爬行動物30餘種,鳥類近100種。屬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白琵鷺、胡兀鷲、游隼、灰鶴、蛤蚧、娃娃魚等。據不完全調查,僅盈江縣便有脊椎動物554種,其中魚類56種,兩棲類22種,爬行類34種,鳥類356種,哺乳動物86種。

植物

芒市地處亞熱帶地區,終年豐富的熱量和充沛的降雨量形成了複雜的植被類型。據1999年高等植物調查統計,全市高等植物257科,2564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7種,國家Ⅲ級保護植物18種,常春木、大葉崖角藤、雲南核桃茶、滄江新樟、冬櫻桃、細毛潤楠、長柄油丹、雲南蘿芙木、小花使君子、大萼葵、勐臘新木姜子、雲南崖摩、鐮葉扁擔桿、毛尖樹、大花大角、潞西小龍眼、厚果雞血藤、紫鉚樹、蘿芙木省級重點保護植物19種,其中省Ⅱ級保護植物5種,省Ⅲ級保護植物14種,南方紅豆杉、銀杏、雲南蘇鐵、長蕊木蘭、水青樹、雲南石梓、荔枝、杜仲、紅椿、桫欏、滇桐、雲南梧桐、雲南樟、鐵力木、合果木、董棕、普洱茶、金毛狗、翠柏、雲南擬單性木蘭、千果欖仁、林生芒果、雲南七葉樹、龍眼、頂果木、雲南鳳梨蜜、琴葉風吹楠、紅花木蓮、蒟蒻薯、假山龍眼、瑞麗山龍眼、盈江龍腦香、龍血樹、錐頭麻、天麻、火麻、光葉天科木、短穗竹、岩棕。紅豆杉主要分布在風平鎮的平河等高寒山區,合果木主要分布在中山鄉,桫欏在芒海鎮帕壓山的一片桫欏樹群,占地約400畝,平均樹高4米以上,平均胸徑約10厘米以上。
2006年,芒市境內的古樹名木約有13科,18屬,26種(一種木未鑑定),單株有179棵,其中一級古樹有16棵,二級古樹有22棵,三級古樹有141棵;名木有3棵,古樹群有106群(1272棵),其中,一級古樹群2群,二級古樹群6群,三級古樹群96群;名木樹群2群。遮放允拱的56株古榕樹和2株鐵力木生長在一起,占地300多畝。

礦產資源

芒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色金屬有鉛、鋅、銀、銅、錫、金、鎢、鎳、銻、鎘等;黑色金屬屬礦有鐵;能源礦產有褐煤;稀有金屬有鈾、鈷土;特種金屬、建築材料和其它非金屬礦有矽石、水晶、大理石、黃石、硫酸鋇、石灰石等。2003年底,已發現國內礦產104處,其中最具有開發價值的是矽石、黃金、銅、鉛、鋅礦。

旅遊景點

芒市城及附近有菩提寺、五雲寺、佛光寺等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有民族文化宮、樹包塔、中緬友誼樹、滇西抗戰紀念碑、果朗王城遺址、風平佛塔、法帕溫泉、勵基觀音寺、三仙洞等風光名勝。

樹包塔

芒市樹包塔

樹包塔,傣語稱“廣母姐列”,譯為鐵城塔,位於芒市第一國小內。塔高10餘米,樹高數十米,塔頂著樹,樹包著塔,頂上枝葉蔥籠,腳下佛塔生輝,參天的菩提樹那粗壯的鬚根,把塔緊緊箍在中間,一眼看去,樹包塔、塔包樹,形成塔樹渾然一體的天下塔中絕景。樹包塔已列為省級名勝風景點之一。

人們常說藤纏樹,卻從未聽說樹纏塔。然而在芒市就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樹塔相纏的自然奇觀。據傣文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芒市第十七世土司放愈著為紀念一場勝利的戰爭而修建了此塔,距今兩百多年。此塔系磚石砌成,高約十餘米,呈八角形,神龕內豎著佛像。如今塔頂上的樹已高達30餘米,樹冠覆蓋近1000平方米。這一奇觀是怎么形成的呢?磚砌的塔身天長日久出現了裂縫,風中漸漸積滿了塵土,一粒榕樹種子被風或鳥帶到了塔縫中,春雨澆下,種子生根發芽,這個時期我們說是塔包樹。榕樹慢慢長大,而塔還是原來的塔,於是古塔就漸漸被榕樹包了起來,形成樹包塔奇觀。塔包著樹,樹包著塔,結成了一個堅強的實體,塔就是樹,樹也就是塔,朋友,快來這裡看看,你能分辨出究竟是塔包樹還是樹包塔嗎?

菩提寺

菩提寺菩提寺
是小乘佛教的寺廟。傣語稱“奘相”,意為寶石寺。 這座寺廟雖然不大,占地面積盡3600平方米,但它確實享譽東南亞的著名南傳上座部佛寺。據史書記載,菩提寺始建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傳當時茫施(今芒市)長官司長官的大兒子捨棄官位,削髮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樹,便借樹取名為菩提寺。三百餘年來,屢遭戰亂浩劫,破了又修,回了由建,歷經滄桑,直到現在。大殿前的一對石雕動物,是緬甸傳說中的一種奇獸,叫“嘎朵”,是專門守護佛殿的。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大殿及傣式、漢式、梵式建築風格於一體,構思別致,製作精巧,實為我國建築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菩提寺不僅是僧人念經、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間藝術的一座寶庫。這些藝術不僅體現在建築、裝飾、雕刻上,寺內還珍藏著許多傣族不同時期的藝術珍品,如燦爛奪目的壁畫,種類繁多的剪紙,內容浩瀚的萬卷經書等。

勐巴娜西珍奇園

位於芒市勇罕街南段東側,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其建築物高大雄偉,造型為三角尖疊式的風格,葫蘆形門洞,民族特色濃郁,色調金碧輝煌,掩映在油棕、翠竹之中,景色如畫,令人神往。是中外遊客觀賞之地,列為省級名勝風景之一。

薈萃全國罕見的古樹名木、珍稀植物、奇石珍寶的生態園林——勐巴娜西珍奇園。詩 贊 曰古樹奇花植滿園,芳香飄灑碧雲間。世上難覓此佳景,仙遊何須去桃園。又 贊 曰茫茫宇宙窮奧秘,混沌世界藏玄機。石頭感悟大自然,鬼斧神工顯奇蹟。 邁入珍奇園,跳進眼帘的是兩座醒目的標誌,一個是白龍亭,為傣族潑水節的標誌;一個是景頗族目腦縱歌節的標誌。抬頭仰望,觀賞到珍奇園大門雄偉壯觀的東南亞傣族建築風格。

步入大王棕、象腿棕走廊後,可以瞻仰國人與世人崇敬和緬懷的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紀念亭,漢白玉的周總理雕像栩栩如生,碑文上用漢、傣、景頗三種文字撰銘著1956年12月周總理與賀龍副總理同緬甸總理吳巴瑞一行專程蒞臨芒市主持兩國邊民聯歡的歷史性事件。往前行,將置身於美麗的鳳尾竹林,青竹高聳入雲,翠葉飄拂似鳳尾,蔽天遮日,涼爽宜人,展現一派邊塞傣鄉風情。再深入,躍入眼中的是兩塊大奇石,一個形似駿馬,一個酷似雄雞,恰似春城昆明的金馬、碧雞標誌。

展眸顧盼,更令人賞心悅目的是:一片濃郁多姿的百年古榕,枝繁葉茂,綠茵蔥蔥,仿佛跨進原始森林;一片絢麗無比的三角梅園,五彩繽紛,鮮艷奪目,欲如置身花的海洋;一片樹基蒼虬、形狀怪異、白花清香、品入中藥的雞蛋花;一片冰肌玉骨、夏季綻蕊、花紅似火的紫薇;一片恐龍時代的植物、號稱活化石的桫欏(樹蕨);一片古樸蒼勁、八月吐芳、香溢數里的金桂;一片百年以上樹齡的金剛鑽,展示了典型的熱帶植物。 ——園林中還點綴著鳥巢蕨、鹿角蕨、蓮台蕨、王冠蕨、石斛蘭、一葉蘭、萬代蘭、地烏龜、沙漠玫瑰等珍稀植物和奇花異草,還有千餘盆人參榕、羅漢松、紫薇、三角梅、巴西鐵、黃楊、鐵樹、榆樹等樁景,品種繁多,琳琅滿目。遊覽道兩側舉目皆見:豎立和橫擺著數百件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億年樹化石、二億年樹化玉和奇形怪狀的山石、水石、石膽、玉石、翡翠,婉若進入一個遠古的神奇的世界。

珍藏館內,陳列著來自國內外的200多種奇石、化石和大型根雕,精品薈萃,珍奇罕見。既是供觀賞的奇珍異寶,又是對青少年進行地質和古生物知識科普教育的生動課堂。占地376畝、投資5800多萬元的勐巴娜西珍奇園,是集古樸、神奇、自然、典雅、絢麗於一體的大型生態園林景區,含有豐富的文化、科研內涵,又是祖國大西南的植物基因寶庫,堪稱中國園林奇葩、華夏景觀一絕。

珍奇園有四項全國之最:百年古樹數量之多(500餘株)、規格之大為全國之最;樹化石、樹化玉的數量和精品之多(1000餘噸)、規模之大為全國之最,世界罕見;大型根雕數量之多、形狀之奇、規格之大為全國之最;大(古)樹移植數量之多(500餘株)、成活率之高(96%)為全國之最,創中國園林史記錄;珍奇園有全國罕見的精品花木奇石:千年桂花、千年紫薇、千年黃楊、六百年榕樹、五百年雞蛋花、三百年三角梅。

高2.6米、重4噸多的樹化玉;高4米多,直徑1米多的樹化石。 長5.3米、樹齡3000多年的紅豆杉根雕長桌;高4米多、千年烏墨木大型根雕“雙龍抱柱”;高3米多、千年香果樹根雕“壽比南山”。珍奇園不僅拯救、保護和培植了大量古樹名木和珍稀植物,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典範;而且創建了高品質、有特色的精品旅遊景點,供中外遊客大飽眼福、賞心怡目,領悟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受熱帶雨林風光的滋味,體驗濃郁的民族風情。珍奇園正在進行二期擴建,兩年後將建成省內獨有、全國罕見的4A級一流自然生態景區。屆時,令人嘆為觀止的東方伊甸園——勐巴娜西珍奇園將以引人入聖的高品位景觀展現在遊客面前,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五雲寺 

傣語稱“奘罕”,意為金寺。位於芒市五雲路北段西側。是芒市地區最早的佛寺,始建於清康熙四年(1665),道光二年(1822)遷來現址,鹹豐元年(1863)蓋為乾欄式的三間大殿。寺院旁建著一座金塔,由8座小塔連環著主塔組成,名座小塔下都有佛龕,內放一尊小佛像。每個塔頂都吊著黃銅鏤空的纓絡,金光閃爍。

經濟

經濟開發與口岸

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有5個經濟特區:

芒市開發區
1、姐告邊境貿易經濟區:於1990年12月26日建立,是雲南省第一個經國家批准的經貿、旅遊型的經濟開發實驗區。2000年6月23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在瑞麗召開“姐告邊境貿易區”現場辦公會,會議明確了姐告邊境貿易區是經國務院同意,由雲南省政府決定設立,並按“境內關外”方式管理的邊境貿易區,集貿易、加工、倉儲、旅遊四大功能為一體,是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重要口岸和雲南省擴大對外開放的示範區和實驗區。同年8月28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在瑞麗姐告舉行“中共德宏州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工作委員會”、“德宏州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管理委員會”揭牌儀式。

2、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於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經國務院特區辦批准的雲南省三個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

3、畹町市邊境經濟合作區:於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經國務院特區辦批准的雲南省三個邊境經濟合作區之一。

4、弄島經濟開發區:1992年12月28日由瑞麗市委決定建立。

5、芒市經濟開發區:於1993年4月9日建立,是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二、口岸

芒市口岸
雲南省有5個國家級口岸,其中2個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即畹町口岸瑞麗口岸。此外,德宏州還擁有2個省級口岸,即隴川章鳳口岸和盈江小平原口岸。它們不僅是中國對緬貿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口岸。據考證,中國大西南的貨運經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直入印度洋,可縮短運距5000千米,其運輸費用最低。

畹町口岸:它與緬北九穀(棒賽)口岸毗鄰,1937年成立畹町海關。1938年滇緬公路開通後,畹町成為重要的國家級口岸。二戰期間,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通過畹町口岸,將國際上的大量援華物資運入我國。1942年2月,中國的10萬遠征軍也從畹町出境,征戰緬甸。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畹町時,每日進出境運貨機動車達200餘輛次。1985年畹町撤鎮設市。1989年邊貿商號達59戶,進出口總值2.33億元。按照當時匯率換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800美元,已跨入小康生活水平。同年,畹町被列為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4000元的189個城市之一。1999年初,國務院決定撤銷畹町市,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瑞麗市。

瑞麗口岸:瑞麗是320國道終點。1987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口岸,與緬甸的國家級口岸—木姐毗鄰。歷年來,通過該口岸的邊境貿易進出口總值占雲南省的70%以上,全國的34%,被譽為“口岸明珠”。1991年2月,雲南省政府批准在姐告設立邊境貿易經濟區,建立跨國的中緬一條街,姐告迅速崛起,被譽為“雲南的深圳”。1992年4月,國務院批准瑞麗為沿邊開放城市,並撤縣設市。1996年瑞麗以全省最大的邊境口岸被國家評為“全國先進口岸”。1998年瑞麗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據統計,2000年瑞麗市接待中外遊客15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4億元人民幣,占全市GDP的31%。

瑞麗地理位置特殊,東南、西南、西北三面與緬甸接壤,在長達169.8千米的國境線上,進出口通道多達33個。瑞麗與緬甸木姐、南坎,畹町與緬甸九穀共處瑞麗壩子之中,畹町與九穀、姐告與木姐,僅國門之隔。瑞麗優越的地理條件,構成了“一個壩子,兩個國家,三個省邦(雲南省、撣邦、克欽邦)交界,四大口岸,五座城鎮(畹町、瑞麗、九穀、木姐、南坎)”和“一國兩城”的獨特地域景觀。畹町九穀橋把320國道與史迪威公路直接連通。被稱為“天涯地角”的姐告是320國道的終點,同時也是史迪威公路的交匯點。

瑞麗是年輕的城市,1954年才開始建設新城。從90年代起加大了城建力度,如今的瑞麗城區面積達12平方千米,城市道路總長291千米,年供水量468萬立方米,建成了華豐大型綜合商場、景成大酒店、口岸聯檢大樓、南卯湖水上公園、瑞麗江廣場、珠寶城等一批上檔次的硬體設施。1999年,畹町劃歸瑞麗市,從而使瑞麗擁有2個國家級口岸、2座邊境開放城市、1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市內)、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畹町)、1個省級邊境貿易經濟區(姐告)、1個州級經濟開發區(弄島),成為雲南省口岸和開發區最多的縣市,也是雲南省實施西部大開發,周邊條件最好、發展潛力較大、基礎設施較完善的縣市。

隴川章鳳口岸:它與緬北雷基(洋人街)口岸相依。陸距緬北重鎮八莫最近,僅92千米,而八莫是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的第一港口。據史料載,1924年經章鳳出口物資8萬馱。1991年被列為雲南省省級口岸。1997年緬政府定雷基為克欽邦與中國通商的唯一口岸。1998年8月13日,中緬兩國舉行了隆重的開通口岸典禮。

盈江小平原口岸:盈江古代便是滇緬通商要道,並在驛道上設有驛站。1894年中英《滇緬通商條約》簽訂後,曾一度成為滇緬最繁榮的商道,英國領事館、海關等機構在芒允相繼建立。經芒允出口的商品銷往緬北、印度等大部分地區,進口的商品來自五大洲30多個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邊境貿易重新崛起,成為盈江縣經濟主體之一。至20世紀90年代初,口岸公路網路以縣城小平原為中心,分別經芒允、那邦、昔馬、卡場、蘇典、支那通向邊境。其中經芒允出境的公路直通八莫,陸距131千米;經那邦出境的公路與“史迪威公路”連線,北上可達克欽邦首府密支那,陸距197千米。

渡口:1950年前,德宏無常設渡口碼頭,其水運是季節性的,由民間組織竹筏擺渡。1951年後,隨著邊境經濟的日趨繁榮,民間往來頻繁,沿江渡口昌盛。較大的渡口於1960年後改用載重1至20噸的木船,1980年後啟用機動船。1990年已形成39個渡口。

經濟狀況

芒市鎮經濟收入:社區主要以發展個體經濟和民族特色產業為主,村委會主要以發展養殖、種植業為主(甘蔗、茶葉、訂單農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2005年芒市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4230.8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總收入130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72元,完成財稅總收入為808.04萬元。2005年末,芒市鎮共有在職幹部職工205人,全鎮糧食種植面積52202畝,總產15086.8畝。

2007年,芒市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253.58萬元,完成年預算840萬元的149.24%,比2006年同期收入113414萬元增收119.44萬元,增長了10.53%。完成財政總支出1052.26萬元,完成2007年初預算574.28萬元的183%,比2006年同期支出863.95萬元增支97.53萬元,增11.29%。芒市鎮個體私營企業961戶,從業人員3604人,實現銷售收入25679萬元,比2006年14037萬元增加了11642萬元,增加了82.94%,上繳稅金1682萬元,比2006年同期上繳稅金571萬元增繳1111萬元,增長了195%。

人口

2010年,芒市城鎮、農村居民住戶102798戶,總人口390766人。其中:男性200539人,女性190227人。城鎮人口147510人,農村人口243256人。傣族132718人,占34%。景頗族29274人,占7.5%。德昂族10008人,占2.6%。傈僳族3789人,占1%。阿昌族2530人,占0.6%。其他少數民族7906人。占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0.8人。

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394950人,比上年增長0.5%,其中:男性202609人,女性192341人。人口出生率13.72‰,人口死亡率6.79‰,人口自然增長率6.9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2.2人,比上年提高0.7人。

交通

航空

德宏芒市機場德宏芒市機場
德宏芒市機場,位於德宏州首府芒市,距離市區6.5公里,海拔876米。通航城市有:昆明、成都、北京、上海(虹橋)、廣州、西安、重慶。
德宏芒市機場占地面積2640畝,跑道長2200米,等級為4C,機坪能同時停靠9架波音737—300型飛機。通航以來,機場不斷加大建設力度,配備了盲降系統、全向信標測距儀、助航燈光和先進的通信、導航、氣象、機務、安檢、運輸等設備,開通了夜航飛行。2013年10月,芒市機場將升級為國際機場。
2009年7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雲南後提出把雲南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此後,加快橋頭堡建設,把雲南建成中國沿邊開放經濟區已成為雲南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公路

芒市與緬甸毗鄰,芒市邊民與緬甸邊民跨境面居,邊民互市歷史久遠。全市有遮放、芒海、勐戛、中山4個鄉鎮的33個自然村與緬甸貴概縣接壤,擁有5條通商通道,具有陸路邊貿區位優勢。昆明—芒市,全程674公里。有臥鋪白天、夜晚班車和普通夜晚班車。途中不停留住宿。
大理-芒市(潞西),里程:380公里。
保山-芒市(潞西),里程:180公里。

民族節日

潑水節

潑水節潑水節
潑水節傣語稱“擺爽南”,德昂語稱“拱拍”,阿昌人稱“澆花節”。它是傣歷新年,是一年中最為盛大而隆重的節日。潑水節的來歷傳說較多,現普遍流傳的是,很多年以前,有一個魔法無邊的魔王,刀箭不入,水淹不死,火燒不爛,無惡不作。他搶來12個美麗的姑娘做妻子,個個恨死魔王。最小的聰明機敏,一直在想辦法殺死這個妖魔。一天,終於從魔王口中探出秘密,只要用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就能把魔王的頭勒下來。可是妖魔的頭落地後,滾到哪裡,哪裡就大火成災。為了使人間免除災難,12個姑娘只好輪流抱著魔王頭。於是人們用清水替姑娘沖洗身上的污穢,年復一年,形成了潑水節。節期是傣歷12月31日至1月2日,在清明後7天到10天內舉行。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其定為民族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固定為陽曆4月12日至14日。節日清晨,人們把頭天采來的鮮花供奉在佛前,並於中午前把佛寺內的佛像搬出來,放在龍亭子裡,先用剛打來的清水浴佛,然後按年長輩分互相有禮貌地用花木枝葉蘸水灑潑對方,人們互相潑水,以示祝福,唱歌跳舞,夜晚放焰火和孔明燈等,整個節期內熱鬧非凡。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認為,潑水可以消災祛病,身體健康;相互潑水是尊敬、愛慕,給予對方吉祥如意。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傳統祭祀的盛大節日,源於創世英雄寧貫娃的故事。景頗支叫“目瑙”,載佤、浪喔、喇赤等支叫“縱歌”,統稱“目瑙縱歌”,是大夥跳舞的意思。節期一般都選定在農曆正月中旬。1983年4月9日經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每年正月15日至16日為景頗族目瑙縱歌節。節日期間,景頗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裝,一早結隊匯集到目瑙縱歌廣場進行歡慶。目瑙縱歌典禮開始,敲鑼打鼓,鳴槍放炮,笙管齊奏,在一派歡樂聲中,由4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頭戴插有美麗的孔雀翎或雉雞鳥冠帽,手中揮動閃亮的景頗長刀,領著目瑙縱歌隊伍,踏著鼓點,吹響“桑比”,邊歌邊舞。舞場中央翌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棟”標誌,上刻目瑙縱歌線路(以示景頗族祖先由青藏高原南遷的曲折過程),人們圍著“目瑙棟”,踏著鼓點,吹響“桑比”,盡情歌舞,參舞者少至數百,多至數千人,故有“萬人舞”之稱。目瑙縱歌從早跳到晚,通宵達旦,氣勢壯觀。

阿露窩羅節
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是為紀念傳說中的遮帕麻和遮咪麻為民除害、造福人類而舉行的。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舉行。節日期間,遠近村寨的阿昌人身穿節日盛裝,抬著扎制的掛著紅彩的白象和青龍,手持青枝綠葉,匯集在事先指定的村寨,圍繞著舞場中央豎起的“阿露窩羅”標誌,放鞭炮,唱“窩羅”,踏著“龍形虎步”在象腳鼓樂聲中耍龍舞象,盡興狂歡。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阿露窩羅節”為阿昌族的法定節日,每年陽曆3月20日舉行,節期2天。

闊時節
闊時節亦稱“拉歌”節,意為新年歌舞節。每年正月初九舉行,節期2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其定為傈僳族的法定民族節日。節日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除夕之夜,老人以酒、肉、粑粑為祭祀天地祖先神靈,為感謝耕牛一年勞作、家犬給人類帶來谷種,先給它們品嘗一點年節食品。人們身著節日盛裝,來到選定的場址,聚集在一起吹笙、笛,彈篾弦、三弦等樂器,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歡慶佳節。同時舉行火炮、弩箭、射擊等民間體育比賽及對歌等活動。

地方特產

咖啡
咖啡產業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發展經歷了零星種植、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發展三個階段,截止2009年底,全州咖啡種植面積達12.09萬畝,年產咖啡乾豆1萬多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和加工基地。2009年10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正式向“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提出申報成為“中國咖啡之鄉”的申請。2010年4月20日,“中國咖啡之鄉—雲南省德宏州”授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重慶廳隆重舉行,德宏州正式被評為“中國咖啡之鄉”。

遮放米遮放米
遮放米
德宏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糧食。“芒市穀子遮放米”一說廣為流傳。據說遮放米曾是歷史上有名的“貢米”,其米質晶瑩剔透,米香十里之外可聞,難怪皇帝老爺要親口嘗一嘗。

涮涮辣
如果有“吹牛大王”敢說他吃盡天下辣椒也不會耳赤心跳,那就帶他到德宏來吧,讓“涮涮辣”鬧他個天翻地覆。德宏盛產的“涮涮辣”可算是辣中之王,據說其辣味比其他辣椒高出二三十倍,用“涮涮辣”調製蘸水碟,只需點到為止,
在蘸水碟里打個滾,其辛辣之味就已至極。

昆蟲食

德宏的傣族、景頗族和德昂族,除食用一般的植物、動物食品外,至今還保留著人類早期以昆蟲為食品的習慣。螞蟻蛋、竹蟲、蜂蛹、花蜘蛛等等來製作美味佳肴。若將竹蟲蛹乾作下酒菜,是待客的上品。然而最不同凡響的是還吃一種個體很大、身體上有黃黑相間的花斑、結黃網的花蜘蛛。這種蜘蛛有拇指那樣大,少年兒童們最喜捕捉。他們將捕到的花蜘蛛放在火上烤,去肢腳,蛻去一層皮後,夾在糯米飯或軟米飯中當菜吃,其味不亞於烤肉。此外,他們還從地穴里挖一種景頗語稱做“起柯”的“牛屎蟲”的蛹,這種蛹較大,一般都有兩三個拇指那樣粗,將從地穴挖出來的白色蛹,洗淨後放在鍋里稍煮片刻,撈起來配上佐料可與雞蛋一起煎食,這種蛹蛋白質含量很豐富。

螞蟻蛋是傣家的一道民間傳統美食。涼拌螞蟻蛋,味道可美啦,有時盤中的一粒粒螞蟻蛋足有豌豆那么大,狀如豬腰子,外觀白嫩,表面有一層薄膜,看著就有悅目爽心之感。用筷子輕輕地搛起一粒來,放進口中一咬,蛋味鮮美至極,叫人禁不住滿口生津。螞蟻蛋雖然好吃,卻極為難得。食用的螞蟻蛋,都是生長在樹上的大黃螞蟻所產的。爬上樹去取蛋時,免不要承受螞蟻叮咬之苦,因而在傣族民間,早就有“不是強者,休想吃到螞蟻蛋”的說法。傣家人食用螞蟻蛋,主要是涼拌,將螞蟻蛋洗淨,放在沸水裡燙熟,然後加入蒜、鹽、醋等調料,再加上自己喜愛的蔬菜即可食用。

傣家和景頗人都喜愛蜂蛹,但要想得到蜂蛹,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蜂蛹一般都極為難取,取蜂蛹時不免要受叮咬之苦。但蜂蛹的美味又讓人們鋌而走險,蜂蛹還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評價

76年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潞西”在地名使用上造成了多重混淆,成為芒市擴大開放,加快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大制約瓶頸。“芒市”作為潞西市的歷史地名,在當地和德宏全州都有普遍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在外界也有較高的知名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